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者,于第一义无所明了,故曰无明,即惑是也。 一、缠无明,缠即缠缚,谓由此无明之惑缠缚,不能出离生死,故曰缠无明。 二、随眠无明,谓无明烦恼,长时随逐,眠伏第八藏识之中,故曰随眠无明。 叁、相应无明,谓意识缘于六尘之境,识与境相应而起无明烦恼,故曰相应无明...
《三藏法数》 / 183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忉利天帝释宫中善法堂会。而于是时忽有阿素啰王。与诸眷属部领兵众。各各身被甲胄手执器仗。前后围绕来相战斗。讨伐忉利天宫。尔时帝释天主与诸天众。身严宝铠执持器仗与之共战。时阿素啰王兵众得胜。忉利天众退败怖散驰走。 是时帝释天主。隐天主容仪现...
《佛说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 / 2214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31日通教者,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也。无生四谛者,谓此教叁乘之人根利,用体空观,体达五阴诸法,当体即空,如幻如化。故云苦无逼迫相,集无和合相,灭无生相,道不二相也,是名通教无生四谛。(通前藏教者,谓此教钝根菩萨,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同也。通后别、圆者,谓此教...
《三藏法数》 / 327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无,即空也。人法之中,本无有我,但凡夫不了,于无我中计我极盛。所谓我身、我名、我衣物、我田宅、我行、我住坐卧,语言不离于我,乃至我能布施、持戒等。因此颠倒,备起一切烦恼生死行业。声闻之人,修四真谛,即了人法本空,我亦无有,故名二无我。(四真谛者,即苦集灭道也...
《三藏法数》 / 345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义无碍智。法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无碍智。义名下所以。称之为义。法自义之名。称之为法。辞说法之言。名之为辞。乐说随欲善授。名为乐说。善通无滞。故言无碍智。
《法门名义集》 / 63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阿弥陀如来因位為转轮王时之名也。悲华经二曰:「往昔善持劫时有世界,名删提嵐,有转轮王名无諍念,有一大臣名宝海梵志,是梵志生一子,名宝藏。后出家成菩提,号宝藏如来。如来广為无諍念王说法,王请如来及诸圣眾叁月供养,王有千子,王及千子如是供养满二百五十岁。时宝海梵志...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施无畏之印契。举右手舒五指以向於外者。大日经四曰:「以智慧手(右手)上向作施无畏形。颂曰:能施与一切眾生类无畏。若结此大印名施无畏者。」又曰:「举毘鉢舍那臂作施无畏手,是施无畏者印。」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曰:「右手展掌,竪其五指,当肩向外,名施无畏。此印能施一切...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对於施无畏印而垂右手而仰掌者為与愿印,但以此二印有互通之义,故往往有以与愿印名施无畏印者。玄奘译十一面神咒经曰:「左手执红莲华军持,展右臂以掛数珠及作施无畏手。」香王菩萨陀罗尼经曰:「右臂垂下五指皆伸施无畏手,其五指端各雨甘露施五道眾生。」千光眼经曰:「施无畏...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无相好之佛也,谓身不具叁十二相而其德与佛等也。叁论玄义曰:「天竺十六大国,方八千里,有向化之缘,并為委诚,龙树為无相佛。」付法藏传叁优婆毱多称无相好佛。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作已而舍无常,作,即造也。舍者,舍前造作之相。谓外道计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造,后见四大相异,如地坚、水湿、火暖、风动,各各不同,遂执为无常,故云作已而舍无常。 二、形处坏无常,形处,即形状也。谓外道计四大造色,能造所造,色体毕竟不坏,但观形状长短变坏等相,...
《三藏法数》 / 372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