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条搜索结果

一藏数目

今时僧俗持诵经咒。动称一藏。问其数。则云五千四十八也。尝考歷代藏经目录。惟开元释教录有五千四十八卷之数。餘则增减不等。至今乃有七千二百餘卷矣。世俗执着五千四十八者。乃依西游记之说耳。夫持诵者。量自心力。如法定数。或以一百為藏。表大乘百法也。或以五百為藏。应五位...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1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五觉

一、本觉,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无不遍者,虚空无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

《三藏法数》 / 454字 / 1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二忍

一眾生忍,於一切眾生不瞋不恼,纵使彼加种种之害,我能忍耐於心而不瞋不报也。二无生法忍,安住於无生之法理,而不动心也。见智度论六。 又一安受苦忍,逼於疾病水火刀杖等眾苦,能安心忍受,恬然不动,即前之生忍也。二观察法忍,观察法而心安於实相之理,即前之法忍也。见地持...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1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十门释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十种忍

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无明之惑,证无生理,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有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了,忍可而不惊怖也。 二、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

《三藏法数》 / 434字 / 1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十种鬼

一、怪鬼,谓此鬼宿因多贪,于物非理而取,故受此报;还托于物,即金银草木等精怪也。 二、魃鬼,谓此鬼宿因多淫,为色动乱身心,如风鼓物,故受此报;还托于风,而成魃鬼也。(魃即旱魃。) 叁、魅鬼,谓此鬼宿因多诈,唯凭诈伪,惑乱于人,故受此报;托附畜类,以成其质,即...

《三藏法数》 / 438字 / 9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9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十念处

菩萨於十种法常自观察,谓之十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也。二受念处,对於六根六尘有所领纳,谓之受,受念处者,為观受悉是苦也。叁心念处,观心為一切善恶之本,能爱护之,能调伏之也。四法念处,法為意根所起之法,於贪瞋等之恶法断除之,於慈悲等之善法爱乐之也。五境界念处,...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8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见思二惑

惑,迷惑也。谓诸众生于一切法不了自性本空,妄生执着,惑于正道,流转生死,故名惑也。又名二缚,由此惑业缠缚,住着叁界,不能脱离也。又名二结,结即缚之义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见惑,分别曰见,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外道计断计常,...

《三藏法数》 / 167字 / 7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十二类生

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十二类也。 一、卵生,卵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若想念浮举,则为飞禽;若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

《三藏法数》 / 1224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十八不共法

是限於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见思二惑

惑,迷惑也,谓诸众生于一切法,不了自性本空,妄生执着,惑于正道,流转生死,故名惑也,又名二缚。由此惑业缠缚住着叁界,不能脱离也,又名二结,结即缚之义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见惑,分别曰见,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外道计断计常乃至有...

《三藏法数》 / 167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一解脱

解脱者,无拘无碍自在之谓也。一切众生同有佛性,本来解脱;良由心生执着,妄自迷倒,受诸缠缚。若能一念反妄归真,了缚无缚,则与诸佛如来同一解脱,无有差别。经云:同一解脱。是也。

《三藏法数》 / 82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空见

拨无因果之理之邪见。诸见中空见之过最重。又着於空法之见。无上依经上曰:「若有人执我见,如须弥山大,我不惊怖,亦不毁呰。增上慢人,执着空见,如一毛髮作十六分,我不许可。」楞伽经叁曰:「我说寧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止观十上曰:「天竺诸见,空见最重...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