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 条搜索结果

十二因缘

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诸经说十二因缘。其言如此)明缘行。于缘不了名为明。以明故发生于行。明与行二种是过去二因也。行者生死业也。行缘识。以有过去行业。发起现在生识。神初受生之时。...

《法门名义集》 / 542字 / 20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二入

一理入,眾生深信本具之理性,於理所疑,谓之理入。二行入,依理起行,依行入理,谓之行入也。金刚叁昧经上曰:达摩所说有理行二入。夫入道多途,要不出二种:一理入,二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俱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捨妄归真,则圣凡等一,与理...

《佛学大辞典》 / 383字 / 20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灭尽定与想定四义不同

灭尽定者,谓受想心灭,出入息尽,身证此定,能断见、思烦恼,而证圣果。想定者,谓能于定中心想不起,如冰鱼蛰虫,不能断惑,证入圣果。故此二定,有四种胜劣之义也。(见、思即见、思二惑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 一、...

《三藏法数》 / 402字 / 19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虚空藏

梵名Ākāśagarbha,又Gaganagarbha,又云虚空孕。菩萨名。空慧之库藏,犹如虚空,故名虚空藏,包藏一切之功德如虚空,故名虚空藏。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之中尊也。大集经虚空藏品谓為从此东方大庄严世界一宝庄严佛所之菩萨,虚空藏菩萨经谓為从此西方一切香集依世界胜华敷藏如来所...

《佛学大辞典》 / 550字 / 19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四

谓观世音菩萨,以金刚叁昧,作妙力,与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畏功德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作妙力者,谓不作意之力用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270字 / 18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菩萨四心

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发此四种心,度诸众生,故天亲颂曰: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是也。 一、广大心,谓菩萨发心度生,欲令叁界四生之类,普皆济度,一众生而不度者,所度众生边,是名广大心。(叁界者,欲界、色界、色界也。四生者,卵生、...

《三藏法数》 / 312字 / 1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拜

示叁业之敬意而為叁拜也。西天此法。释氏要览中曰:「俗中两拜者,盖法阴阳也,今释氏以叁拜者盖表叁业归敬也。」寄归传叁曰:「凡礼拜者,意在敬上自卑之仪也。欲致敬时及有请白,先整法衣搭左肩上。(中略)足跟双竪,脊顶平直,十指布地,方始叩头。然其膝下迴衣物,復还合...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1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菩萨八种因果

一、寿因寿果,寿,即寿命。谓不杀物命,伤害心,是名寿因。由不杀故,长寿住世,是名寿果。 二、色因色果,色,即色身。谓施灯明供佛,及以净物施人,是名色因。由施灯明及净物故,则得颜容光泽,身形端正,是名色果。 叁、种姓因种姓果,种,即种类。姓,即族姓。谓舍离憍...

《三藏法数》 / 446字 / 17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因果

拨者,绝也,除也,除遣為其事,谓之拨。拨因果者,否定因果之道理也,是五见中之邪见也。地藏十轮经七曰:「拨因果,断灭善根。」楞严经九曰:「拨因果,一向入空。」广百论释五曰:「若善恶者,苦乐亦,是则拨一切因果。」俱舍论十七曰:「缘何邪见,能断善根?...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7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月喻叁身

一月喻叁身者,以月体喻法身,月光喻报身,月影喻应身也。盖由法身即是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出生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轮在天,影含众水。报身即是寂照之智,智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有差谬,犹如月光,照临万像,有隐形。应身即是变化之用,用...

《三藏法数》 / 183字 / 1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法印

一切作法常。一切法我。涅槃寂灭。常有为作法体藉缘兴。迁变非恒。故名常。我一切诸法体性实自在之功。故名我。别依大乘二我(人我法我)涅槃寂灭者。叁毒六垢永离余。山体恬怕。名为寂灭。若依大乘亦通理灭。此叁法咸言印者。揩定不移故为印。

《法门名义集》 / 109字 / 17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切法高王经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元魏瞿般若流支译。一卷。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

六念

第一念佛。佛是众生上慈父。第二念法。法是众生烦恼良药。第叁念僧。僧是众生叁乘福田。第四念戒。戒是众生防非止恶。第五念舍。舍是众生除悭杂着。第六念天。天是众生清净果报。此天非叁界之天。谓第一义也。净故名为天。

《法门名义集》 / 89字 / 1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天鼓雷音佛

Divyadundubhimeghanirghoṣa胎藏界五佛之一。住於中臺八叶院北方之叶上。结金刚部之定印,主大涅槃之德。金刚界谓之不空成就,即与[释迦]同体。是四法身中之等流身也。大日经真言品称為不动佛,同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称為鼓音如来。善畏叁藏以為不动(梵语阿閦)之名,或為义立,或...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1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心约教有异

谓贤首祖师一宗判教有五,盖小教,假四谛而说,心得悟解。始教,约第八识心,了一切缘生之法皆空,各自性,而受异熟之果。终教,言恒沙一切性妙功德,具于如来藏心。顿教,即于一念不生之心,净,顿显理性。圆教,主伴圆融,法法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卷舒自在,总...

《三藏法数》 / 185字 / 1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谓真理之绝眾相也。又涅槃离男女等十相也。量义经曰:「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相也。」涅槃经叁十曰:「涅槃名為相,以何因缘名為相?善男子!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如是相。故名相。」...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1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二种涅槃

一者性净涅槃。二者方便涅槃。性净天真之理。体通叁世。其德圆备。本增减。虽隐显从缘。而体染累。故就实彰名。称曰性净涅槃也。方便净。含灵禀识。虽有真性。烦恼惑覆心莫能自反。要须籍善知识开示。有方顺教传修理鉴理事。解观渐增。烦惑捐尽。尔乃体用行成报用方便。是以果...

《法门名义集》 / 167字 / 1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觉

一、本觉,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不遍者,虚空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

《三藏法数》 / 454字 / 1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者人我。二者法我。人我亦名众生空。亦名人空。始从众生空乃至佛空。是名人空。以龟毛破。法我亦名法空。众生五阴空。乃至佛五阴空。是法空。五阴是成众生之法。五阴体空。是名法空。已上兔角破。

《法门名义集》 / 81字 / 1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二谛

一者世谛。亦名俗谛。二者第一义谛。亦名真谛。谓缘法不目名用万差别言显相。皆是世谛。谛者实也。于凡是实。于圣非实。故名世谛。第一义谛真妄平等垢净不二。凡是诠。皆是第一义谛所摄。出世圣人乃证斯理。最实比。故言。第一义谛。诸佛说法是依二谛。共表一法。不相...

《法门名义集》 / 172字 / 1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二十八天

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色界有四天。欲界六天。第一四天王天(修中之下品十善则生其中)第二忉利天(修中之中品善则生其中)。第叁夜摩天(修中之上品十善则生品十其中)。第四兜率陀天(修上之下品十善发愿行慈则生其中)。第五化乐天(修上之中品十善则生其中)第六他化自在天(威力...

《法门名义集》 / 365字 / 1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二住地

种性住(十解十行是也)。解行住(十回向是)。欢喜行(初地是)。增上戒(二地是)。增上意住(叁地是)。道品相应增上惠住(四地是)。谛相应增上慧住(五地是)。缘起相应增上惠住(六地是)。有行有开发相住(七地是)。开发相住(八地是)。得住(九地是)。最上菩萨住(十地是)。菩萨是...

《法门名义集》 / 184字 / 1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大般涅槃经

常略称為涅槃经。有大乘小乘之二经。小乘之大般涅槃经叁卷,晋法显译。是与白法祖译之佛般泥洹经二卷及失译方等泥洹经二卷,皆与长阿含游行经同本。大乘之大般涅槃经。有二本,一四十卷,北凉懺译称為北本涅槃。分十叁品。二叁十六卷,刘宋慧观与谢灵运共再治北本。称為南本涅...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七种学人

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是小乘七种学人也。修而未至。名之为向。修之已至。名之为果。此七种人。于小乘法。果行未满。进趣未息。故名学人。唯阿罗汉于小乘果满。更进趣之学。故名学。若大乘法中。唯佛是学。

《法门名义集》 / 101字 / 1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忍

一、伏忍,伏即隐伏,忍即忍可,又安忍也。谓地前叁贤之人,未得漏。未能证果,但有智故,能伏烦恼而不能断,故名伏忍。(叁贤者,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二、信忍,信者,随顺不疑也。谓初地、二地、叁地菩萨,得漏信,故名信忍。(初地即...

《三藏法数》 / 357字 / 1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八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含藏诸法文理,而有经、律、论、咒之不同。经者,法也、常也。凡圣之所轨则,曰法;魔外不能变坏,曰常。律者,法也。谓分判轻重,持犯之罪,如世之法律。论,议也。谓论议种种诸法甚深之义也。咒者,愿也。谓祈愿种种如意殊胜等事也。盖以声闻、缘觉、大小乘之...

《三藏法数》 / 443字 / 1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信菩萨

此是习种性前外凡之位。叁乘诸人舍本别习。回心向大起十心。一信心。信佛庆住大乘。归宗不二决定疑。二念心。于六念处忆念不忘。叁精进心。如念而行勤修正观。四慧心。还观人法二种我。五定心。解空处寂止心理静。六不退心。正观两融心不退后。七回向心。善会平等回向于舍。...

《法门名义集》 / 151字 / 1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大乘七种大义

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由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行大,谓菩萨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智大,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六即佛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1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