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条搜索结果

第六

之外无第六,因而譬有名无实者為第六,如言第十叁入第十九界。维摩经观眾生品曰:「如第六,如第七情。」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劣叁修

谓声闻所修比于菩萨所修则劣,故名劣叁修。 一、无常修,谓声闻之人,不知法身常住之理,而观叁界一切有为之法,皆悉生灭无常,是名无常修。(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非乐修,非乐即苦也。谓声闻之人,不知诸法之中,本有涅槃寂灭之乐;而观一切诸法,悉皆是苦...

《三藏法数》 / 179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补特伽罗

Pudgala,又作富特伽罗,旧作福伽罗、补伽罗、富伽罗、弗伽罗、富特伽耶。旧译曰人,或眾生。新译曰数取趣。数者,取五趣而轮迴之义。唯识述记二本曰:「补特伽罗,数取趣也。」玄应音义一曰:「福伽罗,经论中或作富伽罗,或作富特伽耶。旧译云人。应云补特伽罗,此云数取趣也,...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妄想

谓五蕴也。一、坚固妄想,即色也。眾生之体,因想而生,心因想而起,命因想而传,诸想交固而成色身。故名现色身曰坚固妄想。二、虚明妄想,即受也。眾生欲想而登高,则足先酸涩,好恶之二相,损益现驰。是即无受体。故曰虚明。叁、融通妄想,即想也。眾生之念虑為虚情,色...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月轮

谓太也。俱舍论十一曰:「日月径量,几喻缮那,日五十一,月唯五十。(中略)月轮下面颇胝迦宝水珠所成,能冷能照。」见[月宫]条。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中有

四有之一。生死之果报有而非无,谓之有,现生与当生中间之果报谓之中有,又称中。中有者為灭当来之生之业所引生者,故中有之形如其所趣本有之形。欲界中有之量,如小儿年五六岁,然诸根明利。又色界中有之量,圆满如本有,衣服与体俱生,以惭愧之心增盛故也。其他欲界之中有,则...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初果叁结

结,即见惑。众生由此见惑结缚,不能出离生死。声闻之人,断此惑尽,即证初须陀洹果,故名初果叁结。(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谓预入圣道法流也。) 一、身见结,谓众生于五等法中,妄计为身,强立主宰,恒起我见,是名身见结。(五者,色、受、想、行、识也。)...

《三藏法数》 / 213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车也

Chāya,译曰阳之也。见梵语杂名。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截男势也。五种不男之一。或作[利-禾+虔]。玄应音义十四曰:「犍又作[打-丁+虔][利-禾+虔]二形,同居言切。字书犍害也,通俗文以刀去曰犍。」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解脱门

解脱,即自在之义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由此叁解脱门,则能通至涅槃,故名叁解脱门。(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空解脱门,谓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无我、我所,若能如是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故名空解脱门。(我者,众生于五身中,强立主宰,名之为...

《三藏法数》 / 282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新译曰蕴。旧译曰。构造有情之身心者也。人身有苦,故云苦。见[]条。释门归敬仪上曰:「形则缚於俗习,苦常缠。」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妄一念

盖善法之迷妄一念心。即凡夫现前一剎那之心,指识无记之第六识也。盖天台之意,谓初心者,不堪直以融妙之法体為所观,修圆顿之妙观,故不就佛界或眾生界,而即近要易修自己一念之心法,定為所观之境。於摩訶止观正修章中虽广举所观之十境,以备机根之不同,若剋示境体,则如...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观眾生叁十相

维摩居士依文殊菩萨之问:说叁十种之眾生观:一如见幻师所现人,菩萨观眾生為若此。二如智者见水中月。叁如於镜中见其面像。四如热时炎。五如呼声响。六如空中云。七如水聚沫。八如水上泡。九如芭蕉坚。十如电久住。十一如第五大。十二如第六。十叁如第七情。十四如十叁入。十五...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空无我

苦諦四行相中之二。五蕴之法无确实之一相异相,曰空,无我我所曰无我。法界次第中之下曰:「空行者,观五受,一相异相无故。无我者,观五受中。我我所法,不可得故。」又无我所曰空。无我见曰无我。俱舍论二十六曰:「违我所见故空,违我见故非我。」 又空与无我,异名同义。...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又云中有。死此生彼,中间所受之形也。者五(新译云五蕴),俱舍宗以為有一定之中,成实宗以為无之,大乘宗以為有无不定。谓极善极恶之人,无中,直至所至。餘皆有之。大乘义章八曰:「命报终谢,名為无有。生后死前,名為本有。两身之间,所受形,名為中有。」文...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第五大

一切色法之上但有地水火风之四大更无第五大,故如龟毛兔角之无法谓為第五大,与言第六第七情同。维摩经观眾生品曰:「如第五大,如第六,(中略)如第十九界,菩萨观眾生為若此。」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戍迦罗博乞史

Śukla aksa戍迦罗者,白。博乞史者,分。即白分,历一日至十五日之前半月也。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新译曰行蕴。旧译曰行。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梵名塞建陀Skandha,旧译曰覆之义,谓色心之法,荫覆真理也。新译曰蕴。积集之义,谓色心之法,法大小前后等积集而成自体也。色蕴,心蕴等。义林章五本曰:「梵云塞建陀,唐言蕴,旧译名(於禁反)。此是荫覆义,若言荫者,梵本应云鉢罗婆陀。(中略)或翻為聚,故法华...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空空

十八空之一。空之亦空曰空空。智度论四十六曰:「何等為空空?一切法空,是空亦空,是名空空。」嘉祥仁王经疏二曰:「空破五,空空破空。如服药能破病,病破已,药亦应出。若药不出,即復是病。以空破诸烦恼病,恐空復為患。是故以空捨空,故名空空也。」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