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条搜索结果

无相

谓真理之绝眾相也。又涅槃离男女等十相也。无量义经曰:「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涅槃经叁十曰:「涅槃名為无相,以何因缘名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故名无相。」...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1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性相学

性者诸法之自体,相為其相貌义理也。又名法相。俱舍成实等明小乘之性相,瑜伽唯识等说大乘之性相,因之学习此等之诸论曰性相学。一名法相学。瑜伽曰:「问答决择诸法性相,故名為论。」婆沙论一曰:「阿毘达磨性相所显。」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二十诸天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五尊

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轮為座,天帝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烦恼之异名。覆盖之义。覆行者之心,使善心不开发者。法界次第上之上曰:「盖以覆盖為义。能覆盖行者,清净信心,不得开发。」无量寿经下曰:「离盖清净,无厌怠心。」参照[五盖]条。 又笠盖,比丘所用者。氏要览中曰:「律云:跋难陀比丘,持大盖行(似今凉伞也)。诸居士遥见...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1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世主

世主天也。维摩经方便品曰:「梵世主所敬。」见[世主天]条。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1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Va,又作婆,和,啝。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体文徧口声之第四。金刚顶经曰:「嚩字门,一切法语言道断故。」文殊问经曰:「称嚩字时是最上乘声。」智度论曰:「若闻和字即知一切诸法离诸言相,和波他,秦言语言。」此自Vāk atha(语言道),及Varayāna(最上乘)之也。又在五大中...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1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提桓因

尔时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甚深微妙,难晓难了、难解难知、不可思议,以本净故。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书持学者,为已具足从大功德来,想着之意为不复生,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无想着。” 佛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拘翼!有行般若波罗蜜者,不从小功德来。拘翼...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2118字 / 1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

六欲天

欲即色欲。四天王以形交为欲,忉利以风为欲,夜摩以抱持为欲,兜率以执手为欲,化乐以视笑为欲,他化但以视为欲也。谓之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亦名最胜,亦名光明,以其所欲不同,故名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

《三藏法数》 / 678字 / 1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方等

台家有叁:(一)约理之。谓方者方正,等者平等,中道之理方正而生佛平等也。因此义故,方等為一切大乘经之通名。籤六曰:「此以理等名方等典。」四教仪集解上曰:「叁諦共谈,理方等也。若理方等,五时之中唯除鹿苑,餘皆有之。以诸大乘经悉谈叁諦,故云大乘方等经典。」阅...

《佛学大辞典》 / 442字 / 10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叁照

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之菩萨。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於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叁、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一般大乘渐入之机。而照平地之日光分食时,禺中,正中...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10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因陀罗

Indra,本為雷雨之神。佛教当时之最高神,与梵天并称。译為天主者,由提桓因Sakradevendra也。又作因坻,因提,因提梨,因达罗等。译曰天主帝。即帝天。玄应音义叁曰:「因坻,直尸切,或言因提梨,或言因陀罗。正翻名天主,以帝代之,故经中亦称天主,或称天帝,并位之与名...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9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中论

Madyāmaka-śāstra,具名中观论。四卷,龙树菩萨造,青目菩萨,姚秦鳩摩罗什译。為古来叁论之一,极為尊重。其说相主张最彻底之中道。破空破假,进而并破执中之见,说所谓八不中道即无所得之中道,而為般若思想者也。书中,别為破因缘品,破去来品,破六情品,破五阴品等二十七...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9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憍尸迦

Kausika,又曰憍支迦。帝之姓。杂阿含经四十曰:「比丘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提桓因復名憍尸迦?佛告比丘:彼提桓因,本為人时,為憍尸族姓。以是因缘故,彼提桓因,復名憍尸迦。」智度论五十六曰:「昔摩訶陀国中,有婆罗门,名摩訶,姓憍尸迦,有福德大智慧。知友叁...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9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