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种分别之一。追念过去之境也。唯存意识之作用耳。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第六意识也。
《佛学大辞典》 /
6字 / 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楞伽经所说叁识之一。八识中除阿赖耶识,為其他末那等七识之总称,以对种种之境,而起虚妄分别故也,对真识则云事识。楞伽经一曰:「略说有叁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為叁?谓真识、现识、分别事识。」起信论曰:「依诸凡夫取着转深,计我我所,种种妄执,随事攀缘,分别六尘,名為...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意识不能到者。即不得以思虑分别而臆度之真理境界也。虚堂录四曰:「言詮不及,意路不到。」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法处所摄色五种之一。谓依第六意识之妄分别所变起之空华水月等无实事之诸色相也。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二入之一。新作法处。意识所缘之境也。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眼等五识无分别而悦豫,谓之乐,意识分别而悦豫,谓之喜。五受中之二。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种意识之一,第六意识与眼等五识共缘色等之五境者。故曰五同缘之意识。是必现量也。」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有分别作用之意。对於无分别而言。六识中眼等五识,唯有寻伺相应之自性分别,故俱舍论二,名之為无分别,第六意识,并具散慧相应之计度分别及定散诸念之随念分别,能分别所缘之境,故名之為有分别。成唯识论七亦曰:「於彼所缘能明了取,异於眼等识,故非无用,由此圣教说彼意识名...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对於一味蕴而言。由细意识而起之有间断五蕴也。小乘经量部所立。见异部宗轮论述记等。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仅第六意识上有之,能為意识亲近之缘,使意识行者,即喜忧捨之叁受也。五受中,苦乐二受,依五根及意根,不亲近於意识。此叁受其所缘各各有六境,故合為十八意近行。见俱舍论十。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法处所摄色五种之一。谓依第六意识之妄分别所变起之空华水月等无实事之诸色相也。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亦曰散位独头之意识。第六意识於散位不伴前五识而起,不缘五尘之境,独缘叁世诸法及空华水月等色之时也。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依起信论之意,则业转现之叁细為不相应无明,智相等之六麤為相应无明。叁细者未有心王心所之差别,至六麤始生心王与心所之差别也。起信论曰:「言相应者,谓心念法异,依染净差别,而知相缘相同故。不相应义者,谓即心不觉,常无别异。」若依瑜伽唯识之意则意识為无明,与他之根本...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心之所游履攀缘者,谓之境。如色為眼识所游履,谓之色境。乃至法為意识所游履,谓之法境。俱舍颂疏一曰:「色等五境為境性,是境界故。眼等五根名有境性,有境界故。」
又实相之理,為妙智游履之所,故称為境。是属於前之法境。玄义二上曰:「以境妙故,智亦随妙。以法常故,诸佛...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於眼等之五根,加意根也。据大乘,则第七之末那识名為意根。据小乘,则以前念之意识為意根。此六法有能生六识而使各别缘六境之胜用,故立為六根。俱舍论叁曰:「颂曰:了自境增上,总立於六根。论曰:了自境者,谓六识身眼等五根,於能了别各别境识有增上用,第六意根於能了别一切...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分别之一。散心之意识与相应之智慧之作用也。俱舍论一曰:「意识相应散慧,名為计度分别。」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