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 条搜索结果

法界一

谓四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即一真法界之一一味也。文殊般若经曰:「法界一,繫缘法界,是名一行叁昧。」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阿弥陀好印

阿弥陀之好印,有显密之别,密教有胎金之别,显教有坐立之别。密教中四方之四佛,惟阿閦等叁佛,胎金两部,各改其方易其名,独於西方之阿弥陀无所改易,是為表无量寿佛之灭度无期也。其好,胎藏界為金色之螺髮形,结定印,目稍闭而视下,是乃法藏比丘出家成道之。金刚界為...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种

一、发,发即策发,谓心昏沉时,应用精进之行而策起之,故名发。 二、制,制即禁制,谓心掉动时,应用寂静之法而禁制之,故名制。(掉者,举也。) 叁、舍,舍即舍置,谓心不沉不散调适之时,即舍前发、制二,故名舍

《三藏法数》 / 99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大海十

海以深广为名,以喻如来智海,深广无涯。故经中以大海十,喻十地菩萨修行,而得入于佛之智海也。 一、次第渐深,此喻欢喜地菩萨修行,入于智海,渐次而进,而能成就大愿也。 二、不受死尸,此喻离垢地菩萨修行,入佛智海,获功德清净,离诸垢染也。 叁、余水入失本名,此喻...

《三藏法数》 / 458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万四千

对於劣应身(即化身佛)之叁十二八十种好,而胜应身有八万四千之与好。观无量寿经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一一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有為

经中说四有為法,又说叁有為,叁有為者:一生,二住异,叁灭也。此中第二之住异,俱舍论有二说:一者谓住者异之别名也,住必有异,故异,谓之住异,非住与异之二。佛说生异灭之叁者,欲於叁世迁流之,使有情生厌畏也。生者引未来之法,使流入现在,异与灭者...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智境四

谓于有所证取之心,迤逦浅深,有此四之异,故后之叁,皆因我根本而立,与金刚般若四所言不同,盖彼于迷妄之心,执为四故也。 一、我,我者,谓众生于涅槃之理,心有所证,而其有所证取之心,执着不忘,认之为我,名为我。经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是也。(梵语...

《三藏法数》 / 358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函盖

彼此之二物能吻合者,譬如函与盖之称。智度论二曰:「如诸法无量,智慧亦无量,无数无边。如函大盖亦大,函小盖亦小。」净土论註上曰:「应者,譬如函盖称也。」大日经疏叁曰:「须函盖称,则授受皆得其宜。」玄义二上曰:「以法常故,诸佛亦常,函盖称。」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对於所谓圆轮具足之曼荼罗而谓诸尊极乐地狱等之曼荼罗。有二义:一、变动也。画极乐或地狱种种动,故曰变。二、转变其形。写此之义也。又转变本质為画图也。毘奈耶杂事十七曰:「浴室火堂依天使经法式画之,并画少多地狱变。」观念法门曰:「画造净土庄严变。」西方要决曰...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菩提心离

一卷,龙树菩萨造,赵宋施护译。达蕴处界等之诸唯心所说,成就第一义空,是菩提心之离也。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部应数珠

摄真实经持念品谓佛部,菩提子。金刚部,金刚子。宝部,金银玻璃种种诸宝。莲华部,莲子。羯磨部,种种间错杂色。瑜伽念诵经谓如来部,菩提子。金刚部,金刚子。宝部,金,珠。莲华部,莲子。羯磨部,杂宝间错。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药师印

开左手置脐下,以右手重於上,二大指之头合,名為法界定印。是药师如来之根本印也。见图印集一。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心识各自固有之性能,谓之行。心识以各自之性能,游行於境之上,又行於所对境之状,故名行。唯识论二曰:「识以了别為行故。」心识对於事物之境时,必现其影像於心内,如镜之於物指其心内之影像而谓之行。唯识述记叁本曰:「者体也,即谓境,行於境,名為行。...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种

一、标,标即表也。谓如见烟,即知是火等,是名标。 二、形,形即形状。谓长短方圆等,是名形。 叁、体,体即体质。谓如火以热为质等,是名体

《三藏法数》 / 75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种病

修禅定者,须善识病源,设或不知,则难于治疗,疾苦仍,行道有妨。能明四大五脏五根病发之,善加调治,则身心安隐,不废修业矣。 一、四大增动病,四大,地水火风也。一大不调,诸患并起。地大增故,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等诸患生;水大增故,痰癊胀满,饮食不消等诸患生;...

《三藏法数》 / 374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