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条搜索结果

阿弥陀佛

圣财集下谓真言口传六字名字為陀罗尼,五佛种子也,四字,如次第為阿閦,宝生,弥陀,不空成就之四法也。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通教生四谛

通教者,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也。生四谛者,谓此教叁乘之人根利,用体空观,体达五阴诸法,当体即空,如幻如化。故云苦逼迫相,集和合相,灭生相,道不二相也,是名通教生四谛。(通前藏教者,谓此教钝根菩萨,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同也。通后别、圆者,谓此教...

《三藏法数》 / 327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佛说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忉利天帝释宫中善法堂会。而于是时忽有阿素啰王。与诸眷属部领兵众。各各身被甲胄手执器仗。前后围绕来相战斗。讨伐忉利天宫。尔时帝释天主与诸天众。身严宝铠执持器仗与之共战。时阿素啰王兵众得胜。忉利天众退败怖散驰走。 是时帝释天主。隐天主容仪现...

《佛说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 / 2214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31日

生即

生即生,生即生。是诸部般若之所说。叁论宗之极意也。俗諦谓為生。真諦谓為生。然俗諦之生实生,是為為因缘之假生,其实生也。即依於生之生也。以其為依於生之生,故生即生。又真諦之生,依於俗之假生而立,故与彼俗諦之生為假生同,真諦之生,亦假生也,即...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戏论金刚

十九金刚之一。

《佛学大辞典》 / 7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諍念王

阿弥陀如来因位為转轮王时之名也。悲华经二曰:「往昔善持劫时有世界,名删提嵐,有转轮王名諍念,有一大臣名宝海梵志,是梵志生一子,名宝藏。后出家成菩提,号宝藏如来。如来广為諍念王说法,王请如来及诸圣眾叁月供养,王有千子,王及千子如是供养满二百五十岁。时宝海梵志...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相佛

相好之佛也,谓身不具叁十二相而其德与佛等也。叁论玄义曰:「天竺十六大国,方八千里,有向化之缘,并為委诚,龙树為相佛。」付法藏传叁优婆毱多称相好佛。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即空也。人法之中,本有我,但凡夫不了,于我中计我极盛。所谓我身、我名、我衣物、我田宅、我行、我住坐卧,语言不离于我,乃至我能布施、持戒等。因此颠倒,备起一切烦恼生死行业。声闻之人,修四真谛,即了人法本空,我亦有,故名二我。(四真谛者,即苦集灭道也...

《三藏法数》 / 345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外道七种

一、作已而舍常,作,即造也。舍者,舍前造作之相。谓外道计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造,后见四大相异,如地坚、水湿、火暖、风动,各各不同,遂执为常,故云作已而舍常。 二、形处坏常,形处,即形状也。谓外道计四大造色,能造所造,色体毕竟不坏,但观形状长短变坏等相,...

《三藏法数》 / 372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畏印

畏之印契。举右手舒五指以向於外者。大日经四曰:「以智慧手(右手)上向作施畏形。颂曰:能施与一切眾生类畏。若结此大印名施畏者。」又曰:「举毘鉢舍那臂作施畏手,是施畏者印。」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曰:「右手展掌,竪其五指,当肩向外,名施畏。此印能施一切...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根本

明之异名,见[明]条。传通记糅钞六曰:「问:根本明其相如何?答:我等心性天然迷悟二,其迷本名根本明,悟本名本觉。此二始本有,法自性天然理,难及思虑,不出言舌处也。」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酒神

八部眾之一。阿修罗也。法华文句二曰:「阿修罗者,此云酒。四天下採花酝於大海,鱼龙业力其昧不变,瞋妒誓断,故言酒神。」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畏与与愿

对於施畏印而垂右手而仰掌者為与愿印,但以此二印有互通之义,故往往有以与愿印名施畏印者。玄奘译十一面神咒经曰:「左手执红莲华军持,展右臂以掛数珠及作施畏手。」香王菩萨陀罗尼经曰:「右臂垂下五指皆伸施畏手,其五指端各雨甘露施五道眾生。」千光眼经曰:「施畏...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垢衣

袈裟之总名。言烦恼之垢染也。释氏要览上曰:「如幻叁昧经云垢衣。」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垢识

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论叁曰:「或名垢识,最极清净诸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述记叁末曰:「唯漏依,体性垢,先名阿末罗识,或名阿摩罗识。古师立為第九识者,非也。」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