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以了别为义,谓能照了分别一切诸法故也。 一、眼识,谓眼与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是能见者,名为眼识。 二、耳识,谓耳与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是能听者,名为耳识。 叁、鼻识,谓鼻与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
《三藏法数》 / 863字 / 3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1日法性佛也。叁身中之法身也。显密不同颂曰:「显法身默然,密性佛说法。」辨惑指南叁曰:「性佛者,六大法性佛之意。」密教以六大為法身故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1日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而有二十五种者,谓诸菩萨及大罗汉,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难,于楞严会上,虽闻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旨,而未达圆通本根,请佛开示。如来于是问诸弟子,最初发心方便,令其各各...
《三藏法数》 / 3621字 / 3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1日从眼至意为六。前已具言。第七阿陀那识。第八阿黎耶识。第九阿磨罗识。通前是为九。何名为阿陀那者。此西域语。以义言之。我见之识。凡夫我见依此识起。障无我智令不得生。圣人修灭心定者。乃能除此惑也。除有我之惑。得无我之智。阿黎耶识者。亦西域音也。以义言之。其能有二。一...
《法门名义集》 / 209字 / 29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1日Bhagavat,一作婆伽伴、婆誐鍐、婆伽梵、薄伽梵、薄阿梵Bhagavān(体声,一言声,男声),佛地论举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之六义,智度论出有德、巧分别、有名声、能破之四义。又密教有称女人之秘释。经中多单译曰世尊。佛地论一曰:「薄伽梵者,谓薄伽声依六义转:一...
《佛学大辞典》 / 793字 / 2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1日khaṁ,大日如来之真言有叁品,此乃其上品之真言:即大日法身之真言也。青龙仪轨上曰:「曩莫,叁曼多,没駄喃,阿鍐览唅欠。」叁种悉地陀罗尼法曰:「下品悉地,阿罗波左那。中品悉地,阿尾罗吽欠。上品悉地,阿鍐览唅欠。」佛顶尊胜佛果叁种悉地真言仪轨曰:「阿鍐览唅欠,毘卢遮...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2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1日一卷,东晋竺曇无兰译。经云: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舍利弗,大目犍连比丘,南无觉意名闻(舍卫国之译名)边北方犍陀摩訶延山,彼有虫名羞吼无,在某牙齿中止,今当遣使者无敢喰某牙及牙中牙根牙边,虫不即下器中,头破作七分,如鳩罗勒蚁梵天劝此咒,南无佛使我所咒皆...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2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1日华严经云:一切诸如来,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為唯一佛智。即一切种智也。一相寂灭之相,种种之行类相貌皆知,名一切种智。此智观叁諦,若言一相寂灭之相,即是观中道也,若言种种之行类相貌皆知,即是双照空假二諦也。见止观叁之二。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1日Vajrasattva,又云金刚手,秘密主。又云普贤。是真言宗八祖中之第二祖。大日如来為第一,此萨埵為第二。梵名缚曰囉萨怛缚摩訶萨怛缚。译名执金刚,持金刚,金刚手,金刚手秘密王,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摩訶萨,金刚手萨埵摩訶萨埵等。萨埵者有情之义,勇猛之义,总言勇猛之大士。...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2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1日身即法身也。盖十方诸佛,无明之惑净尽,法性之体全彰,无有自他色相之异,故名一身。经云:一切诸佛身,惟是一法身。是也。
《三藏法数》 / 58字 / 2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1日紧那罗之别名。似人而非人也。法华文句二曰:「紧那罗,亦云真陀罗,此云疑神,似人而有一角,故号人非人。」 又天龙等八部眾之总称,以彼等本非人而诣佛所皆现人体也。舍利弗问经曰:「八部皆曰人非人。」法华经义疏二曰:「人非人者,八部鬼神本悉非人,而变作人形来听说法,故...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9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1日一月喻叁身者,以月体喻法身,月光喻报身,月影喻应身也。盖由法身即是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出生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轮在天,影含众水。报身即是寂照之智,智无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无有差谬,犹如月光,照临万像,无有隐形。应身即是变化之用,用无...
《三藏法数》 / 183字 / 19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