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 条搜索结果

妄尽还源观六门

此观门者,乃唐贤首国师,以华严大经之义,富博宏深,览之者,讵究其源;寻之者,罕穷其际。由是统收玄奥,囊括大宗,述此六门,令诸后学修习观法,断除诸妄,复归真源也。 一、显一体,一体即自性清净圆明之体也。盖此体性,从本以来,圆明湛寂,在尘劳而不垢,处涅槃而非净;...

《三藏法数》 / 1077字 / 18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八忍

一、苦法忍,苦,即欲界生死之苦。法,即真如之理。忍,即忍可,亦印证之义也。谓于四善根位中,因观欲界生死之苦,至世第一后心,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苦法忍。(四善根者,即四加行,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也。无漏者,谓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二、苦类忍,苦,即...

《三藏法数》 / 610字 / 1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灭尽定与无想定四义不同

灭尽定者,谓受想心灭,出入息尽,身证此定,能断见、思烦恼,而证圣果。无想定者,谓能于定中心想不,如冰鱼蛰虫,不能断惑,证入圣果。故此二定,有四种胜劣之义也。(见、思即见、思二惑也。谓意根对法尘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诸贪爱,名思惑也。) 一、...

《三藏法数》 / 402字 / 1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句观音经

太平广记,宋太原王玄謨爽迈不群,北征失津,军法当死。梦人谓之曰:汝诵观世音千徧,可得免祸。謨曰:命悬旦夕,千徧何日可得。授云:观世音,南无佛。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僧缘(僧误作相),常乐我净。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念念不离心(念念不离心之念字误...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1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无尽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0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八觉

觉,犹念也。因此八种,引一切烦恼,即恶觉也。 一、欲觉,欲,即贪欲。谓贪欲心,常念可意之事,故名欲觉。 二、嗔觉,嗔,即嗔恨。谓嗔恚心,常念忿恨于他,故名嗔觉。 叁、恼觉,恼,即恼害。谓憎嫉心,常念恼害于他,故名恼觉。 四、亲里觉,谓常忆念亲戚乡里,...

《三藏法数》 / 228字 / 9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六即佛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9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门释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因缘。因缘既兴,有所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8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种说人

佛法有五种能说之人也。(一)佛,佛弟子,仙人,诸天,化人也。大智度论第二所谓「佛法有五种人说:一佛自口说,二佛弟子说,叁仙人说,四诸天说,五化人说。」是也。净影无量寿经义疏卷上所谓「说不同,凡有五种,如龙树说:一佛自说,二圣贤说,叁诸天说,四神仙等说,五变化...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8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九次第定

四禪,四无色,及灭受想定(亦云灭尽定),九种之禪定,不杂他心,次第自一定入於一定之法也:一、初禪次第定。二、二禪次第定。叁、叁禪次第定。四、四禪次第定(已上名色界四禪天之根本定)。五、空处次第定。六、识处次第定。七、无所有处次第定。八、非想非非想处次第定(已上...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8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法界之理,竖穷叁际,横遍十方,无德不备,无法不摄,一一该罗,重重无尽。若世间法,若出世间法,无不含藏,故名一藏。(叁际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三藏法数》 / 74字 / 8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大乘叁宝

叁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叁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叁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

《三藏法数》 / 405字 / 8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8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如是

不异名如,无非曰是。谓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天台大师依义读文,凡有叁转。一云: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报如。如名不异,即空之义也。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报,名字施设,各各不同,即假之义也。叁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如于...

《三藏法数》 / 558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二因缘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诸经说十二因缘。其言如此)无明缘行。于缘不了名为无明。以无明故发生于行。无明与行二种是过去二因也。行者生死业也。行缘识。以有过去行业。发现在生识。神初受生之时。...

《法门名义集》 / 542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