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 条搜索结果

叁光天子形像

画叁光之像以明星為菩萨形,置於中央,以日月為天人形,置於左右,学海餘滴四曰:「在佛工家造叁光像,大明星為菩萨形,日月二天作天人形。若叁光依其本,即宜為菩萨形。若约其迹,则宜并為天人形。今一是从本,二是就迹,本迹互显也。若约日月星辰阶位,则宜於日月后列明星。今...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8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佛足石

石上印佛足也。佛将入灭,於摩揭陀国留足迹。西域记八曰:「窣堵波侧,不远精舍,中有大石,如来所履双迹犹存。其长尺有八寸,广餘六寸矣。两迹有轮相十指皆带花文,鱼形映起,光明时照。昔者如来将取寂灭,北趣拘尸那城,南顾摩揭陀国蹈此石上,告阿难曰:吾今最后留此足迹,将...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8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普贤

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叁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叁昧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8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叁空

一者空叁昧。二者无相叁昧。叁者无愿叁昧。叁空之称生于惑计。惑计虽众。大统唯叁。对惑辩空。空亦叁矣。叁惑者。一滞有故遣以空。二者有状故祛以无相。叁存情愿故荡以无愿。空叁昧生阴靡实。以为空。垢止此空。名空叁昧。无相叁昧空绝有状。以为无相。凝虑无相。名无相叁昧。无...

《法门名义集》 / 140字 / 8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二河白道

以水火二河,喻眾生之贪瞋。以中间之白道,喻清净愿往生心。观经散善义曰:「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里,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云云。」智度论叁十七曰:「河譬如...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8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四颠倒

有二种之四倒:一,凡夫之四倒。二,二乘之四倒。凡夫之四倒:一,常颠倒,於世门无常之法而起常见者。二,乐颠倒,於世间之诸苦而起乐见者。叁,净颠倒,於世间之不净法而起净见者。四,我颠倒,於世间之无我法而起我见者。心受身法之四念处,如其次第,為破此四倒之观法也。见...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8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八业家

舍宗以叁时业為四业,四业復各开為二业,立為八业,故称為八业家。即顺现业,顺生业,顺后业叁者,各开為时报定业,时定报不定业二种,顺不定业开為报定时不定业,时报不定业二业,故合成八业也。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7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欢喜天

又云大圣欢喜天,大圣天,圣天。夫妇二身相抱象头人身之形,為本尊。男天者大自在天之长子,為暴害世界之大荒神。女天者观音化现,而与彼抱着,得其欢心,以镇彼暴者。因称欢喜天。梵名誐那鉢底Gaṇa ati,就其形而谓之毘那夜迦Vināyaka,象鼻天。善无畏译之大圣欢喜供养法曰:「...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7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道种性有十回向

亦名解行地。叁贤位之内凡之上品。一救护一切众生相回向。菩萨摄无为众生不合住空。摄有为众生不令着俗。皆回邪倒而向正道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者不坏回向。有则有为所不碍。回无为而向有为。则无为所不。有无通。则行成莫毁故。曰不坏回向。叁等一切佛回向。若行...

《法门名义集》 / 452字 / 7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十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7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七贤七圣

是小乘舍宗所立贤圣之数也。七贤如前,七圣者,舍论,四教仪之目也。华严孔目章谓之七士夫,七大夫,七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见真理,故名。见道以上者是也。差别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钝之根性差别其圣者,则為七圣:一随信行,二随法行,叁信解,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7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厥修罗

见[苏洛迦]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7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一空

一空者,谓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若色若心,若依若正,乃至圣凡因果之法,虽种种不同,求其体性,毕竟皆空。经云:如瓦器中空,宝器中空,同一空,无二无别。是也。(依者,依报,即国土也;正者,正报,即众生身也。)

《三藏法数》 / 94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佛最初所度之五比丘也。此五人自过去世以来為同伦,故曰伦。案五伦或作五拘邻,拘邻者,五比丘第一阿若憍陈如之别译也,然则伦,与邻,皆為梵语,五比丘中以拘邻為首,故略称之谓五伦也。无量义经曰:「我起树王诣波罗捺鹿野园中,為阿若拘邻等五人,转四諦法轮。」应...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叁兽

兔马象也。叁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声闻之悟道最浅。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象足到水底,以譬菩萨之悟道最深。见思之烦恼有正体与习气,声闻但断正体,缘觉兼侵习气,菩萨正习尽。法性之空理,或譬生死為河水,譬叁乘為叁兽。叁乘之人,虽证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苏洛迦

旧称祇修罗,瞿修罗,厥修罗,厥苏洛迦。比丘尼所着之下裙。缝合如竹筒而无两头者。像其形而称為篅衣。行事钞下一曰:「此似裙周缝合。」同资持记曰:「周圆缝合,而无两头,名修罗耳。」玄应音义四曰:「瞿修罗者,此云圌也,像其衣形而立名也。」寄归传二曰:「梵云苏洛迦,...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君荼

Kuṇḍa,又作军荼。译曰火炉,即护摩坛也。慧琳音义叁十六曰:「君荼,唐云地火炉,即护摩坛也。」同四十二曰:「军荼,唐云火炉也。其炉形状,而有多种,方圆叁角,金刚杵,莲花等形,所用名别。」 又明王名。千手陀罗尼经曰:「君荼,鸯尸。」报乳记叁曰:「君荼者,军荼利也...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七宗

律,法相,叁论,华严,天台,真言,禪之七宗也。是於八宗中除舍成实加禪宗者。元亨释书诸宗志举此七宗。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不空鉤观音

梵名曰央捨Amoghānkuṣa,与[不空羂索观音]。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所谓清净莲华明王央舍是也。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7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末田底迦

Madhyāntika,又名末阐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鐸迦,末弹地,末田提等。比丘名。译曰中,日中,水中,金地,河中。据付法藏传二言,阿难弟子有二人,一云末田提,二云商那和修。阿难於此二人付法藏,令末田提布化罽宾国,商那和修布化中国。商那和修有弟子曰优婆毱多。以法付...

《佛学大辞典》 / 552字 / 7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光网童子印明

以左手作拳申头指,稍屈第叁节,如鉤形,立大指而押之。是鉤印也。真言曰:「归命係係摩囉摩耶揭多。」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有对

就十八界分别叁种之有对:一障碍有对,二境界有对。叁所缘有对。对者碍之义。碍有二种:一障碍之义,二拘碍之义。障碍之义者,第一之障碍有对也。以五根五境之小色為体。此十色互相障碍,如手之碍手,石之碍石,故名障碍,障碍即有对也。拘碍之义者,第二之境界有对,与第叁之所缘...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睒弥

Kauśāmbi,又作拘剡弥。作佛形像经作「拘盐惟国。」造立形像福报经作「拘罗瞿国。」优填王经作「拘深国。」十诵律叁十作「舍弥国。」经律异相六作「拘翼国。」皆旧译家之称。新称憍赏弥,憍闪弥。优填王之治国也。西域记五曰:「憍赏弥国,旧曰拘睒弥国,讹也。」慧琳音义二十六...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苏洛

衣名。见[苏洛迦]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转轮王七宝千子

转轮王於轮宝之外,具六种之宝,合有七宝,又具足千子。长阿含六卷转论圣王修行经曰:「一金轮宝,二白象宝,叁紺马宝,四神珠宝,五玉女宝,六居士宝,七主兵宝。千子具足,勇健雄猛。」涅槃经十二曰:「即於东方金轮宝,其轮千辐,轂輞具足。(中略)復有象宝,状白端严如白莲华...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五教章

叁卷,唐法藏着。述自宗所立五教之教义。本书题名不一。和本之上中两卷,题曰华严一乘教记,七字题也。和本之下卷,题曰华严经中一乘五教分齐义,十一字也。唐本叁卷,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宋净源序曰:华严一乘教分记。新罗崔致远所着贤首传中曰华严五教章。宋朝四大家,皆用...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四道

道者涅槃之道路也。乘此可到涅槃之城,故名道。道虽异,可以四种摄尽。一加行道,谓先於叁贤四善根位加力而行叁学之位也。二无间道,谓加行功德成就而发正智,正断烦恼之位也。不為惑而间隔,故曰无间道。叁解脱道,无间道后而生一念之正智,正证悟真理之位也。為既解脱惑之正智。...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劫比罗天

又作金毘罗天,鞞罗天。慧琳音义叁十一曰:「劫比罗,梵语云矩吠罗,旧云鞞罗,天名也。」见[迦毘罗]条。劫比罗者Ka ila,金毘罗者Kumbhira,鞞罗者Kubera也,时时混用之。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八大地狱

相对於八寒地狱而言亦云八热地狱。赡部州地下五百踰缮那有地狱,名等活。从其次第,第八為无间地狱。此八大地狱重重竪立也。据舍论八之说,一等活地狱,彼有情遇种种斫刺磨擣。被凉风所吹则苏如故,等於前活,故名等活。二黑绳地狱,先以黑绳秤量支体,而后斩锯,故名黑绳。叁眾...

《佛学大辞典》 / 580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由旬

Yojana,又作俞旬,揄旬,由延,或踰闍那。新称踰缮那。為计里程之数目。帝王一日行军之里程也。或云四十里,或云叁十里。西域记二曰:「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曰由旬,又曰踰闍那,又曰由延,皆讹略也。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军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叁十里...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七识住

於叁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住,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住:一、第一识住,為有色身之有情,身想共异之处,即人趣之全及一分之天也。一分之天者,欲界之六天与色界初静虑叁天,除劫初起之有情,餘时之有情也。是有情各自之身形有小大胜劣,思想亦名异,故曰身想异。二、第二识住,...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十住

谓菩萨约位进修,以妙觉为本,此觉由信而入,入则能住,故自发心住至灌顶住,通为十种也。 一、发心住,谓由前十信,相蹑进修,作真方便,显发十住之心,此心真精,发本明耀,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圆成一心之德。经云: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

《三藏法数》 / 806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毘留波叉

又作毘留博叉,四天王中,西方天王之名。译曰杂语,丑眼,广目。玄应音义七曰:「毘留波叉,或言毘留博叉,讹也。具言鼻溜波阿叉,旧曰杂语,一义也。正言丑眼,西方天王名也。」见[毘流波叉]条(如音义之说,混毘沙门与广目)。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四无记

谓不能记别当来之果,又于善恶法中,无所记别,故名无记。 一、能变无记,谓第八识心王,是无记性,与心所五法相,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无所分别,故名能变无记。(五法者,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是名遍行五法,即第八识心所法也。) 二、所变无记,谓根身、...

《三藏法数》 / 284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毘蓝

释迦生处之城名。见[迦毘罗]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六种震动

六种震动者,动、起、涌叁种,是形;震、吼、击叁种,是声。于形声中,各举一种,故言震动。六种中复各有叁相,遂成十八种震动之相也。 一、动,动者,摇扬不安之谓。动有叁相:一方独动名动,四方动名遍动,八方齐动名普遍动。 二、起,起者,自下渐高之谓。起有叁相:一方...

《三藏法数》 / 307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八大童子

又云八大金刚童子,不动尊之使者也。八大童子仪轨曰:「一慧光菩萨,二慧喜菩萨,叁阿耨达菩萨,四指德菩萨,五乌婆誐,六清净比丘,七矜羯罗,八制吒迦,是等使者,四智四波罗蜜,為亲随顺大日教令故显现此形,围绕圣无动尊也。」 一、慧光童子,面貌少忿怒,着天冠,身色黄白...

《佛学大辞典》 / 612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苏摩跋低

Kusumavati,佛国名。译曰多华。见四童子叁昧经中。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拘尸那

Kuśinagara,又曰尸那,拘夷那竭,究施,拘尸那竭,拘尸那揭罗。城名。译言角城,茅城等。是世尊入灭之处。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拘尸那,旧经中,或作拘夷那竭,又作究施城。那者,以梵语那迦囉,此云城也,译言上茅者,多有好茅故也。」涅槃经会疏一曰:「拘尸那,云无翻,有多...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白马寺

在河南洛阳县东故洛阳城西。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初自西域以白马驮经而来。舍於鸿臚寺。遂取寺為名。创置白马寺。此僧寺之始也。唐垂拱宋淳化元至顺明洪武间,重修。洛阳伽蓝记曰:「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叁里,御道南。帝梦金人,长丈六,项皆日月...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二鸟

迦提或鸳鸯之雌雄二鸟,常同游而不相离,以喻常与无常。苦与乐,空与不空等事理之二法,常相即而不离也。南本涅槃经鸟喻品曰:「鸟有二种:一名迦邻提,二名鸳鸯,游止共,不相捨离。是苦无常无我等法亦復如是,不得相离。」章安会疏八曰:「云双游者,生死具常无常,涅槃亦尔。...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七贤

又曰七方便位。亦曰七加行位。小乘见道以前之修行位也。总称见道以前為贤位,见道以后為圣位。贤位中有七位: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住,叁、总相念住,谓之叁贤位,四、煗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谓之四善根。此中有通别二名,通者,皆称為七贤,皆称為加行位。...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军荼梨金刚曼荼罗

若欲受持军荼利法,应先画其像。徧身青色,两眼赤,揽髮成髻,其头髮之色,黑赤交杂,如叁昧火焱,张眼大怒,上齿皆露,以咬下唇,作大瞋面。有二赤蛇,两头相交,垂在胸前,仰头向上。其两蛇之尾,各穿像耳,尾头垂下至肩上。其二蛇之色,如黄侯蛇,赤黑间错,其像有。八臂手,...

《佛学大辞典》 / 536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