29 条搜索结果

六眾生

眼等六根以譬狗等六畜也。杂阿含经四十叁曰:「譬如士夫游空宅中,得六种眾生:一者得狗,即执其狗繫着一处;次得其鸟;次得毒蛇;次得野干;次得失收摩罗;次得獼猴。得斯眾生悉缚一处,其狗者乐欲入村;其鸟者常欲飞空;其蛇者常欲入穴;其野干者乐向塚间;失收摩罗者常欲入海;...

《佛学大辞典》 / 279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叁种念处

一、性念处,缘无生之空理而断烦恼者,如慧解脱是也。二、共念处,由性念处而具得叁明六通者,即具解脱是也。叁、缘念处,由叁藏经十二部经而悟达者,即大罗汉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念处

尔时,胜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知路非路者,心缘何住?”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心正不乱。何以故?善念身、念受、念心、念法。菩萨摩诃萨凡所游行城邑聚落,闻利养名,...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 4900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

念处

旧曰四念处,新云四念住。小乘行人於五停心观之后修四念处观也。依五停心以止行人之乱心,是為奢摩他,依四念处以发行人之观慧,是為毘婆舍那。一身念处,观身為不净也。身為父母所生之肉身,身之内外,污秽充满,无些净处,故观身為不净。二受命处,观受為苦也,受為苦乐之感,乐...

《佛学大辞典》 / 367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别总二种念处

此四念处观有二种:一云别相念处,二云总相念处。别相念处者,如上分所观之境為身受心法之四者,追顺而别别观之也。但於第四法念处,有杂缘不杂缘之二者,不杂缘法念处,唯观法之一境,杂缘法念处,於身等四境或合观身受之二者,乃至四境皆总观之。盖法之名,汎通於前叁者也。总相...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正法念经

正法念处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9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念处

菩萨常观念十境也: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境界念处,阿兰若念处,都邑念处,名闻利养念处,如来学问念处,断诸烦恼念处是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妙法圣念经

八卷,赵宋法天译,正法念处经之抄译。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十种念处

见[十念处]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念处

念為能观之智,处為所观之境,以智观察境曰念处。梵Smṛtyu asthāna。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念处

念处之一。见[叁种念处]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都邑聚落念处

见[念处]条附录十念处项。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内心

对於外形而心谓之内。正法念处经一曰:「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行事钞下四曰:「内心无道,外仪无法。」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邻近释

六合释之一。谓二体聚集一处,就其中之强物而立名也。如所谓四念处念处之体虽為慧,而其时相应而起之念心所力為强,故名為念处。是即為邻近释也。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