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ādaniya,又作佉陀尼,佉闍尼。译曰嚼食。可咬嚼而食者。有五种,為时药之一分。百一羯磨五曰:「时药者,谓是五种珂但尼,五种蒲饍尼。」寄归传一曰:「律云:半者蒲饍尼,半者河但尼。蒲饍尼以含噉為义,珂但尼即啮嚼受名。半者Pañca谓五也。半者蒲饍尼,应译為五噉食。旧云五...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五果之一。谓果报异时成熟,即第八识也。以此识能含藏一切诸法种子,而成熟诸根识之果也。如眼等诸根,由昔作善恶之因,今报得苦乐之果。若今作善恶之因,亦感当来苦乐之果,故名异熟果也。唯识述记二之末曰:「异熟因所招,名异熟果。」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Pañcakhādanīya,又曰半者佉闍尼,半者佉但尼。译言五嚼食,五不正食。可啮嚼而食之五物也。寄归传一曰:「呵但尼即啮嚼受名,半者谓五也。(中略)半者呵但尼应译為五嚼食:一根,二茎,叁叶,四华,五果。」饰宗记五末曰:「五种佉闍尼(此谓不正食),谓枝,叶,花,果,细末磨...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律戒比丘不啖生物,谓如枣杏等果,必以火熟之方食。肤壳之果,须以刀去其皮然后食。故说此五果之名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核果,核果者,谓枣杏等是也。 二、肤果,肤果者,谓梨柰等是也。 叁、壳果,壳果者,谓椰子、胡桃、石榴等是也。 四、铖果,铖果者,谓松...
《三藏法数》 / 139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谓以十二因缘分为叁世因果。无明与行二者,是过去之因;爱、取、有叁者,是现在之因;生、老死二者,是未来之果;识与名色、六入、触、受五者,是现在五阴之身,故名现在五果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一、识,识者,谓初入胎,阿赖耶现行之识种也。以...
《三藏法数》 / 366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心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地。又,修行者依心而近行,故曰心地。又,叁业中,心业最胜,故曰心地。心地观经八曰:「叁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沈沦。眾生之心犹如大地,五穀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於如来,以...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五果之一。从善因生善果,从恶因生恶果,从无记因生无记果也。例如从前念之不善心生后念之不善心或不善业也。果性似因性而流出,故云等流果。又等流為等同流类之义,因果之性同类,故云等流。旧译谓之习果。对於因,则六因中由同类因与徧行因而生者曰等流果。唯识论二曰:「等流果...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以十二因缘配於叁世言之。一、识,胎内受生之一念。二、名色,心為名。身為色。在胎内心身渐成长之位。叁、六处,六根具足,将出胎内之位。四、触,既出胎内而触於外境之位。五、受,分别苦药之位。即十二因缘中自第叁至第七者。以无明与行之二者為过去之因,以此五者為现在之果,...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性相门分别因果之相,因分六种,果分五种:一、异熟果,以恶业招来世叁恶之苦果,以善业招来世人天之乐果。苦乐之果性,皆為无记,与业因之善与恶之性异,故曰异熟果。自六因中之异熟因而来。二、等流果,依前之善心而转生后之善心,依前之恶心而益生后之恶业,依前之无记而生后之...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