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佛于俱舍犁国坐夏将竟,难提以久不见佛,特往瞻礼。佛告难提云:汝若见我,若不见我,常当行内五法。然此五法,亦名内五事。皆称内者,以此五法皆从心发故也。 一、舍不信意,谓佛弟子当于如来之法,常存正信之意,则无量法门,皆可从此而入,所谓信者道之源、功德之母也...
《三藏法数》 / 369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旧名入众五心,出四分僧羯磨) 一、修慈愍物,谓比丘入大众中,应修慈心,怜愍于物,严净律仪,整束身心,精勤学道,是为修慈愍物。(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二、谦下自卑,谓比丘入大众中,常用谦和,永绝憍慢,应自卑下,如拭尘巾,是为谦下自卑。 叁、善知坐处,谓比丘入...
《三藏法数》 / 243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法相宗所立。谓相名等五法,徧计所执性等叁性,眼等八识。我空法空二无我也。楞伽经一曰:「於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一卷,唐不空译。说受真言菩提心戒之法。先归命,次供养,次懺悔,次叁归,次受菩提心戒,总為五法。各有长行偈颂与咒。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 《受菩提心戒仪》楞伽经所说五法之一。法性之理体,不二平等,故云如,彼此之诸法皆如,故云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体也。智度论一曰:「人等世界故有,第一义故无。如如法性实际世界故无,第一义故有。」大乘义章叁曰:「言如如者是前正智所契之理,诸法体同,故名為如。就一如中体备法界恒沙佛法,...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论法身之体性诸家不同,先言小乘。小乘理性不论,只以戒定慧解脱知见之五分功德為法身,称為五分法身。次言大乘诸家。叁论宗以实相為法身,实相者空理,真空无相,是法身之体性,真空无相,故现其无边之身相也。维摩经方便品曰:「佛身即法身。」同註:「肇曰:经云:法身者虚空身...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叁德者,法身、般若、解脱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会真之智,解脱即自在之用。此之叁德,皆由转五蕴而成也。(五蕴者,蕴乃积聚之义。谓众生积聚色等五法而成身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解脱业惑之缚也。) 一、转色蕴成法...
《三藏法数》 / 417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论云:若迷心不迷色,则合色开心,数为五蕴;若迷色不迷心,则合心开色,数为十二入;若心色俱迷,则心色各开,数为十八界。如此开合说者,为令众生于所迷处,委细而观,故有叁科不同焉。 一、五蕴(亦名五阴。)蕴,积聚也。谓积聚色受想行识五法以成身也。如来为迷心偏重者,...
《三藏法数》 / 367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生住异灭之四者,此有二种。一一期四相。法之初有名生,生已而相似相异名住,此相续之转变名异,后无名灭。二剎那生灭。谓一剎那中具四相也。此有大小乘之别,大乘法相宗谓色心之法体,自有生住异灭四相之变化。即言四相者,以其变化分位而名之假法也。本无今有之位名生。生位暂停...
《佛学大辞典》 / 650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新译曰蕴,旧译曰阴。净影之说,如大乘义章八本所谓:「积集名阴,阴积多法故。」是与新译蕴之义同。天台之说,如止观五上所谓:「阴者,阴盖善法,此就因得名。又,阴是积集,生死重沓,此就果得名。」是阴有荫覆与阴积之二义,见[蕴]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五逆罪之一。此有二种:一破法轮僧,如提婆达多立五种之邪法,与佛之法轮对立,以分离听闻佛之法轮之僧眾也。二破羯磨僧,於同一界内作别种之羯磨(作法),而破羯磨僧之和合也。此中前者其罪最重,止於佛在世(佛灭后无转法轮故)。次者其罪轻,通於在世灭后。资持记上叁之一曰:...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一觉有叁德:一实相般若,為般若之理体,本来為眾生所具,离一切虚妄之相,般若之实性也。是為所证之理体。二观照般若,观照实相之实智也。叁方便般若,分别诸法之权智也。见金光明玄义上。 又一实相般若(如上),二观照般若(如上),叁文字般若,詮上二...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就法相宗以心心所等五法观為唯识言之,观第五之无為法,即圆成实性,此谓识為实性之唯识也。唯识论七曰:「识自相故,(中略)四实性故。」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一切事理之诸法,不过五种。小乘俱舍立之為心外之实法,大乘唯识,尽成於唯一之识体上者:一、心法,是识之自相也,唯识有眼等八种之心王,俱舍有唯一之心王。二、心所法,是与上之八识相应而起者。唯识有五十一,俱舍有四十六。叁、色法,是上之心法与心所法所变也。唯识俱舍皆有...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息灾等之五法,又互具五法,今就息灾一法而言之,此有内心外法之二种,先言内心之法,则行息灾法,而除贪瞋等之诸烦恼,是息灾也。依此息灾而除烦恼之闇,定慧等之功德增长,是增益也。因此诸功德增长而摧破无明等,是调伏也。依是调伏而违隔之烦恼与菩提相和,為烦恼即菩提,又受...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常曰叁性五法,皆分别诸法之自性者,楞伽经所说。瑜伽唯识诸大论详释之。一、相,森罗万像之有為法,各自因缘而生,呈各种之相状者。二、名,是亦依因缘而呼彼之相,生一一之名者。盖相為所詮而名為能詮也。此二者由凡夫有漏之心变现之所变境也。叁、分别,旧译曰妄想。是分别所变...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