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条搜索结果

对於生死之河而譬於山。千手经曰:「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山。」又佛之入,如日之入山,故譬於山。经十四曰:「佛日将没大山。」大日经疏二十曰:「如是大迹极通本,眾生有缘薪尽,即如来方便之火息,故也。佛日既隐於山,故黑色也。」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大般经疏

叁十叁卷,隋灌顶撰,唐湛然再治,及玄义二卷,隋灌顶撰。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梵语,华言灭度,又云不生不灭。 一、性净,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

《三藏法数》 / 317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八味

,梵语具云摩诃般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叁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 一、常住,谓此之理,彻叁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

《三藏法数》 / 321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城之门户也。无量义经曰:「开门,扇解脱风。」般舟讚曰:「念佛即是门。」又葬所四门之一。北方為门。北方為阴之极,故以配於寂静之。见[四门]条。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迦叶赴佛般

一卷,东晋曇无兰译。记迦叶赴佛处。悲哀说偈。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

二种

一有餘,二无餘。新译曰有餘依,无餘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对於惑业而曰餘。有餘者,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餘有漏依身之苦果也。无餘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餘也。此二种之,同為一体。叁乘之行人,於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餘之现,则在於命终之时...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北本

四十卷,大般经之异名。北梁曇无讖译。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文殊师利般

一卷,西晋聂道真译。佛在祇园於后夜入定放光,照文殊房,作诸化现,阿难集眾,跋陀婆罗问其始末。佛為说文殊之生缘及观文殊之法。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大般经论之略名。一卷,婆藪盘豆菩萨造,元魏达磨菩提译。译经中迦叶菩萨所问之偈。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拘尸那城

於拘尸城之因缘也。经二十九曰:「往昔此地有转轮圣王,唱如是言:如佛所说,一切诸法,皆悉无常。若能修习十善法,能断如是无常大苦。我是时始闻佛之名号,发菩提心。自是已来,以是法转教无量眾生。是故我今於此处,亦说诸法无常变坏,唯佛身是常住之法。我忆往昔所行...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修大得五事

,梵语具云摩诃般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此即大乘也。 一、不闻得闻,谓大甚深微密之义,一切众生心中无不具足,以由旷大劫来,无明覆故,而不得闻。今者修习大法,达于如来性常之理,昔所不闻而能得闻,是为不闻得闻也。(劫,梵...

《三藏法数》 / 397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大海八不思议喻

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证,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梵...

《三藏法数》 / 992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佛入密跡金刚力士哀恋经

一卷,失译人名。金刚力士哀恋不息,帝释慰止之。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见[会]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