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条搜索结果

尼犍

Nirgrantha,又作尼虔,尼乾,尼健。六大外道之一。尼犍具曰尼犍陀。译曰离繫,不繫,无结。离叁界繫缚之义也。是為外道出家之总名。但此外道,特修裸形涂灰等离繫之苦行,故取总名為别名。自佛法毁之,名曰无惭。以彼母之名名為若Jñātī,译曰亲友。彼為其子,故曰尼乾陀若子N...

《佛学大辞典》 / 467字 / 1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蔼吉文

魅人死尸之鬼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蔼吉梵言蔼吉支,此云起尸鬼也。」慧琳音义五十四曰:「蔼吉支,起尸鬼名也。」详见[毘陀罗]条。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不死药

雪山有上香药,人见之则年寿无量,名不死药。涅槃经二十五曰:「雪山之中有上香药名曰訶,有人见之,得寿无量,无有病苦。」往生十因曰:「雪山不死药。」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琰魔卒

地狱呵责罪人之狱卒也。俱舍论十一曰:「心常怀忿毒,好集诸恶业。见他苦欣悦,死作琰魔卒。」又曰:「琰魔王使诸罗剎,掷诸有情置地狱者,名琰魔卒。」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伽毘罗

神名,见[迦毘罗]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叁论宗

依中论等叁论而立宗,故名叁论。言祖师之血脉则以文殊菩萨為高祖,马鸣為次祖,龙树為叁祖。龙树有二弟子,分二流,一者龙树,龙智,清辨,智光,师子光,一者龙树,婆,罗睺罗多,沙车王子,罗什。罗什来中国,尽译叁论,為此土之高祖。弟子事之者称叁千人。以道融,僧叡,僧肇...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1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十五尊

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忉利天

Trāyastrṁśa,作怛唎耶怛唎奢天,多罗夜登陵舍天。译言叁十叁天。欲界六天中之第二,在须弥山之顶,阎浮之上,八万由旬之处。此天之有情身长一由旬,衣重六銖、寿一千岁(以世间百年為一日一夜),城廓八万由旬,名喜见城,帝释居之。巔之四方有峰,各广五百由旬。每峰有八天。...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1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叁变土田

法华经见宝塔品,释迦如来之十方分身佛,各将一菩萨,為供养多宝塔,来灵鷲山时。释迦如来以神力,叁变秽土而為净土也。初变婆一世界,次变二百万亿那由他之国,后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之国為净土。依此谓之叁变土田。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阿氏多尊者

十六罗汉之一。出於叁藏法数四十五。见[罗汉]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中印度诸国

玄奘西域记曰:「中印度诸国曰波理夜呾罗,曰秣菟罗(原注亦谓叁波訶),曰萨他尼湿伐罗,曰窣禄勒那,曰秣底补罗,曰瞿毘霜那,曰堊醯掣呾罗,曰毘罗删拏,曰劫比他(原注旧谓僧伽舍),曰羯若鞠闍,曰阿踰陀,曰阿耶穆佉,曰鉢罗耶迦,曰憍赏弥(原注旧谓拘睒弥),曰鞞索迦,曰...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1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叁波

阿育王之孙,法益之子之名。见释迦谱十。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一四天下

指须弥山四方之四大洲而言。东弗於逮,南阎浮,西瞿耶尼,北鬱单越是也。见[须弥]条。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伽楼罗

鸟名。见[迦楼罗]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注荼半托迦

Cūḍa anthaka,十六罗汉中第十六尊者之名。见[罗汉]项。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具史罗

又作瞿史罗。好声鸟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十二部经

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为十二部经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1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广神

具名广大神王。此神王有二种:一称鳩那耶神王,住於金刚山,一向出生吉祥神主。二称遮毘佉罗神王,住於大海中,出生种种之吉祥神主与过患神主。因而譬之於眾生所具之一心。鳩那耶神王者,心真如门也。遮毘佉罗神王者,心生灭门也。见释摩訶衍论。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大准

观音也。见[准]条。梵Mahā-caṇḍi。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五色线

又作色綖,五色缕,五色绳。合青黄赤白黑五色之系為一条之线缕也。苏悉地羯罗经下曰:「五色线谓青黄赤白黑,使童子合线。」大日经疏五曰:「凡作綖,当择上好细具缕,香水洗之,极令清净,令洁净童女右合之。合五色缕,当用五如来真言,各持一色,然后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造...

《佛学大辞典》 / 521字 / 1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悉怛多般怛罗

译曰白伞盖,大佛顶咒之名也。楞严经七曰:「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罗秘密伽陀。」同长水疏曰:「悉怛多般怛罗,云白伞盖,即指藏心。不与妄染相应,故云白。徧覆一切法,故云盖。」梵Sitāta atra。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1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六欲天

欲即色欲。四天王以形交为欲,忉利以风为欲,夜摩以抱持为欲,兜率以执手为欲,化乐以视笑为欲,他化但以视为欲也。谓之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亦名最胜,亦名光明,以其所欲不同,故名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

《三藏法数》 / 678字 / 1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七俱胝佛母尊

观音之异名也,胎藏界曼荼罗第二佛母院七尊中之一,俱胝者七亿也。释迦如来在给孤独园,入准叁摩地,说过去七亿佛所说之准陀罗尼,故约过去佛之所说,谓之七俱胝。约陀罗尼之主,谓之准,是為莲华部之母(诸佛有部母与部主),司生莲华部诸尊功德之德,故名佛母尊。白黄...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1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叁门

山门之制形如闕,开叁门,故亦曰叁门。又只有一门,亦呼為叁门,盖标帜空,无相,无作,叁解脱门之称也。释氏要览上曰:「凡寺院有开叁门者,只有一门亦呼為叁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叁解脱门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空涅槃也。叁解脱门谓空无相无作,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羼底

Kśānti,译曰忍辱,安忍。旧称羼。慧琳音义十叁曰:「羼底,上察限反,下丁以反,唐云忍辱,或云安忍。」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五百雁為五百罗汉

报恩经四谓「昔有国王,欲得雁肉,使猎师捕雁。时有五百雁过虚空,雁王误落网中。猎师大喜,将取杀之,有一雁来悲鸣投於雁王。五百雁亦徘徊虚空不去。猎师见之,不忍杀雁王,放之使去,国王闻之断雁肉。尔时之王即今阿闍世王,雁王為佛,一雁為阿难,五百雁為五百罗汉也。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1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随方毘尼

戒律中佛未禁止之事,佛未开许之事,不经开(开许)废(禁止)之新事例,得随其时其处之宜而开废之,是谓随方毘尼。有部百一羯磨十曰:「尔时佛在拘尸那城壮士生池罗双树间,临欲涅槃,告诸苾芻曰:我先為汝等广已开阐毘奈耶教,而未略说,汝等今时宜听略教(梵云僧泣多毘奈耶)...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1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十二天

一、梵天,印相為右手作拳安於右腰,左手五指相着,竪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叁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寧,嚩訶(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嚩訶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為其种字,以下例亦然)。 二、地天,印相為...

《佛学大辞典》 / 1059字 / 1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戍缚迦尊者

十六罗汉之一。见[罗汉]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1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