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tibhāṇavati,译曰具辩才。仁王护国经道场念诵仪轨曰:「鉢囉底婆娜此云辩才,嚩底此云具也。顺此方言具辩才也。」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
《三藏法数》 / 1000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Srimitra,又作帛尸黎蜜多罗,西域叁藏名,译曰吉友。梁高僧传一曰:「帛尸黎蜜多罗,此云吉友。」帛者应為西域国名之略。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香醉山為五髻乾闥婆王说多罗菩萨之咒,及颂持者得生於极乐国。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悉罗跋城给孤独园。与无量菩萨众俱。尔时观自在菩萨。于大众中从座而起。正衣服已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欲说能成一切三世胜法。唯愿世尊慈悲听许。尔时世尊赞言善哉善哉摩诃萨埵。为大利益一切有情故。欲说如是秘密法藏。...
《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10376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Pranāśabalin,陀罗尼之名。译义未详。有鉢罗那赊嚩哩大陀罗尼经一卷,宋法贤译,除恶魔鬼神,及消除灾害疾疫。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具名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一卷,唐不空译。多罗菩萨之仪轨也。密教之金刚萨埵,即显教所谓曼殊室利也。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鉢中之小鉢也。名义集七曰:「键[金咨],母论译為浅铁鉢。经音疏云:鉢中之小鉢,今呼為鐼(音训)子。」象器笺二十曰:「应量器内,累叁个小鉢。自大至小,总名鐼子。世尊成道,受四天王四鉢,重作一鉢。外有四唇,今鐼子叁与应器重為四唇,盖本世尊故事。」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Vasumitra,又作伐苏蜜多罗。旧作和须蜜,婆须蜜多,婆须密多罗。世友菩萨之梵名。旧云天友。佛灭后四百年有部宗出家之小乘菩萨也。五百阿罗汉结集大毘婆沙论时,此是其上首,且称為婆沙论四评家之随一。着宗轮论。宗轮论述记上曰:「异部宗轮者。佛圆寂后四百许年,说一切有部,...
《佛学大辞典》 / 459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原名Svarṇabhūmi,西洋纪元前叁世纪,阿育王於华子城,行第叁结集后,派遣传道师於各地时,鬱多罗Uttara,须那迦Sonaka,二人传佛教之地,有名之国也。大部补註四曰:「贤愚经说,舍卫国南有国,名為金地。」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又曰五阿含。南方佛教於北方所传之四阿含经外加小乘杂部经典小阿含即屈陀迦阿含经而谓為五阿含。善见律毘婆沙一曰:「法师曰:有五阿含。何谓為五?一者长阿含,二者中阿含,叁者僧育多阿含,四鸯掘多罗阿含,五者屈陀伽阿含。」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后说法住记曰:「素怛缆藏有五阿...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Praśākhā,又作鉢罗赊佉。胎内五位之第五,托胎后第五之七日至於產出之位也,译曰支节,又曰支分。眼耳手足之支分差别也。玄应音义二十叁曰:「鉢罗奢佉,亦云婆罗舍佉,此云枝枝。第五七日时上有形相,若至第六七日从五处更生耳鼻手足等,故有重枝名。有风生眼耳等孔,亦云生苦也...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Mahāvai ulyabuddha-gaṇḍavyūha-sūtra,译曰大方广觉者杂华严饰经。即华严经之具名也。华严玄谈九曰:「依今梵本,云摩訶毘佛略勃陀健拏驃訶修多罗,此云大方广佛杂华严饰经,今略杂饰字耳。」同钞曰:「若别对者,摩訶言大,毘佛略云方广,勃陀云觉者,即是佛字,略存梵音故。...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陀罗尼之别称也。陀罗尼有能破烦恼之闇之德,故云明,能增长一切之功德,故云妃。亦单称云明。大日经疏九曰:「明是大慧光明义,妃者梵云囉逝。即是王字作女声呼之,故传度者义说為妃。妃是叁昧义,所谓大悲胎藏叁昧也。」同十二曰:「若心口出者名真言,从一切身分任运生者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又曰鉢枝,鉢鈘、鉢搘。支鉢之臺也。四分律四十叁曰:「鉢若不正,应作鉢支。」五分律二十六曰:「比丘以鉢盛食,着地翻之。佛言:听作鉢支,用铜铁牙角瓦石竹木,除漆树。」十诵律六十一曰:「鉢枝法。」僧祇律二十八曰:「鉢鈘。」传灯录道禪师章曰:「鉢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译曰最无上。大日经疏九曰:「鉢囉嚩娜覩嚩囉,是上妙义,殊胜义,即是世间第一更无过上,故云最无上。」梵Pravanatuara。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一作波罗,又曰波赖他。译曰四两分。戒本疏叁下曰:「鉢罗,多论云波罗,此云四两。」饰宗记五末曰:「多论第五云四两,立世阿毘曇论云两,称一两名一鉢罗,盖多论约少称,毘曇就大称说之也。今解,鉢罗翻為分,如鉢罗奢佉翻為支,支荳是四两也。」梵语杂名曰:「两,波罗。」解脱...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又云化制。通道俗之人,使汎知因果道理,邪正差别之教法,谓之化教,特明佛弟子当守之戒行,谓之行教。又曰制教。律宗之人,以此二教判一代教也。行事钞上一曰:「显理之教,乃有多途,而可以情求,大分為二:一谓化教,此则通道俗。但汎明因果,识达邪正。(中略)二谓行教,唯局...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鉢者梵语鉢多罗Pātra之略,译曰应量器,為应於各自身量而受施食之器物,以铁製之,故云铁鉢,以瓦或石製者,谓之瓦鉢石鉢。石鉢者局於佛,瓦鉢铁鉢,比丘得通用之,最多者铁鉢也。行事钞鉢器制听篇曰:「体者。律云:大要有二,泥及铁也。」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Puśyamitra,阿育王后四世之王也。问诸臣曰:我当作何等事,令我名可永留於世?诸臣答曰:先王阿育造八万四千如来塔,名德传於世,今王坏塔,则二人俱不朽矣。於是坏八万四千塔,悉杀害比丘僧。见杂阿含经二十五。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又作羯利沙鉢那,羯利沙鉢拏,迦利沙般拏,迦利沙婆拏,罽利沙盘,迦利沙鉢拏等。钱量名。译曰贝齿。四百钱。慧琳音义十叁曰:「羯利沙鉢拏,金名也。计直可当四百钱一颗金也。颗颗圆大如江豆也。」同二十九曰:「迦利沙波拏,此云贝齿。」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羯利沙鉢拏,亦作迦...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谓多罗菩萨曼荼罗,四方叁院。先於中胎画释迦牟尼佛,坐宝师子座,作说法相。右边应画观自在菩萨,坐莲华上,合掌瞻仰持白莲华,身白红色,严饰瓔珞,首戴宝冠,左络白神索。左边画金刚藏菩萨,左手持金刚杵,身浅绿色。(中略)於释迦如来师子座下画莲华池。於其...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摩诃萨众。尔时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出王舍城。诣迦兰陀竹园精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绕佛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即告频婆娑罗王言。大王。如人梦中见于众人。与诸婇女共相娱乐。此人觉已。...
《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 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 788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2日译曰最无上。大日经疏九曰:「鉢囉嚩娜覩嚩囉,是上妙义,殊胜义,即是世间第一更无过上,故云最无上。」梵Pravanatuara。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Prajñā,又曰般赖若。叁藏法师名。译曰智慧。见宋高僧传二。 又(术语)Prajñā,又作班若、波若、鉢若、般罗若、鉢剌若、鉢罗枳孃、般赖若、波赖若、鉢贤禳、波罗孃。译曰慧、智慧、明。智度论四十叁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千手轨所说。一慈无量观,是东方普贤菩萨之叁摩地,普贤菩萨即金刚萨埵,东方四菩萨之首也。而在五智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二智所摄,九识摄於八识时,第九识摄於第八识,五智摄於四智时,法界智摄於大圆镜智也。行者先住於慈无量定,以勤净之心徧观六道四生之一切有情,皆具六大四...
《佛学大辞典》 / 730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塔之别名。又以金所造之剎竿,即塔上之九轮。剎者,梵语掣多罗,差多立罗,紇差怛罗等之讹略。本义為土田,国等,即佛剎,梵剎等是也。然西国之风,於高处立竿,其头置佛骨,其义同於土田,故指竿或塔名曰剎,今谓之金剎。但本名曰剌瑟胝。玄应音义一曰:「剎又作擦,音察,梵言差...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旧曰四念处,新云四念住。小乘行人於五停心观之后修四念处观也。依五停心以止行人之乱心,是為奢摩他,依四念处以发行人之观慧,是為毘婆舍那。一身念处,观身為不净也。身為父母所生之肉身,身之内外,污秽充满,无些净处,故观身為不净。二受命处,观受為苦也,受為苦乐之感,乐...
《佛学大辞典》 / 367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摩此翻云月。按第四分云:佛在此国人间游行,彼国有一信乐陶师,佛一一指授,教令作鉢。彼如教随作即成,特异贵好。苏摩鉢与诸比丘不敢受,佛听受畜。五分律云:佛於苏摩国自作鉢坯,以為后式。令陶师烧,陶师便多作合烧,开灶视之,皆成金色鉢。怖惧言:此是大沙门神力,若王闻者...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Pravārana,又作盋和罗,鉢和兰。玄应师之说,安居竟谓為自恣日。即七月十五日也。此日供养叁宝之饭食,谓為鉢罗,译曰自恣食。宗密师之说,鉢和罗為鉢多罗之误。玄应音义五曰:「鉢和罗,亦言鉢多罗,梵音讹转,此云自恣食也。」盂兰盆经曰:「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鉢和罗饭。」...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又作优多梨。仙人名。释迦之本生,尝於过去住波罗捺国,求正道之念深,自剥身皮為纸,折取身骨為笔,以血和墨,听受书写婆罗门所诵之颂偈。见贤愚经一,菩萨本行经下。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Jṣāna radi a,译曰智灯。仁王护经道场念诵仪轨曰:「枳攘娜,此云智。鉢囉儞闭,此云灯。由此智灯,破诸闇故。」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梵语修多罗Sūtra之译意。又曰契经,或曰经本。 (一)叁藏之一。对於律及论而言。即佛所说之教法也。涅槃经第十五所谓:「从如是我闻乃至欢喜奉行,如是一切,名修多罗。」大毘婆沙论第一等所谓律及论,詮戒及慧,而经则詮定者,即是也。论其字义,瑜伽师地论第二十五,谓:「能...
《佛学大辞典》 / 1373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摩此翻云月。按第四分云:佛在此国人间游行,彼国有一信乐陶师,佛一一指授,教令作鉢。彼如教随作即成,特异贵好。苏摩鉢与诸比丘不敢受,佛听受畜。五分律云:佛於苏摩国自作鉢坯,以為后式。令陶师烧,陶师便多作合烧,开灶视之,皆成金色鉢。怖惧言:此是大沙门神力,若王闻者...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Vi aśyanā,又作毘鉢舍那。译曰观,见,种种观察等。观见事理也。起信论元晓疏下曰:「奢摩他,此云止。毘鉢舍那,此云观。」慧琳音义十八曰:「毘鉢舍那,唐云观。」涅槃经疏十二曰:「毘婆舍那,此翻為观,亦云见。」慧苑音义上曰:「毘鉢舍那,此云种种观察,谓正慧决择也。」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Vitarka,译曰寻。麤心於境寻求,谓之寻,细心於境伺察,谓之伺,此寻伺旧名觉观。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梵云毘怛迦,此云寻。毘遮罗,此云伺。寻谓寻求,伺谓伺察。或思或慧於境推求麤位名寻。此二种於境审察细位名伺,故言寻伺。旧名觉观者,案梵本菩提名觉,毘鉢舍那名观。译人...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Pada,又曰鉢陀。译曰句。大日经疏一曰:「句者梵云鉢曇,正翻為足。声论是进行义,信处义,如人进步举足下足其迹所住处谓之鉢曇。言辞句逗义亦如是,故同一名耳。」叁论大义钞序曰:「貽鉢曇施将来之人矣。」见[鉢陀]条。 又(植物)花有鉢曇,赤莲华也。见[鉢头摩]条。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Pratibhāṇavati,译曰具辩才。仁王护国经道场念诵仪轨曰:「鉢囉底婆娜此云辩才,嚩底此云具也。顺此方言具辩才也。」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华严经菩萨住处品曰:「东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眾於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眾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寂调音所问经曰:「东方去此过万佛土,有世界名曰宝住,佛号宝相如来应供正徧知。今现在,文殊师利為彼诸菩萨摩訶萨如应说法。」文殊师利...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Prajñātāra,禪家所立西天二十八祖中之第二十七祖也。东天竺人。已得道,至南天竺香至国,度王之第叁子菩提多罗(后改為菩提达磨)而付法。五灯会元(达磨章)曰:「路行跨水復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此四句偈為达磨东来化益之讖也。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Dhasmatrāta,阿罗汉名。译曰法救。有四人:一於佛灭后叁百年出世,作无常品等鄔南那颂。俱舍论一曰:「大德法救无常品等。」同光记一曰:「达磨多罗,此云法救。师涅槃后叁百年出世。」二於四百年出世,為婆娑论四评家之一人,俱舍论中往往引之。叁於六百年出世,立漏随增义之人...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Guna rabha,又作瞿拏鉢赖婆。印度论师名。译曰德光。西域记四曰:「昔瞿拏鉢剌婆论师(唐曰德光),於此作辩真等论凡百餘部。论师少而英杰,长而弘敏,博物强识,硕学多闻。本习大乘,未穷玄奥,因览毘婆沙论,退业而学小乘。作数十部论,破大乘纲纪,成小乘执着。又制俗书数十...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Jṣāna radi a,译曰智灯。仁王护经道场念诵仪轨曰:「枳攘娜,此云智。鉢囉儞闭,此云灯。由此智灯,破诸闇故。」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十二头陀行之一。比丘但持僧伽梨、鬱多罗、安陀会之叁衣,不更畜餘衣也。资持记下叁之一曰:「但叁衣,但犹独也,叁法服外无别衣故。」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教法之踪迹。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圣人出现,為物垂范,谓之教迹。」续高僧传一曰:「五时教迹,迄今流行。」报恩经一曰:「如来教迹,随宜叁藏九部。」玄义十下曰:「达磨多罗。释教迹义云:教者谓佛被下之言,迹谓踪迹,亦应迹化迹,言圣人布教各有归从。」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教法之踪迹。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圣人出现,為物垂范,谓之教迹。」续高僧传一曰:「五时教迹,迄今流行。」报恩经一曰:「如来教迹,随宜叁藏九部。」玄义十下曰:「达磨多罗。释教迹义云:教者谓佛被下之言,迹谓踪迹,亦应迹化迹,言圣人布教各有归从。」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Pratideśayāmi,梵语,布萨说戒之具名也。玄应音义十六曰:「布萨是讹略也,应言鉢囉帝提舍耶寐,此云我对说,谓相向说罪也。旧云净住者义翻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Nakha aśyāmi,比丘答猎者之辞也。有部毘奈耶二十八曰:「若猎者云:我不疲倦,我问走鹿。即应先可自观指甲,报彼人云:诺佉鉢奢弭。若更问者,应自观太虚,报彼人云:纳婆鉢奢弭。」注曰:「若据梵音,诺佉者是爪甲义,亦是不义。鉢奢是见义,弭是我义,即是我见爪甲,亦目我不...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耶输陀罗女所入之叁昧也。依此叁昧而生种种之欢喜,并使一切眾生欢喜,故名越喜叁昧,越乃超越无比之义。见[耶输多罗]条。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Pari-maṇdala,又作鉢哩曼荼罗。译曰圆。寄归传二曰:「鉢履曼荼罗着泥婆娑,即其真也,译為圆整着裙。」梵语杂名曰:「圆,鉢哩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Praśākhā,又作鉢罗赊佉。胎内五位之第五,托胎后第五之七日至於產出之位也,译曰支节,又曰支分。眼耳手足之支分差别也。玄应音义二十叁曰:「鉢罗奢佉,亦云婆罗舍佉,此云枝枝。第五七日时上有形相,若至第六七日从五处更生耳鼻手足等,故有重枝名。有风生眼耳等孔,亦云生苦也...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Pada,又曰鉢陀。译曰句。大日经疏一曰:「句者梵云鉢曇,正翻為足。声论是进行义,信处义,如人进步举足下足其迹所住处谓之鉢曇。言辞句逗义亦如是,故同一名耳。」叁论大义钞序曰:「貽鉢曇施将来之人矣。」见[鉢陀]条。 又(植物)花有鉢曇,赤莲华也。见[鉢头摩]条。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Nakha aśyāmi,比丘答猎者之辞也。有部毘奈耶二十八曰:「若猎者云:我不疲倦,我问走鹿。即应先可自观指甲,报彼人云:诺佉鉢奢弭。若更问者,应自观太虚,报彼人云:纳婆鉢奢弭。」注曰:「若据梵音,诺佉者是爪甲义,亦是不义。鉢奢是见义,弭是我义,即是我见爪甲,亦目我不...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之古译。註维摩经七曰:「肇曰:阿耨多罗,秦言无上。叁藐叁菩提,秦言正徧知。道莫之大,无上也。其道真正,莫法不知,正徧知也。」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