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 条搜索结果

十六观门

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为未来世众生欲往生者,请佛世尊说其修行之法。故佛令其观彼依正之境,托境显性,了境唯心,即得往生。此十六观门所以说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依正者,依即阿弥阤佛所依之土,正即阿弥阤佛相好之身也。) 一、日观,谓正坐西向,谛观落日...

《三藏法数》 / 4349字 / 2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九识

识有九种之意:(一)一眼识,二耳识,叁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阿阤那识,八阿赖耶识,九阿摩罗识。盖经中虽无列九识之明文,而语则非无。金刚叁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又入楞伽经第九曰:「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

《佛学大辞典》 / 1351字 / 1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二入

一理入,眾生深信本具之理性,於理无所疑,谓之理入。二行入,依理起行,依行入理,谓之行入也。金刚叁昧经上曰:达摩所说有理行二入。夫入道多途,要不出二种:一理入,二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俱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捨妄归真,则圣凡等一,与理...

《佛学大辞典》 / 383字 / 1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菩萨四心

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发此四种心,度诸众生,故天亲颂曰: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是也。 一、广大心,谓菩萨发心度生,欲令叁界四生之类,普皆济度,无一众生而不度者,所度众生无量无边,是名广大心。(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四生者,卵生、...

《三藏法数》 / 312字 / 1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十四无畏

谓观世音菩萨,以金刚叁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无作妙力者,谓不作意之力用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270字 / 1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四门游观

经云:尔时虚空,有一天子,名曰作瓶。见悉达太子在于宫内,恐其着五欲乐,乃言:当为彼,作于厌离之想。即以威神感动,令其宫内所作音乐,皆为不顺五欲之事,唯传涅槃微妙之声,欲令厌离世间,心生觉悟。太子闻是声已,遂发出游之心,即向迦毗罗城四门游观也。(五欲者,色欲...

《三藏法数》 / 756字 / 1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二十五圆通

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而有二十五种者,谓诸菩萨及大罗汉,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难,于楞严会上,虽闻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旨,而未达圆通本根,请佛开示。如来于是问诸弟子,最初发心方便,令其各各...

《三藏法数》 / 3621字 / 10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欢喜丸

又曰欢喜团。饼名。梵语曰摩呼荼迦。涅槃经叁十九曰:「酥面蜜薑胡椒蓽茇蒲萄胡桃石榴桵子,如是和合,名欢喜丸。」大日经疏七曰:「欢喜丸,应以苏煮诸饼,糅以眾味及叁种辛药等,令种种庄严。」智度论十七曰:「佛告诸比丘:此耶输多罗,非但今世以欢喜丸惑,乃往过云世时,亦...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10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伊师迦

Īṣīka用以作矢之坚芦也。又為王舍城之高山名。以譬慢之高者。瑜伽略纂叁曰:「伊师迦者,西方二释:一近王舍城,有高大山,坚硬常住,等亦尔。或復有草,名伊师迦,体性坚实,故喻等。」玄应音义二十叁曰:「伊师迦山名也,言此山高耸,喻慢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0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伊罗鉢龙王

Erā attra,伊罗鉢龙王,毁佛之禁戒,损伤树叶。以此因缘,命终而受龙身。佛本行集经叁十一曰:「尔时海内伊罗鉢(此言香叶),王既受龙身,心生厌离,欲求解脱。而作是念:往昔迦叶如来,亲授记。汝大龙王,从今已去,过若千万亿年,当有一佛出现於世,号释迦牟尼佛陀。今既过...

《佛学大辞典》 / 405字 / 9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剥皮

昔释迦如来為爱法梵志(或作乐法菩萨)时,请剥身皮而乾之,以书佛所说之一偈。求法精勤之极也。智度论十六曰:「如爱法梵志,十二岁徧阎浮提求知圣法而不能得。时世无佛,佛法亦尽,有一婆罗门言:有圣法一偈,若实爱法当以与汝。答言:实爱法。婆罗门言:若实爱法当以汝皮為纸...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9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十门释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8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四倒

常倒。倒。净倒。乐倒。一切法谓无常乐净。而众生见有常乐净。复有四倒。

《法门名义集》 / 31字 / 8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叁法印

一切作法无常。一切法无。涅槃寂灭。无常有为作法体藉缘兴。迁变非恒。故名无常。无一切诸法体无性实自在之功。故名无。别依大乘二无(人无法无)涅槃寂灭者。叁毒六垢永离无余。山体恬怕。名为寂灭。若依大乘亦通理灭。此叁法咸言印者。揩定不移故为印。

《法门名义集》 / 109字 / 8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