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之异名。旧译曰龙树。新译曰龙猛。龙胜,龙猛,名异义同。大藏经目录曰:「顺中论二卷,龙胜菩萨造,无着菩萨释。」释氏稽古略一曰:「龙树大士,西天竺人也,亦名龙胜。」见[龙树]条。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梵名Yogāoāryabhāmi-śāstra,百卷,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叁乘之行人,谓為瑜伽师。瑜伽师所依所行之境界有十七聚,谓為瑜伽师地,瑜伽师之地也。此论明瑜伽师所行之十七地,故名瑜伽师地论。十七地者,第一五识身相应地乃至第十七无餘依地也。玄应音义二十二曰:「瑜伽,此译云...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涅槃经叁十一曰:「是故涅槃名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大乘同性经下曰:「如来真法身者:无色,无现,无着,不可见,无言说,无住处,无相,无报,无生,无灭,无譬喻。」唯识论十曰:「自性身唯...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Asaṁga,一作阿僧佉。无着菩萨之梵名。為法相宗之祖。婆藪槃豆传曰:「既得大乘空观,因此為名,名阿僧伽,阿僧伽译為无着。」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阿僧伽:阿此云无,僧伽此云着,短声呼之。若长声呼之,即云眾。旧云僧佉,讹也。」叁藏法师传叁曰:「城西南五六里,有故伽蓝,是...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末為莫之义,陀摩為中之义,无着於中道也。法华玄义二曰:「问:中道是何义?答:末陀摩经中自註曰:末者莫义,陀摩者中义,莫着中道名末陀摩。」经註者,文殊问经也。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於前十身中第七如来身上而立十身也,此十身经中叁处说之,而名字稍异。旧经二十六曰:「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同叁十七曰:「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叁昧佛,性佛,如意佛。」同四十二曰:...
《佛学大辞典》 / 539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严饰珍宝之塔也。法华经宝塔品曰:「尔时多宝佛,於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佛祖统纪四十一曰:「无着禪师入五臺,至金刚窟见山翁。翁说偈曰:一念净心是菩提,胜造恆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洞山良价禪师為广接上中下之叁根而开五位。其法借易之卦爻而来。先以阴阳之爻如图相对。(-)正也,体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取离卦回互叠变之而為五位。先言变叠之次第,则离卦如,第一重之,则為重离卦,第二取重...
《佛学大辞典》 / 1038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卷,无着菩萨造,世亲菩萨释,唐义净译。明以六门习修禪定,而得世出世之果。六门者:一求脱之愿心,二积集胜行之资粮,叁使心善住於一处,四资师圆满,五所缘圆满,六作意圆满。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显教中,又有深浅两种,其深者,千钵经所说之十重是也,但此唯约於心性,说实相之理為十重,未别说其戒相,盖其戒相即梵网所说之十重戒也。经五说:「一者如来一切心法,金刚自性,本来清净,毕竟寂灭。菩萨若於大乘性中能持十重戒者,觉心真净,了见心性无染无着。是故菩萨能持十...
《佛学大辞典》 / 517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无着菩萨摄集一切大乘之要义而作论,名摄大乘论。天亲无性二菩萨作释论而通其义,梁真諦,唐玄奘,各翻译之,故有五名。一无着摄论,后魏佛陀扇多译,二卷,名曰摄大乘论,陈真諦译,叁卷,亦名摄大乘论,唐玄奘译,叁卷,名摄大乘论本。天亲摄论,又名世亲摄论。天亲菩萨,通释无...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曰婆藪盘豆、筏苏盘豆、伐苏畔度、筏苏畔徒、婆藪槃陀Vasubandhu,世亲(旧曰天亲)菩萨也。西域记五曰:「筏苏畔度菩萨,唐言世亲,旧曰婆藪盘豆。译曰天亲、讹谬也。」唯识枢要上本曰:「伐苏畔徒菩萨,唐言世亲,无着菩萨同母弟也。」俱舍光记一曰:「俱舍论者筏苏槃豆之所作...
《佛学大辞典》 / 371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正坐之时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於一切事,但知无着。无着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着。现...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己知他不知,发心而自发誓愿,未广及於人,未得四无所畏,未得善权故也。二眾人尽知己不知,发心广大,得无所畏,得善根故也。叁己眾俱知,位在七地得无畏,得善权,得空观故也。四己眾俱不知,未入七地,未得空观之无着行故也。五近觉远不觉,如弥勒是,诸根具足不捨如来无着之...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五轮叁昧之一。金沙為真实无着之义。修禪定断见思二惑,起无漏智,无染无着,因是断尽一切烦恼,得道果,故名。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金刚幢菩萨十回向中第九,无着无缚回向之菩萨,以其所修之善根為五十种之回向。出八十华严叁十二。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外道十八明处中有八论:一、肩亡婆论,简释诸法之是非者。二、那邪毘萨多论,明诸法之道理者。叁、伊底呵婆论,明传记宿世之事者。四、僧佉论,明二十五諦者。五、课伽论,明摄心之法者。六、陀菟论,释用兵杖之法者。七、犍闥婆论,明音乐之法者。八、阿输论,明医方者。见百论疏...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五摄论之一。无着所造之摄大乘论也,有叁译,后魏佛陀扇多译二卷,陈真諦译叁卷,皆名摄大乘论,唐玄奘译叁卷,题曰摄大乘论本。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