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条搜索结果

五觉

一、本觉,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无不遍者,虚空无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

《三藏法数》 / 454字 / 1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一心

一心者,一念之心也。心性周遍,虚彻灵通,散之则应万事,敛之而成一念。是故若善若恶,若圣若凡,无不皆由此心。以心本具万法,而能成立众事。经云:叁界无别法,惟是一心作。是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 93字 / 10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六解一亡

以一巾喻涅槃,六结喻眼等之六根聚集而现生死。然生死与涅槃,本由对待而感者。若解生死之结(六解),则涅槃之一巾亦泯亡。故曰六解一亡。楞严经五曰:「六解一亦亡。(中略)佛言:六解一亡亦復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於湛精...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七垢

一欲垢,二见垢,叁疑垢,四慢垢,五憍垢,六随眠垢,七慳垢。随眠者,烦恼之异名也。烦恼随逐於人,使人之心性昏昧,犹如睡眠,故云随眠。此七法能垢染心道故名為总垢。见瑜伽论十四。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在摩伽陀国清净园白莲池侧七宝如意树王下,住於如意宝珠王叁摩地,而说佛设利之神咒及修法。经题之宝,即如意宝珠,标眾生心性之宝珠,且标佛舍利之宝印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顺流十心

顺即随顺,流即流转。谓诸众生因此十心,则随顺烦恼,流转生死故也。 一、无明昏闇,谓诸众生,从无始来,闇识昏迷,无所明了;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嗔痴,广造诸业,是以流转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

《三藏法数》 / 467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观心

观察心性如何,谓之观心。心為万法之主,无一事漏於心者,故观察心,即观察一切也。因而凡究事观理,尽称為观心。对於是而商量释迦一代之教法,谓之教相。此二者,大乘诸宗,无不具备,法相宗叁时之判為教相,五重唯识為观心,乃至天台之五时八教為教相,一心叁观為观心,十界二门...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宝珠

摩尼珠也。译云如意珠。法华经曰:「净如宝珠,以求佛道。」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曰:「心性宝性无有染污。」智度论五十九曰:「如意珠能除四百四病。」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二宗

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智慧水

智慧能洗烦恼之垢,故譬以水也。文殊师利问经曰:「心性本净,诸过為垢。以智慧水,洗除心垢。」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二如来藏

如来者,即理性如来也。藏以含摄为义,谓一切众生,烦恼心中,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之业,如石中有金,水中有火,故云垢藏之中,佛性满足,是名如来藏也。 一、空如来藏,谓此心性,虽随染净之缘,建立生死、涅槃等法,然心体平等,离性离相,非唯所起染净等法皆空,而...

《三藏法数》 / 183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九住心

一、安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或数息,或观心,当须系缘一境,念念相续,安住其心,不令散乱也。 二、摄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摄心宁静,则禅定可成;若觉一念稍动,即便摄持,令心安住也。 叁、解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既解知觉观之心,攀缘外广,即当收...

《三藏法数》 / 346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根本无明

无始无明之异名,见[无始无明]条。传通记糅钞六曰:「问:根本无明其相如何?答:我等心性天然迷悟二,其迷本名根本无明,悟本名本觉。此二无始本有,法自性天然理,难及思虑,不出言舌处也。」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八种喻

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