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 条搜索结果

旃檀香身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有陀罗尼名旃檀香身。诵持之,则能见观音。又除身之恶疾。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叁大五小部

天台智者之说,玄义,文句,止观谓之叁大部。荆溪悉為之作疏记。观经疏,光明玄,光明疏,观音玄,观音疏谓之五小部。四明皆為之作疏记。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大悲观世音

与[大悲观音]同。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白处观音

又曰白住处菩萨。白衣观音之异名也。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补陀落迦

Potalaka,又作补陀落伽、逋多、逋多罗、补怛洛迦、布呾洛迦、补但落迦、补陀落。山名。译作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在印度之南海岸,為观音之住处。其山形為八角。旧华严经入法界品曰:「於此南方有山曰光明,彼有菩萨名观世音。」同探玄记十九曰:「光明山者,彼山树华常有...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现一切色身叁昧

略称普现叁昧。如妙音观音自在示现一切眾生色身之叁昧名。法华经药王品曰:「是一切眾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中略)得现一切色身叁昧。」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青颈观自在法

祈请青颈观音之法也。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耳圆通

观音菩萨在楞严会上以耳根证圆通也。鎧庵赞曰:「固是尘尘俱法界,此方独撰耳圆通。」(释门正统叁引之)。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

一卷,东晋难提译。佛在菴罗树园,月盖长者请佛救疗毘舍离国之恶病。佛為说西方一佛二菩萨之名。即得见佛菩萨。观音菩萨為说神咒。智者大师有请观音经疏,并立行法。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圆通懺法

观音懺法之别名。以观音一称圆通大士故也。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青头观音

叁十叁观音之一。其像坐断崖之上。左手置於巖。右手置於膝。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十住心

此真言宗之教相判释也。其名目虽本於大日经十心品并大日经疏(亦本於菩提心论,释摩伽衍论),至其本质,实可称為日本弘法大师之独创。 故其本据在弘法之十住心论及秘藏宝钥:一、异生羝羊心,异生為凡夫,六趣,四生等各异之生,即如所谓群生也。羝羊為牡羊,其性下劣,除求水草...

《佛学大辞典》 / 932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圆通

妙智所证之理曰圆通。性体周徧為圆,妙用无碍為通。又以觉慧周徧通解通入法性,谓為圆通。此前义就所证理体释之。后义就能证行门释之。楞严经圆通之目,据后义。经中有二十五大士。各依佛之问:陈圆通之法门。谓音声為圆通之门乃至耳根為圆通之门也。经五曰:「阿难及诸大眾,蒙佛...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救世菩萨

观音菩萨之称号。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六字神咒经

一卷,唐菩提流支译,说文殊菩萨之六字咒,与陀罗尼经第六文殊师利菩萨法印咒同本异译。别為六字神咒王经,彼為观音之六字章句陀罗尼也。今之六字為唵(文殊六字功德经作闇)婆髻驮那莫。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屈铁而作之器物名。為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左一手所持之物,表召集之义者。其手名鉤手,或名铁鉤手,又名俱尸铁鉤手。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普明王

智度论四曰须陀须摩王。仁王经下云普明王。為鹿足王所捉,请七日之命归国,至期以持不妄语戒故,以身就死。止观一曰:「药王烧手,普明刎颈。」观音玄义下曰:「如须摩提王,以身就死,持不妄戒,是尸满相。」见[须陀须摩]条。 又仁王经谓此王為斑足王所捉,请七日之间还国修仁王...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慈云懺主

宋遵式法师,慈云,治定往生净土懺仪。请观音消伏毒害懺仪,金光明懺法。因而后世称為慈云懺主。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二殊胜

此言观音菩萨极证圆通,十方普应,上同诸佛,下合群生,妙用超越,故云殊胜。 一、上合诸佛本觉妙心,本觉妙心,即诸佛本然觉了妙明真心也。谓菩萨极证寂灭,十方圆明,体同诸佛。故能起同体大慈,与众生乐。显应十方,现身说法,圣凡等度,有愿必从,是为殊胜。 二、下合众生...

《三藏法数》 / 178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普现色身叁昧

菩萨得此叁昧,则得现种种色身化益眾生,故名普现色身叁昧。如妙音观音之现诸身,即依此叁昧之力用。法华经名曰现一切色身叁昧。同经妙音菩萨品曰:「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菩萨,深种善根,世尊住何叁昧,而能如是在所显现度脱眾生?佛告华德菩萨:善男子!其叁昧名现一切色身...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大名山

[普陀山]也。普陀山志一曰:「佛经称地藏普贤文殊观音诸道场曰地水火风。為四大结聚:九华,地也(地藏);峨眉,火也(普贤);五臺,风也(文殊);普陀,水也(观音)。」后世遂称九华峨眉五臺普陀為四大名山。普陀山為观世音菩萨住处。五臺山為文殊菩萨住处。峨眉山為普贤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宝光天子

叁光天子之一。日天子也,名宝意。观音之应现也。法华文句二曰:「宝光是宝意日天子,观世音菩萨应作。」嘉祥法华经疏二曰:「宝光天子者谓日天子也,(中略)有经云:观世音名宝意,作日天子。」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增道损生

法华本门之利益也。谓初住已上至於佛果四十二位之间,渐增悟智,渐减生死之类也。迹门之法华,声闻之人,受成佛之记,既為菩萨,则本门之法华,得菩萨增道损生之益也。观音义疏下曰:「声闻疑除受记作佛,菩萨迷去增道损生。」法华文句九曰:「本门增道损生,皆约圆位解释。」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马郎妇

观音菩萨化為马郎之妇称曰马郎妇。唐元和年中陕右有一美女,人见其姿貌欲求為配。女曰:我亦欲有归,但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之。黎明彻诵者二十人。女曰:女子一身岂能配眾?应诵金刚经。旦通诵者犹十数人。女復授以法华经七卷,约叁日,至期独马氏子能通经,女使具礼成姻。马氏迎之...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叁种普贤

一实相普贤,本地之理体也。二究竟普贤,以智究竟法身之理,即是本觉也。叁贤现普贤,显教法华经所说由东方宝威德王佛国来至之普贤,又密教大日如来之补处菩萨是也。如显教以弥勒為释迦之补处,密教以普贤定為大日之补处此叁种之,义通於文殊观音等诸菩萨,而独就普贤明之者,因是...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佛心印

眾生本具之一心,大觉之妙体也,是云佛心。此心决定不改,故云印。犹如世间之印契,以此心印為禪之体而穷明之,為达磨之禪宗,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也。故有佛心宗之名。六祖坛经曰:「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於佛经。」碧巖初则曰:「誌公曰:此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 又元...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青颈观音

青颈观自在菩萨也。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叁真实

观音之圆通有叁真实之说。见[圆通大士]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救世

又作救世尊、救世者、救世大悲者等。佛菩萨之通称。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善哉见诸佛,救世之圣尊,能於叁界狱,勉出诸眾生。」起信论曰:「最胜业徧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此等皆以名佛者。法华经普门品曰:「眾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此特以名...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胡瓶

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右一手所持之物。其手名為胡瓶手,亦名宝瓶手。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圣观自在菩萨

又作正观自在菩萨。旧云圣观音。六观音之一。常单名观音。见[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莲华部发生菩萨

胎藏界观音院中臺第一行上之尊也。密号曰无尽金刚。出生莲华部之诸尊故,多為肉色,左手持莲华,右手当胸屈无名指。或并屈小指。坐赤莲。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

一卷,唐不空译。说千手观音之念诵法。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海岸山

海岸山為今之补陀洛山,观音之住处。早离速离之兄弟為继母遗弃於此而饿死。净土本缘经说之。但宜知此经為偽作。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观在萨埵

观自在菩提萨埵之略。菩提萨埵者菩萨之具名。即观音菩萨也。心经秘键曰:「观在萨埵,则举诸乘之行人。」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势至宝冠戴父母遗骨

观无量寿经曰:「顶上肉髻如盋头摩华,於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定善义楷定记八引本缘经记此瓶中盛父母之遗骨,本缘经未详。童子教曰:「观音為师敬,宝冠戴弥陀,势至為亲孝,顶戴父母骨。」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叁尊来迎

念佛行者,将命终时,阿弥陀如来,观音,势至皆应其行者临终现前之愿,出现其所,迎行者至极乐净土也。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观音义疏

二卷,天台说,灌顶记。解观音经之文句者。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十方业普现色身

随十方眾生之意业而普示现其身也。如妙音菩萨观音菩萨是。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玉环

玉製之环。千手观音之一右手所持者。其手曰玉环手。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青颈观自在菩萨

Nilakanṭhi,观音菩萨所变现之明王也,梵曰儞罗建他。念此观音,则离一切之怖畏厄难云。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白衣大悲咒

白衣观音之陀罗尼也。大日经普徧真言品為白处尊真言而出之。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造塔功德经

一卷,唐地婆訶罗译,说佛在忉利天為观音菩萨分别:「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之一偈,书写之而安置於塔内。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 《佛说造塔功德经》

唵嚤呢叭[口*尔]吽

梵语Om maui  admehūṃ又作唵摩尼鉢头迷吽,唵麼抳鉢訥铭吽。祈宝珠莲上之义。喇嘛教徒常口唱之咒文,即莲华手菩萨Padma āṇi祈未来极乐往生时所唱之六字题目也。彼教徒信此菩萨,如彼阿弥陀如来,在极乐莲臺,救济祈者,生生世世,出离因果无穷之生死,故不问僧俗,皆口唱之,...

《佛学大辞典》 / 560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悲智

慈悲与智慧也。此為佛菩萨所具一双之德,称曰悲智二门。智者,上求菩提,属於自利,悲者,下化眾生,属於利他。以之配於人身之两手,则悲為左手,智為右手。又配於真言之两部,则悲為胎藏界,智為金刚界。配於弥陀之两胁士,则悲為左胁之观音,智為右胁之势至。有如是无尽之对配。...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不受叁昧

法华经普门品,无尽意菩萨奉佛勅以珍宝之瓔珞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天台解之云若约事而解,则无尽意奉佛命為供养,我未奉命,何可輒受,若就理而解,则是不受叁昧广大之用也。观音义疏下曰:「不肯受者,事解者,无尽意奉命供养,我未奉命,那忽輒受,亦是事须逊让...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婆卢枳底湿伐罗

Avalokiteśvara之讹。见[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慧鍔

亦作慧萼。日本人。奉橘太后命入唐,登五臺,寻至杭州盐官灵池寺謁齐安,请上首义空归。日本於是有临济宗。后又来,再登五臺,得观音圣像於岭头,将奉归日本,过寧波故昌县海滨,以感大士奇瑞,即止建寺奉像,号补陀落迦山寺,為南海禪剎之名蓝。后世以师為其开基。见佛祖通载,佛...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巖头

唐鄂州巖头全豁禪师,参德山而契旨。住於巖头。值武宗汰教,隐身為渡子,后庵於之卧龙山,徒眾辐凑。光啟叁年入寂,勅謚清巖禪师。见传灯录十六。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法华曼陀罗

形法华会座之画像也。颂曰:「右释迦佛左多宝,八大菩萨四声闻,次八菩萨八供养,五大明王四天王,梵释二天五部眾。」八大菩萨者:东方文殊,东南药王,南方妙音,西南精进,西无尽意,西北观音,北方普贤,东北弥勒也。四大声闻者:东北迦叶,东南善吉,西南身子,西北目连也(已...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世间天院

称胎藏界曼荼罗之第叁院。叁种悉地陀罗尼法曰:「诸尊随现成第叁重曼荼罗,即是世间天院也。」叁种悉地仪轨四隅之四菩萨,其次第為普文弥观,是為四摄法。文曰:「四方即是如来四智,其四隅叶即是四摄法也。且东南方普贤,是菩提心,此妙因也。次西南方文殊,是大智慧也。次东北方...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竹鬮

如世流布之观音籤,以竹策刻善恶之语句者。此灌顶梵天神策经梵天王所说也。经曰:「我(梵王)常见诸异道辈九十五种,各有杂术,為人决疑。而今世尊,正觉最上。更无此法,是故啟问,唯愿听许。佛言:梵王善哉善哉!(中略)若四辈弟子,欲為人行此神策法时,当以竹帛书此上偈,以...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智顗

天台大师,名智顗,字德安,姓陈氏,其母梦吞白鼠而生师。卜者曰:白鼠者,龙所化也。七岁,喜往伽蓝,僧口授普门品,一徧成诵。十八岁就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岁受具。初从慧旷学律,兼通方等诸经。陈文帝元嘉元年时,思禪师止光州大苏山,师往顶拜。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

《佛学大辞典》 / 788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阿唎多罗

Ārya-tāra,观音之别名。常略曰多罗观音。见多罗观音条。(CBETA註:疑為见[多罗菩萨]条)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紇哩

四字為一字,真言之习也,輒不可记。(中略)极乐之宫殿树宝池水鸟等,皆由此一字而生云。」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阿弥陀佛本名

日本安然之说,引证梵语礼讚,谓阿弥陀佛之本名為观自在王如来。以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為其德称。见[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观音圆通叁真实

文殊就观音之耳根圆通,举叁真实而称赞之。一、眼不见障外,乃至意乱而不定。是通真实。二、十处打鼓,同时闻之。是圆真实。叁、声有息时,亦不失闻性。有时闻為有,无时闻為无。是常真实。愚案是一往之说也,论实理,则六根皆有叁真实。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观世自在

大日经疏五曰:「观世自在者,即是莲华部主。谓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自在。」见[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王日休

南宋龙舒人。字虚中又称龙舒居士。為国学进士,着六经训传数十万言。一旦弃之,专修西方之业,布衣蔬食,日课千拜。绍兴叁十年。请观音加佑,校辑大阿弥陀经,叁年终其功。有五十六分。又着龙舒净土文十卷。乾道九年正月厉声念佛,感佛来迎,立化。见乐邦文类叁,佛祖统纪二十八等...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自归

自归叁宝谓之自归,其授叁归戒於弟子之人称為自归师。象器笺八曰:「观音懺法式,有导师香华自归叁职。」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痴定

有禪定而无智心者。观音玄义上曰:「若定而无慧者,此定名痴定,譬如盲儿骑辖马,必堕坑落堑而无疑也。」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久成正觉

谓久远之昔既开正觉之果之佛体也。依法华经寿量品之意,则始於释迦如来。而文殊观音等大菩萨皆由久成古佛之垂迹也。辅行六曰:「徧寻法华以前诸教,实无二乘作佛之文明如来久成之说,故知并由带方便故。」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功力

励力而勤善事也。观佛叁昧经六曰:「念佛功力,自然开悟。」六妙法门曰:「心慧开发,不加功力。」然则功力在我,我依念观音之功力,得观音利益也。然今人措我而直言观音之功力,不动之功力等。此时之功力,如言利益也。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万六千日

為佛,菩萨,等缘日之一种,於此日参诣者,与参诣四万六千日同一功德云。但多尚观音菩萨之缘日,即旧歷七月初十日也。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别行玄

观音玄义之异名。对於法华玄义而曰别行。於法华本经中特取观世音普门品,於法华玄义之外,别作玄义。使之流行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十八日

观音之缘日也。见[缘日]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声尘得道

观音之圆通也。楞严经,佛对二十五圣,各问圆通门,观音最后答以音声圆通。经六曰:「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声,欲取叁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是观音自说闻佛所说声尘之说法而圆通得道也。后文殊判诸圣之圆通,以之為圆通至极。是佛之教体,虽涉...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别愿

如药师之十二显(见[药师]条),弥陀之二十四愿及四十八愿,释迦之五百愿。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本跡

本地与垂迹也,初地已上法身之菩萨及佛,由自己之实身,变作许多之应化,以化眾生。其实身為本地,分身為垂迹,地者能生之义,為利物而自本身垂万化,故能现之本,谓為本地。所现之末谓為垂迹。自本垂迹,由迹知本,是即一佛菩萨上之妙德也。然此本迹有高下,台家立本高迹下,本下...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眾

一发起眾,如法华经会座因舍利弗叁请,而发起本经之说法,击扬发动,令如来有所说,是曰发起眾。二当机眾,正当座之机眾也,如诸声闻正闻本经得证悟之益者。叁影向眾,如文殊观音来自他方,助佛化,庄严法座者。四结缘眾,薄福眾生,今无证悟之益,而结见佛闻法之因缘,作未来得道...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说法五德

说法使听者生五种之福德:一於当生得长者,以听者不杀人故。二於当生得大富,以听者不盗故。叁於当生得端正,以听者意和故。四於当生得名誉,以听者归依叁宝故。五於当生得聪明,以听者晓了妙慧故。见贤者五福德经。参照五人说法条(CBETA註:疑為参照[五类说法]条。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印相

印之形相。如不动之印為刀剑之相,观音之印為莲华形等。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狂慧

斥散乱之智慧為狂。观音玄义上曰:「若定而无慧者,此定名痴定。譬如盲儿骑瞎马,必堕坑落堑,而无疑也。若慧而无定者,此慧名狂慧。譬如风中然灯,摇颺摇颺照物不了。」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莲华部

胎藏界叁部之一。又金刚界五部之一。為观音虚空藏等诸菩萨,司佛大悲叁昧之诸尊也。胎藏界曼荼罗十叁大院中右方之观音陀地藏院诸尊是也。大日经疏五曰:「右方是如来大悲叁昧,能滋养万善,故名莲华部。」苏悉地经一曰:「诸佛形像即是佛部,诸菩萨形即莲华部,诸世天像為金刚部。...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种觉

佛证一切种智而大觉圆满,故曰种觉。法华文句七曰:「求至种觉,故言至珍宝所也。」观经疏曰:「边际智满,种觉顿圆。」同妙宗钞上曰:「於种种法证本圆觉。」观音玄钞上曰:「既成种觉,号正法明。」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阿那婆娄吉低输

Āryāvalokiteśvara,观音菩萨之梵名。观音玄义一曰:「阿那婆娄吉低输。」见[阿缚卢枳低湿伐逻]条。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不动之金刚索,观音之羂索等。不动之索為束缚恶人之标示。观音之索為网罗善类之标示。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菩萨籤

见[观音籤]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福聚海无量

福德之聚,广大如海。讚嘆观音福德无量之语。法华经普门品曰:「具一切功德,慈眼视眾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大日所现叁菩萨

大日经一曰:「又现执金刚普贤莲华手菩萨等像貌,普於十方宣说真言道清净句法。」同疏曰:「执金刚对金刚智慧门降伏方便,普贤对如法身门寂灾力便,观音对莲华叁昧门增益方便,举此叁点则无量不思议妙用皆已摄在其中,故殊言之。」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持莲华

作礼时持於手者。供华之意也。又千手千眼观音之一手。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五小部

一、观经疏,观无量寿经之疏。二、光明玄,金光明经之玄义。叁、光明疏,金光明经之文句。四、观音玄,又曰别行玄,请观世音经之玄义。五、观音疏,又曰别行疏,请观世音经之文句。已上共為天台智者之作。以有叁大部。兹故曰五小部。共有四明尊者之记。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开华叁昧

观音菩萨為开往生西方净土人所宿之莲花所住之叁昧名。观经定善义曰:「因大悲菩萨入开华叁昧,疑障乃除,宫华开发,身相显然。」传通记一曰:「开华叁昧者。菩萨威神,有开华德,从德立名,故云开华。」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合掌

全左右掌之十指,以表吾心专一之敬礼法。支那以拱手為敬,印度以合掌為敬。观音义疏上曰:「合掌者,此方以拱手為恭,外国合掌為敬。手本二边,今合為一,表不敢散诞,专至一心。一心相当故,以此表敬也。」法苑珠林二十曰:「律云:当令一心合十指爪掌,供养释师子。或云:叉手白...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大悲普现

谓大悲之观音菩萨现叁十叁身。而普应眾机也。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应迹

应化垂迹。应於机缘而化现垂迹之身也。观音玄义上曰:「上地為真為本,下地為应為迹。」胜鬘宝窟中本曰:「应迹為论,应感既彰。」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顶巢

坐禪而身不动,至鸟巢於其顶上也。观音玄记下曰:「尚闍梨,得第四禪出入息断。鸟谓為木,於髻生卵,定起欲行,恐鸟母不来,即更入禪,鸟飞方起,是禪满相。」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莲华眼

观世音之密号也。观音之眼相,為青莲慈悲之容,多罗尊自此处出生。要略念诵经曰:「开敷妙觉光明眼,修广犹若青莲华。」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鸡足

鸡足山之

《佛学大辞典》 / 6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大佛顶曼荼罗

楞严经七,言立道场,时以灵山白牛微细之粪,和旃檀,泥於地。(中略)方圆丈六,為八角坛。坛心置一金银铜木之莲华。华中盛八月露水置於钵。更以十六莲华与香灯。参差庄严外围。取白牛乳為煎饼。砂糖。(中略)蜜,於莲华外,各各围绕十六华外,以奉诸佛及大菩萨。(中略)敷设十...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五八尊

千手观音即千体之观音也。以之配於二十五有每一有有四十手即四十体之观音,称之為五八尊。见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六字

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為六字之名号,闇婆髻驮那麼之六字為文殊之六字陀罗尼。又观音之真言有六字章句,称為六字法。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芙蓉道楷

宋左街十方净因禪院禪师道楷。得上之宗於投子山义青禪师,徽宗赐紫衣,固辞不受。帝怒,下之狱。后被放逐,庵於芙蓉湖上。因号芙蓉。政和八年寂。邓州丹霞子淳嗣之。淳有二弟子,一曰清了,真歇也。一曰正觉,天童之宏智也。见五灯会元十四,稽古史略四。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缘理断九

於十界中,独观念佛界之真理,断他九界之妄法也。天台别教,华严圆教之所说。观音玄义记叁曰:「通别人缘理断九。」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当途王经

法华经普门品即观音经之异名。谓於当世流通中最尊之经也。法华文句十曰:「此品是当途王经,讲者甚多。」大部补註十曰:「途,道也,亦世也。王,尊也,大也。(中略)当世尊大之经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莲华部母

叁部五部,各有部主与部母,部主如国王,部母如王夫人。莲华部以白处观音為部母。又以法波罗蜜為部母。大日经疏五曰:「多罗之右置半拏囉嚩悉寧,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中,故以為名。亦载天髮髻冠,袭纯素衣,左手持开敷莲华,从此最白净处出生普眼,故此叁昧名為莲华部母也。...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取相

取执事理之相之妄惑也。四教仪集註中一曰:「取相惑,叁惑皆名取相。观音玄义上云:见思取生死相,尘沙取涅槃相,无明取二边相。」智度论四十六曰:「着心取相,菩萨修福德,如草生火,易可得灭。」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生身

诸佛菩萨有法身生身之二身。所证之理体曰法身。為济度眾生而託於父母胎生之肉身曰生身。又以通力一时化现之肉身。亦曰生身。所谓生身之弥陀,生身之观音,生身之普贤,生身之弥勒等是也。 又二餘之一。菩萨变易生死之身也。无量寿经下曰:「生身烦恼,二餘俱尽。」见[二餘]条。...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应跡

应化垂迹。应於机缘而化现垂迹之身也。观音玄义上曰:「上地為真為本,下地為应為迹。」胜鬘宝窟中本曰:「应迹為论,应感既彰。」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痴爱

愚痴与贪爱。叁毒中之二。愚痴為父,贪爱為母,而生一切之烦恼恶业。大日经一曰:「劣慧诸眾生,以痴爱自蔽。」探玄记七曰:「痴爱是苦因。」止观九曰:「爱茧自缠,痴灯所害。,百千万劫。」观音别行疏曰:「无明為父,贪爱為母,六根男六识女為媒嫁,生出无量烦恼之子孙。」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菩萨

胎藏界曼荼罗除中台大日如来外之四方四菩萨也。 又观音,弥勒,普贤,文殊。此四菩萨与娑婆之眾生因缘最深。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大悲四八之应

观音菩萨叁十叁身之应现也。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千手二十八部

千手观音所领二十八部之眾属也。见[千手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果缚

生死之苦果,缚我而不使解脱,曰果缚。招此苦果之业因缚我,曰子缚。即因果之二缚也。观音义疏上曰:「恶业即招果缚。」法华玄论二曰:「叁界内外一切果缚。」四教仪曰:「子缚已断,果缚犹在,名有餘涅槃。」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大菩萨

弥勒,文殊,观音,普贤,谓之法华四大菩萨。又涌出品所说之上行等四菩萨也。见[四导师]条。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诸尊之面位

凡金胎两部之曼荼罗。一曼荼罗之诸尊,皆向大日而坐,例如金刚界五解脱轮之圣眾,前右左后虽异,然皆面向大日。又摄真实经中说毘卢遮那如来坐在中,面向东方,东方不动如来,面向西方,四大菩萨亦然。(中略)南方之宝生如来,面向北方,四大菩萨亦然。然现图诸尊,总向行者而坐。...

《佛学大辞典》 / 287字 / 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