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佛陀多罗译。佛入神通大光明藏叁昧,现诸净土,文殊普贤等十二大士次第请问因地修证之法门,佛一一答之。因而一经有十二章。诸家之註述如下:圆觉经略疏四卷,唐宗密述。圆觉经大疏钞科叁卷,存中与下,唐宗密製。圆觉经略疏之钞二十五卷,唐...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譬佛菩萨也。维摩经佛国品曰:「為大医王善疗眾病。」无量义经曰:「医王大医王,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眾乐服。」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大般涅槃有常乐我净之四德,其我德以自然為义,自在有八义,名曰八大自在我:一、能示一身為多身,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叁、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八、身徧诸处犹如虚空。见涅槃经二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入涅槃城之门户也。无量义经曰:「开涅槃门,扇解脱风。」般舟讚曰:「念佛即是涅槃门。」又葬所四门之一。北方為涅槃门。北方為阴之极,故以配於寂静之涅槃。见[四门]条。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五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外道神我,谓外道之人,于五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
《三藏法数》 / 283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法四依者,谓依凭正法,则能成就万行之因,满足菩提之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
《三藏法数》 / 401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谓诸佛如来之慈悲由十力与四无畏而起也。无量义经偈曰:「戒定慧解知见生,叁明六通道品发,慈悲十力无畏起,眾生善业因缘出。」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四德者,如来所证常乐我净之德也。谓如来心体本空,应用无染,离凡夫、二乘、菩萨偏邪之颠倒,故称为德。(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德,常者不迁不变之谓也。性体虚融,湛然常住,历叁世而不迁,混万法而不变,故名常德。(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乐...
《三藏法数》 / 336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谓华严经十住品内,第叁修行住中,令此位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观一切法无常,谓此菩萨,但观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
《三藏法数》 / 644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法华经為出世本怀之经,故说先现六种之祥瑞,以為开经之由序缘起,谓之法华六瑞序:一说法瑞,先说无量义经也。二入定瑞,次入无量义处叁昧也。叁雨华瑞,次从天雨四种之华也。四地动瑞,次大地六种震动也。五心喜瑞,大眾见之内心生欢喜也。六放光瑞,次佛眉间白毫放光照东方万八...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一、痴无明,谓人愚痴暗钝,无所明了,而于正法不能生信,唯逐邪师邪教,妄执倒见,是名痴无明。 二、迷无明,谓人昏迷不了,惑于五尘等境,不能观察其患,及起贪染之心,是名迷无明。(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叁、颠无明,谓人无所明了,而于正法起邪倒...
《三藏法数》 / 135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一切之小乘经,以叁法印印之,证其為佛说,大乘经以一实相印印之,证其為大乘之了义教。一、诸行无常印,行有迁流之义,谓有為法。言一切之有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也。是為诸行无常印。二、诸法无我印,行之名局於有為法,法之名。通於无為法。言一切有為无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Geya,旧译曰重诵偈,重颂。新译曰应颂。前段所说经文之义,更為偈颂者,即重说其义故云重颂。与前段之经义相应故云应颂。是十二部经之一。大乘义章一曰:「祇夜,此翻名為重诵偈也。以偈重诵修多罗中所说法义,故名祇夜。」玄义六上曰:「祇夜者,诸经中偈,四五七九言,句少多不...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一切有情皆有本觉,有真心。自无始已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约於体而谓為一心。约於因而谓為如来藏。约於果而谓為圆觉。圆觉者,圆满之灵觉也。圆觉经曰:「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又曰:「善...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一枚之文,有次第前后,而印之於纸时,则现於同时,譬有次第前后之物,现於同时而用之。五教章上曰:「依此普法,一切佛法,并於第二七日,一时前后说。前后一时说,如世间印法,读文则句义前后,印文则同时显现。同时前后,理不相违。」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一实之妙体,绝待不二而离诸虚妄之相,是曰一实无相。无方圆之相,如水之妙体。此即诸法之实相也。无量义经曰:「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卐之形也。是印度相传之吉祥标相,梵名室利靺蹉洛剎曩Śrivatsalakṣaṇa,即吉祥海云相也。罗什玄奘诸师,译之曰德字。魏菩提流支於十地经论十二译此语為万字。此中室利靺蹉即卐译為万者,為功德圆满之义。故吉祥海云之义,译无咎。惟洛剎那译為字者,是与恶剎那之语相混,梵语洛剎...
《佛学大辞典》 / 1106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五卷,唐玄奘译。此為法相宗所依之本经,有前后总别四译。第一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一卷,名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又一卷,名相续解脱如来所随顺处了义经。二者对於唐译為地波罗蜜品第七与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之二品。二元魏菩提留支译,五卷,名深密解脱经。与唐译对分胜义諦相品...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众中。尔时外道。有疑欲决。迷大乘行。来至佛所。稽首恭重。合十指掌。问无我义。大丈夫。是一切智。常说此身无我。若身无我本性亦无。云何说有哀啼戏笑憎爱两舌等事。当何所生。是我所疑。愿赐除断。 如来所言。身与本性。有无云何。佛言外道。谛听谛受。...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 1257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我今为汝。宣说甚深。决定正义。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汝等谛听。善思念之。时诸苾刍。白佛言。善哉世尊。何等名为决定正义。我等乐闻。惟愿世尊。为我...
《佛说决定义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 4636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07日梵语Anantanirdeśa ratiṣṭhāna samādhi。佛说法华前,先说无量义,次入此叁昧也。无量者叁乘五乘等无量法门即无量义也,义处為无量义之依处,即实相也,生无量法义依处之实相无相叁昧,谓之无量义处叁昧。佛既说无量义后,将说实相,於中间入此定,依所出之无量义故為无量义经之...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于叁...
《三藏法数》 / 1032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