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叁昧,心行正直,故名叁昧。 一、有觉有观叁昧,谓初心在禅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观叁昧。(空、无相、无作,即叁解脱门也。)...
《三藏法数》 / 222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佛华严叁昧之略。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為理趣。达此理趣而修万行,庄严佛果,谓之华严,一心修之谓之叁昧。是华严大经及梵网经所说。无量寿经上曰:「得佛华严叁昧,宣畅一切经典。」六十华严经叁十七曰:「普贤菩萨,正受叁昧,其叁昧名佛华严。」瓔珞经曰:「我先於第叁禪中,集八...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经中说叁种之叁昧耶,自叁部叁身之叁昧耶也,莲华即莲华部口业之应身叁昧耶,宝塔為佛部身业之法身叁昧耶,宝珠為金刚部意业之报身叁昧耶。案宝塔為佛部,一地為金刚部,宝珠為宝部,莲华為莲华部,长者為羯磨部。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Samaya,叁昧耶之义甚多,时(一时佛在),会(大曾经),宗(显宗论),平等,誓愿,惊觉,除垢障也。秘藏记曰:「佛知眾生身中本来自性之理,与佛等无差别,而眾生不知己之本有本始两觉与佛等,恒覆蔽於六尘烦恼而不能显出,是故佛发悲愿,垂我拔济眾生如我之誓愿。若有眾生归依...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梵音samādhi,旧称叁昧,叁摩提,叁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於一处而不动,故曰定。正受所观之法,故曰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於法之依处,故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曰息虑凝心。智度论五曰:...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大日如来加持法界眾生有自在不思议妙力之叁昧也。大日如来住於此叁昧而现种种之身,说种种之法。此谓加持身说法。大日经疏一曰:「世尊往昔大悲愿故而作是念:若我住如是境界,则诸有有情不能以是蒙益,是故住於自在神力加持叁昧,普為一切眾生示现种种诸趣所喜见身,说种种性欲所...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叁諦圆融之妙理,分明现前,障中道之无明止息,谓之法华叁昧。此法华叁昧之名為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所说十六叁昧之异名。法华叁昧者,天台之意,叁諦圆融為一实,譬之权实不二之花(花实為实,花瓣為权法),摄一切法使归一实相也。嘉祥云於叁一自在,长短无碍,谓之法华叁昧。慈恩云...
《佛学大辞典》 / 361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摧折我慢,我即我见,慢即憍慢。谓修行之人,当先摧灭我慢之心,而于佛法僧叁宝及一切众生之前,皆起恭敬也。 二、知恩念报,谓修行之人,当知天地盖载、国王水土、父母养育、师长训诲,皆有恩德,于一切时念念不忘,以报其恩也。 叁、心无嫉妒,谓修行之人,摄化有情,心...
《三藏法数》 / 412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梵语Anantanirdeśa ratiṣṭhāna samādhi。佛说法华前,先说无量义,次入此叁昧也。无量者叁乘五乘等无量法门即无量义也,义处為无量义之依处,即实相也,生无量法义依处之实相无相叁昧,谓之无量义处叁昧。佛既说无量义后,将说实相,於中间入此定,依所出之无量义故為无量义经之...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