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 条搜索结果

他化在天

略名他化天,欲界六天之第六,故称為第六天。此天為快乐,不要己乐具变现,下天化作,假他之乐事,在游戏,故曰他化在。梵名娑舍跋提Paranirmitavaśavartina,此天為欲界之主与色界之主摩醯首罗天,皆為害正法之魔王。即四魔中之天魔也。佛成道时,来试障害者,亦此天魔也。...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3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信

十信者,乃贤之首,万行之先也。然欲从凡入圣,必以信为先导,始信心,终至愿心,总为十信,以作菩萨真修之方便也。(贤,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 一、信心,谓心与理冥,决了无疑,妙信纯真,恒住中道。经云: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曰信...

《三藏法数》 / 573字 / 2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乘

成佛唯一之教也。乘為车乘,以譬佛之教法。教法能载人运於涅槃岸,故谓之乘。 法华经专说此一乘之理。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除佛方便说。」同品曰:「诸佛如来,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别说。」同品曰:「唯此一事实,餘二则非真。」文句四上...

《佛学大辞典》 / 1083字 / 2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种异熟因果

谓现生所作之因,而于异世成熟其果也。盖业通世,如前世所作之因皆善,则现世受其福报;所作之因不善,则现世受其恶报。又如今世所作善恶之因不同,后世成熟善恶果报亦异。故此异熟因果凡有八种焉。 一、寿量圆满,谓菩萨修行,于诸众生起大慈悯,无杀害心,以此为因,异生感...

《三藏法数》 / 600字 / 2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异熟因异熟果,异世成熟,名为异熟。谓今世所作善恶之因,即感未来世善恶之果,是名异熟因异熟果。 二、福因福果,谓布施持戒忍辱为因,即感现在及未来世所作种种事业皆得在之果,是名福因福果。 、智因智果,谓修习一切智慧为因,能证乘及以佛果,是名智因智果。(...

《三藏法数》 / 139字 / 19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二十五圆通

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而有二十五种者,谓诸菩萨及大罗汉,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难,于楞严会上,虽闻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旨,而未达圆通本根,请佛开示。如来于是问诸弟子,最初发心方便,令其各各...

《三藏法数》 / 3621字 / 18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四无畏

谓观世音菩萨,以金刚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也。(梵语昧,华言正定。无作妙力者,谓不作意之力用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270字 / 17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菩萨八种因果

一、寿因寿果,寿,即寿命。谓不杀物命,无伤害心,是名寿因。由不杀故,长寿住世,是名寿果。 二、色因色果,色,即色身。谓施灯明供佛,及以净物施人,是名色因。由施灯明及净物故,则得颜容光泽,身形端正,是名色果。 、种姓因种姓果,种,即种类。姓,即族姓。谓舍离憍...

《三藏法数》 / 446字 / 1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无碍解

又云四无碍智,四无碍辩。是為诸菩萨说法之智辩,故约於意业而谓為解,谓為智,约於口业而谓為辩。一法无碍,名句文能詮之教法名為法,於教法无滞,名為法无碍。二义无碍,知教法所詮之义理而无滞,名為义无碍。辞无碍,又云词无碍。於诸方言辞通达在,名為辞无碍。四乐说无碍...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1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化乐天

Nirmanarataya,六欲天之第五。在兜率天之上,他化在天之下。以人间八百岁為一日一夜。身长八由旬,身有常光。相向而笑,即成交媾。儿男女膝上化生。其初生者,如人间十二岁之童。梵名尼摩罗,须涅蜜陀。智度论九曰:「化乐天。」仁王经上曰:「化乐天。」俱舍论十一曰:「...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僧祇支

Saṁghāṭi,又作僧迦,僧竭支,祇支,竭支。新称僧却崎,僧脚欹迦。译曰覆膊衣,掩腋衣。為长方形之衣片,袈裟之下掛也。袈裟直着於身,易着汗垢,故用下掛,又热时在屏处许於裙上但着之。其着法如掛袈裟,右方之腋下交搭於左肩之上。西域记二曰:「僧却崎唐言掩腋,旧曰僧祇支讹...

《佛学大辞典》 / 820字 / 1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二天

一、梵天,印相為右手作拳安於右腰,左手五指相着,竪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寧,娑嚩訶(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嚩訶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為其种字,以下例亦然)。 二、地天,印相為...

《佛学大辞典》 / 1059字 / 1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在王

又曰世饶王。佛名。饶即在之义。无量寿经存此二名。阿弥陀佛在因位时,於此佛所出家,建四十八愿。无量寿经钞二曰:「义寂云:旧本名楼夷亘罗Lokeśvararāja,此存梵音,翻之名為在王。憬兴云:於一切法得在故。玄一曰:世间利益在,故言世在,亦言世饶,即在义為王也...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