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蕴居士之女也。庞蕴居士语录曰:「居士将入灭,谓女灵照曰:视日早晚,及午以报,灵照出户。遽报曰:日已中矣,而有蚀焉,可试暂观,居士避席临窗,灵照乃据榻趺坐而逝。居士回见,笑曰:吾女锋疾矣。」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身口意之所作。法华经提婆品曰:「善知眾生诸根行业。」 又善恶之所作,可感苦乐之果报者。无量寿经上曰:「行业果报,不可思议。」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言语使某作业发动於口时,同时招感他日果报之原因,薰发於自己之身内。其被薰发者,无形无象,无他可表示者,故曰语无表。见[业]条。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眾生之果报,有因有果,故谓之有。有叁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之别,故总谓之诸有。法华经序品曰:「尽诸有结,心得自在。」仁王经中曰:「永无分段超诸有。」大乘义章八曰:「生死果报,是有不无,故名為有。」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华者喻也。又假之义也。如人為获果实而植树,正得其果实,兼可得华,华即华报也。如此眾生植善恶之业因,正报其业因之结果曰果报。又称实报正报。附随其实报正报而得之假果名华报。例如不杀之因,远感涅槃之果,谓之实报,因之而得长寿,是即华报也。智度论十一曰:「如人求荫故种...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作用自在无碍,谓之通。佛、菩萨、外道、仙人之所得者也。即通力、神通等是也。瓔珞经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作用无壅,名之為通。」此有叁种之别:一报得通力,叁界诸天皆有五种之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此神通皆依果报而自然感得者。二修得通力,叁...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未来之果报也。后世之心身也。胜鬘经曰:「阿罗汉辟支佛所断烦恼,更不能受后有。」智度论一曰:「后有爱种永已尽。」 又生死身之最后云后有。与所谓最后身同。谓后有之菩萨,最后身之菩萨等。如悉达太子之身是也。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自作善恶之业而自受苦乐之果也。正法念经七,狱卒呵责罪人说偈曰:「非异人作恶,非人受苦报,自业自得果,眾生皆如是。」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昔有一人,入山採薪。遇雪飢寒,羆将收养,餘命得存。天晴路通,其人下山,遇见猎师,示彼羆之处,共来加害。分取其肉时,身着大患,受现报。见毘婆沙论一百十四,俱舍光记十八。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能通之义。大要有叁种:一有漏道,善业通人使至善处,恶业通人使趣恶处,故善恶二业谓之道。所至所趣之处亦名為道,如地狱等之六道是也。净土论註上曰:「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是果,酬如是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為道。」大乘义章八末曰:「所言道者,从因名...
《佛学大辞典》 / 413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阿难问佛吉凶。佛答持戒是吉,犯戒是凶。并问答杀生恶意之果报,问答末世俗弟子之理生事。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财施,捨财济贫也。二法施,说法度他也。见智度论叁十叁。 又一净施,谓布施时不求世间之名誉福利等报,但為资助出世之善根及涅槃之因,以清净心而布施也。二不净施,谓以妄心求福报而行布施也。见智度论叁十叁。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净佛国土者,维摩经佛国品所谓「若菩萨愿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佛国土即菩萨成佛时感得之国土,盖欲令当来自身所住之国土清净,必先清净己心,己心清净,则其国土得清净也。故菩萨发大愿心,成就当来己净土,而清净心行,谓之净佛国土。成就眾生者,又维摩经佛国...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法华经所说十如是之一。报者应报也,下自地狱界,上至佛界,各如法依於过去善恶之业因而得今生苦乐之报,依於今生善恶之业因而得来生苦乐之报也。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有漏之业因有善恶,五戒十善,是善地,五逆十恶,是恶法。有漏之善法,招有漏之乐果,即人天之果报。有漏之恶法,招有漏之苦果,即鬼畜之果报。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性罪,杀盗婬妄之四重戒,其自性是恶,不待佛制,犯之则得罪报也。二、遮罪,酒戒等自性非恶,佛為保护餘戒,故遮止之,若犯之则获犯佛制之罪也。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依报,又名依果,即世界,国土,房舍,器具等也。诸眾生因先业而感之,其身依之而住,故名依报。二、正报,又名正果,即五蕴之身也。诸眾生各因先业感得此身,是正彼之果报,故名正报。见华严大疏一。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作罽尼吒王。付法藏传五记月支国王,名栴檀罽呢吒王Canda-kaniṭa,伐中天竺索九亿金赎偿,获马鸣菩萨与佛鉢及一慈心鸡而还。后王与安息国战,杀九亿人。王心悔,恐其罪报。马鸣為王说清净之法使其重罪渐微薄。王尚征伐四方不止。群臣憾之。乃弒王。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Dānagatha,又作Dakṣiṇāgāthā,旧称噠嚫伽陀,报施主之说法也。又云特敧拏伽陀,陀那,特敧拏,皆為施与之义,伽陀者,颂也。见噠嚫条。(CBETA註:疑為见[达嚫]条)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贤者说法时,有五福德。何谓为五?其人所生则得长寿,是为一福德;其人所生即得大富,饶财多宝,是为二福德;其人所生即端正无比,是为三福德;其人所生即名誉远闻,是为四福德;其人所生即聪明大智,是为五福德。 何因...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 /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 414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08日维摩居士应眾香国眾香菩萨之问:说於此土成就八法得生净土:一饶益眾生不望报,代一切眾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二心等眾生,谦下无碍。叁於诸菩萨视之如佛。四於所未闻之经文闻之不疑。五与声闻不相违背。六不嫉他供,不高己利,而於其中调伏其心。七常省己过,不讼他短。...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十六行相中之四行相。观苦諦之境,而起四种之观解。即苦諦為叁界迷妄之果报,而一切世间之法也。此世间之法,為由眾缘和合而存在者,因缘散亦随而忽灭,故為非常,又逼迫恼害有情之心身,故為苦,又诸法自我心身至於妻子眷族,无一可定為我有者,故為空,又诸法无常住之义,亦无常...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弥陀之极乐国土,為报土、為化土,诸宗各有异论。天台净影谓之化土。道绰善导谓之报土。慈恩或唯谓之报土,或谓之报化二土。日本之源信,则以极乐為报土,以处胎经所说极乐之边地懈慢界為化土。日本之见真,推源信之意,以观经所说九品之净土及菩萨处胎经所说之懈慢界,并无量寿经...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变易生死,胜鬘经谓之无為生死。以圣者為无為之人无為人所受之生死也。大乘义章八本曰:「圣人不起有漏业受分段报,名曰无為。无為圣人所有生死,名无為生死。」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此乃懺悔者,為灭罪方便,而修之四种观行也。一观因缘,其罪為无明所覆,无正观之力,不知罪过,远离善友,随逐魔行,如蛾赴火,不知自烧等,观為罪之因缘也。二观果报,所有诸恶不善业之业,叁世轮转之苦果,了无穷极,沦溺於生死大海,冥然无涯,如抱石沈渊,遂难出脱,观為罪之...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谓释迦应身在菩提树下成正觉也。是為垂迹之方便。法华至寿量品,隐之而不明,於寿量品始显本地,而说报身久成,尔前之经更无久成之说,故圆顿之华严经尚叁言始成正觉。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布施行之害正道者。魔人之布施行也。心有烦恼,為忧恼之布施,如為求叁有之果报而為布施。智度论十二曰:「檀有二种:一者魔檀,二者佛檀。若為结使贼所夺,忧恼怖畏,是為魔檀。若有清净布施,无结使贼,无所怖畏,得至佛道,是為佛檀。」止观八曰:「久远劫来為魔所使,起於魔檀...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叁道之一。道者能通之义。惑业苦互相通,从惑起业,从业感苦,从苦復起惑,故云苦道。即叁界生死之果报也。见叁藏法数十二。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乘恶行而往之道途。地狱,畜生等是也。大乘义章八末曰:「地狱等报,為道所语,故名為道。故地持言,乘恶行往,名為恶道。」与[恶趣]同。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又曰无想报,无想事。色界第四禪天有无想天处,生於此处,则五百大劫间心心所都灭,身实為枯木死灰,因而一类之外道,谓此是真涅槃界,於现世修无想定,死后则生彼天。盖以无想定為因,感得一种非色非心之物,防止心心所而使不生也,此非色非心之一物。為对於无想定之因之果报(新...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谓大菩萨方便之杀生,生无量之福德也。探玄记十九曰:「梁论戒学中释甚深云:菩萨由如是方便胜智行杀生等十事无染浊过失,生无量福德速得无上菩萨,要大菩萨堪行此事。此有二种:一实行,二变化。实行者,了知前人必应定作无间等业,无别方便令离此恶,唯可断命使不作恶。又知此人...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卧安,二觉安,叁无恶梦,四天护,五人爱,六毒不侵,七兵不侵,八水不侵,九火不侵,十盗贼不侵,十一得生梵天。见增一阿含经四十七。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得之一种对於不获而言。谓得未曾得者,又言今得曾得而已失者。例如见道初无漏,凡夫未曾得,又如有漏定,曾得而已失,今并得之是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此為八地以上之法身菩萨常入叁昧,住此叁昧,则如人见色,不用心力,依此叁昧之力自然作事,不加功用,其身之果报,现种种之形,生种种之功德,故云报生叁昧。智度论五十曰:「经曰:云何菩萨常入叁昧?菩萨得报生叁昧故。论曰:得报生叁昧,如人见色不用心力。住是叁昧度眾生,安...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骂詈恼人之言。法界次第上之上曰:「恶言加彼,令他受恼,名為恶口。」十恶之一。无量寿经下曰:「两舌恶口,妄言綺语。」法华经不轻品曰:「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大乘义章七曰:「言辞麤野,目之為恶。恶从口生,故名恶口。」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卷,后汉安世高译。又名施色力经。增一阿含经善聚品之别出也。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 本站介绍: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无虚妄之意思也,是為禪道之至极。叁慧经曰:「问云:何等為能知一万事毕?报曰:一者无意无念万事自毕,意有间念万事皆失。」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十恶之一。沙弥律曰:「在家五戒,惟制邪婬。出家十戒,全断婬欲。但干犯世间一切男女,悉名破戒。楞严载宝莲香比丘尼私行婬欲,自言婬欲非杀非偷,无有罪报。遂感身出猛火,生陷地狱。世人因欲,杀身亡家。出俗為僧,岂得更犯。生死根本欲為第一。故经云:婬泆而生,不如贞洁而死...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有情之果报有二种:若生於人趣,则彼此之人类,受同一人界之果报,名為总报。如彼此之眾生,六根有好丑,寿命有长短,各自别别,名為别报。因而业因又有二。其招总报之业因為总报业,感别报之业因為别报业。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谓自然之果报,不能修行佛法之境界也,如叁恶趣或无想天是。俱舍论十七曰:「全叁恶趣,人趣北洲,及无想天。名异熟障,此障何法,谓障圣道,及障圣道加行善根。」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又云不动业,叁行之一。谓修禪定而生於色界无色界也。禪定离心之散动,故云无动,生天之果报决定而无移动,故云无动,前义就因而言。后义就果而言。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佛在世,国人遇婆罗门则跪拜之。遇沙门则敬礼之。毘奈耶杂事一曰:「六眾报曰:汝等愚人,不闲礼式,谁合跪拜?谁当敬礼?彼人答曰:我等但知见老婆罗门即云跪拜,若见苾芻便云敬礼。」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