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8 条搜索结果

十六观门

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为未来世众生欲往生者,请佛世尊说其修行之法。故佛令其观彼依正之境,托境显性,了境唯心,即得往生。此十六观门所以说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依正者,依即阿弥阤佛所依之土,正即阿弥阤佛相好之身也。) 一、日观,谓正坐西向,谛观落日...

《三藏法数》 / 4349字 / 3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九识

识以了别为义,谓能照了分别一切诸法故也。 一、眼识,谓眼与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是能见者,名为眼识。 二、耳识,谓耳与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是能听者,名为耳识。 叁、鼻识,谓鼻与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

《三藏法数》 / 863字 / 3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那识

唯识论所说八识中第七识,以由第八识為所依,以第八识之见分為所缘而生之识也。那识译為意。意有思量之义,此识常缘第八识之见分思量,我為法,故名那。我法二执之根本也。然则第六识名為意识,有何分别?彼為依此那即意而生之识,故曰意识。即依主释也。此那即第七识,故...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2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吉祥天女

旧称功德天。新称吉祥天。本為婆罗门神。而取入於佛教者。父德叉迦,母鬼子母,毘沙门天之妹。功德成就,与大功德於眾生。或云為毘沙门天之后妃。然无确实经轨之说。金光明经二曰:「功德天品。」最胜王经八曰:「大吉祥天女品。」义释四曰:「吉祥天女,旧译云功德天女。」大疏演...

《佛学大辞典》 / 621字 / 2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Bhagavat,一作婆伴、婆誐鍐、婆梵、薄梵、薄阿梵Bhagavān(体声,一言声,男声),佛地论举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之六义,智度论出有德、巧分别、有名声、能破之四义。又密教有称女人之秘释。经中多单译曰世尊。佛地论一曰:「薄梵者,谓薄声依六义转:一...

《佛学大辞典》 / 793字 / 2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十一、迦毗百头品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竭国竹园之中。尔时世尊与诸比丘,向毗舍离,到越河所。是时河边,有五百牧牛人,五百捕鱼人。其捕鱼者,作三种网,大小不同,小者二百人挽,中者三百人挽,大者五百人挽。于时如来,去河不远而坐止息,及诸比丘亦皆共坐。时捕鱼人,网得一大鱼,五百人...

《贤愚经》 /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 931字 / 2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九识

识有九种之意:(一)一眼识,二耳识,叁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阿阤那识,八阿赖耶识,九阿摩罗识。盖经中虽无列九识之明文,而语则非无。金刚叁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又入楞经第九曰:「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

《佛学大辞典》 / 1351字 / 2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三、以打头破喻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傍人见已而语之言:“何不避去,乃往受打致使头破?”愚人答言:“如彼人者憍慢恃力痴无智慧,见我头上无有发毛谓为是石,以打我头破乃尔。”傍人语言:“汝自愚痴,云何名彼以为痴也?汝若不痴,...

《百喻经》 /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 182字 / 20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蓝神

护卫蓝之神。佛说有十八神。释氏要览上曰:「七佛经云:有十八神护蓝:(一)美音,(二)梵音,(叁)天鼓,(四)叹妙,(五)叹美,(六)摩妙,(七)雷音,(八)师子,(九)妙叹,(十)梵响,(十一)人音,(十二)佛奴,(十叁)颂德,(十四)广目,(十五)妙眼,...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18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梵达摩

Bhagavaddharma,译曰尊法,比丘名。开元录八曰:「沙门梵达摩,唐云尊法,印度人也,译千手千眼大悲心经一卷。」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禪天

修成二禪者,所生之天处也,為色界天之第二重,新译谓之二静虑。此中更别為叁天,一少光天,二无量光天,叁光音天也。二禪之天人,既离寻伺之麤动,虽免劫之大火灾,然以其犹有喜乐之念,故不得免劫之大水灾,何则,以喜乐之润身,与水大之润身相似故也。俱舍论十二曰:「第二...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1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一寧

号一山。台州人。俗姓胡氏,长入佛门,待郡之鸿福寺无等融公。二年,辞入四明山,随普光寺处谦,习法华诸经。后受律宗台宗之教旨。元成宗欲遣有道名僧,劝化日本归附,眾推一寧。大德叁年,成宗赐金襴之僧,并妙慈弘济之号。勅使东航。日本疑為游侦,禁錮之。师昼夜禪诵。悠然...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Siṁhala,译曰执师子。释迦如来往昔為大商主时之名。亡罗剎国而立僧罗国。西域记十一曰:「昔有大商主云僧,其子名僧罗。率五百商人入海採宝,為风波飘流至一罗剎女国。罗剎女来迎之,诱入铁城中。后悟其為鬼女,一心祈祷,感一天马,五百商人皆乘之免危难。罗剎女知诱惑不...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1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丸香

和种种之香以為丸者。建立曼荼罗仪轨,谓「以丁香,白檀,沈香,熏陆,龙脑香,荳丸,白芥子及苏合香,半為,半為丸。丸以苏蜜和之者。」是也。為修护摩特烧而供养者。或谓表示总集烦恼。或為表示以智火烧尽烦恼云。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因陀罗

Indra,本為雷雨之神。佛教当时之最高神,与梵天并称。译為天主者,由释提桓因Sakradevendra也。又作因坻,因提,因提,因达罗等。译曰天主帝。即帝释天。玄应音义叁曰:「因坻,直尸切,或言因提,或言因陀罗。正翻名天主,以帝代之,故经中亦称天主,或称天帝释,并位之与名...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1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