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条搜索结果

二食

一、法喜食,闻法欢喜,因而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身也。二、禪悦食,入於禪定得安静之悦乐,因而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也。见法华文句八。 又一、正命食,出家之人,常以乞食自资色身,清净延命,故曰正命食。二、邪命食,依四...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十事功德

菩萨修行涅槃经者得十事之功德也:一、第一功德有五事,得闻所不能开者。(中略)断疑惑之心慧心正直,能知如来之密义也。二、第二功德有五事:得、见、闻、到、知也。叁、第叁功德有叁事:得第一义慈,得菩萨所缘之慈,得菩萨无缘之慈。四、第四功德有十事:根深而难倾动,生自身...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放鉢

长寿之秘法也。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放鉢品说,佛告曼殊师利童子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飞空鉢行佛正道,欲利益眾生者,先选高山及深谷,若者如覆鉢,若者如仰鉢寂寞无人最胜之境界,作造庵室,唯好独住此清净道场所,断语无言,断五榖粒,食餐松叶,吞水吸气,禪定...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宾头卢住世因缘

法苑珠林四十二曰:「昔有树提伽长者,造旃檀鉢着络囊中,悬高象牙杙上作是言:若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得者即与之。诸外道知欲现神通,挑头而去。宾头卢闻是事白目连言:实尔不?答言实尔。汝师子吼中第一,便往取之。其目连惧佛教不肯取。宾头卢即往其舍入禪定,申手取之。依四分...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度满相

修六度各有满时。尸毘王代鸽者,布施之满也。普明王捨国者,戒之满也。羼提仙人割肉无恨者,忍之满也。大施太子抒海并讚佛者,精进之满也。尚闍梨鹊巢顶上者,禪定之满也。劬嬪大臣分地息諍者,智之满也。见俱舍论十八,辅行叁之二,观音玄记下,四教仪。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金刚喻定

其体坚固,其用锐利,得断一切烦恼之禪定谓之金刚喻定。若以麟之一角喻之,其觉悟犹言麒喻独觉。是由梵之语法译者。与金刚定,金刚叁昧,金刚心等同。此為叁乘行心最后心之禪定,由此禪定而断尽最极微细之烦恼各得其极果。在声闻乘谓之阿罗汉向之最终,在菩萨乘谓之等觉位。俱舍论...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摩钵底

Samā atti,禪定之一种。又曰叁摩钵提,叁摩拔提,叁摩跋提。见[叁摩半那]条。又希麟续音义曰:「叁摩钵底,梵语也,此云等至,琳菀两法师云谓由加行伏沈掉,力至其受位,身心安和也。亦云等持。」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摩竭掩室

摩竭為摩竭提,或摩竭陀之略。国名。肇论曰:「释迦掩室於摩竭,净名杜口於毘耶。」同新疏下曰:「摩竭国名,法华说,如来成佛叁七日中而不说法。智度论七云:佛得道五十七日不说等,义言掩室也。」祖庭事苑一曰:「掩室,言世尊禪定普光法堂也。西域记云:昔如来於摩竭陀国初成正...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师匠

师成弟子之叁学,如工匠之成器,故譬之為匠。大宝积经百十二曰:「无量禪定福德业成,善寂调心,以為师匠。」有部毘奈耶四十曰:「汝等当觅上好师匠。」演密钞四曰:「匠是工匠,如世工匠能匠成诸器,阿闍梨法匠,能匠成叁乘叁学法器。」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如来禪

又名如来清净禪。楞伽经所说四种禪之一。如来所得之禪定,即首楞严定也。依此禪定穷究法身般若解脱叁德秘藏之大涅槃,而起无作之妙用,别於外道二乘菩萨所得之涅槃,谓之如来禪。楞伽经二曰:「云何如来禪?谓人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叁种乐住,成办眾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禪。」同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定散二善

唐善导以观经一部所明十六想观之行,摄於定散之二善,前十叁观以禪定之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故名之為定善。后叁观以散心修叁福九品之行,故名之為散善。散善义曰:「前明十叁观,以為定善。即是韦提致请,如来已答:后明叁福九品,名為散善。是佛自说,虽有定散两门有异总明正宗...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现法乐住

禪定七名中之一。禪定者,离一切之妄想而现受法味之乐安住不动,故名。了义灯五本曰:「定有七名。(中略)七云现法乐住。(中略)现法乐住,唯在静虑,根本非餘,净不通散。」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不二之法

独一无二之法门。六祖坛经曰:「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禪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禪定解脱?惠能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种供养

一閼迦,二涂香,叁华,四焚香(又曰烧香),五饮食,六灯明也。此六种如其次第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智慧之六度。乃善无畏叁藏所传。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五十法

大品般若说四念处等之叁十七品,次说叁叁昧,四禪,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捨,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之八种法。合為五十。此中四禪四无量心為属於色界之禪定,他皆為属於无色界之禪定。智度论二十一云:问曰:何以故次叁十七品,后说八种法?答曰:叁十七品是趣涅槃之道,...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瑜伽

Yoga,一作瑜誐。男声呼曰瑜伽,女声呼曰瑜祇Yogin,与物相应之义(瑜祇Yogin為瑜伽Yoga之修行者,其体声第一格為Yogi女声為Yogini此解及末出大日经疏之解有疑)。相应有五义:一与境相应,二与行相应,叁与理相应,四与果相应,五与机相应。此中显宗多取理相应之义,瑜伽唯识之瑜...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定身

五分法身之一。以禪定之功德,组织法身之一分者。又住於禪定之身也。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五通

一神境智证通,又云身如意通Ṛddhividhi-jñāna,又云身通,又云神足通。即变现不思议境界之通力,谓之神境通。游涉往来自在之通力,故云神足通,自身得变现自在之通力,故云身如意通,各就一边而与以名也,其中神境通名,最為通称。二天眼智证通Divya-cakṣus,得色界天眼根,照久...

《佛学大辞典》 / 301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种决定

菩萨修六度之增上力,得六种之决定也:一、财成决定,谓由布施之力必定常得大财之成就。二、生胜决定,谓由持戒之力必定常生贵胜之家。叁、不退决定,谓由忍辱之力,所修之善法,必定常不退失。四、修习决定,谓由精进之力,常时修习善法,必定无有间息。五、定业决定,谓由禪定之...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有相安乐行

法华经安乐行品分别末世之道俗安乐修行法华之法為身,口,意,誓愿之四种而明之。南岳大师就此安乐行而立有相无相之二门,入定观念為无相安乐行。散心念诵為有相安乐行。万善同归集二曰:「南岳法华懺云:六根性清净菩萨,学法华具足二种行,一有相行,二无相行。无相安乐行,甚深...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髻珠

髻中之珠也。法华七喻之一。有大功者,王解髻中之明珠而与之,以喻為已出分段生死,进而离变易生死之机说法华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文殊师利!譬如强力转轮圣王,欲以威势降伏诸国,而诸小王不顺其命。时转轮王,起种种兵,而往讨伐。王见兵眾战有功者,即大欢喜,随功赏赐。或...

《佛学大辞典》 / 539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昧

梵音samādhi,旧称叁昧,叁摩提,叁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於一处而不动,故曰定。正受所观之法,故曰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於法之依处,故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曰息虑凝心。智度论五曰:...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学

学佛人可通学者有叁:一、戒学,戒者禁戒也,能防禁身口意所作之恶业者。二、定学,定者禪定也,能使静虑澄心者。叁、慧学,慧者智慧也,观达真理而断妄惑者。戒学者律藏之所詮,定学者经藏之所詮,慧学者论藏之所詮。依戒而资定,依定而发慧,依慧而证理断恶。因位之修学,过此叁...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心城

禪定以防心,抑制妄动,故譬之於城。与遗教经堤塘之喻同。行事钞上一之叁曰:「禪定心城,以戒為廓。」又以身為城郭,故曰心城。华严经入法界品曰:「宝眼净天告善财言,应守护心城,离生死故。」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之略名。真西山氏谓遗教经為瞿曇氏最后教弟子之语,以端心正念為首,而深言持戒,為禪定智慧之本。本经各家之论註如下: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一卷,天亲菩萨论,宋智圆疏,宋净源节要,明袾宏补註。遗教经论住法记一卷,宋元照述。遗教经论记叁卷,宋观復述。佛遗...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八灾患

忧、喜、苦、乐、寻、伺、出息、入息之八法為妨害禪定者,故称為八灾患。对於火水风叁灾,彼曰外灾,此曰内灾。离此八种之内灾,即色界之第四禪定也,故外叁灾不至第四禪。俱舍论二十八曰:「下叁静虑,名有动者,有灾患故。第四静虑,名不动者,无灾患故。灾患有八,其八者何?寻...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一相叁昧

禪定之名。六祖坛经曰:「若於一切处,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捨,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閒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叁昧。」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戒定

持戒与禪定也。制身云戒,慎心云定,净心诫观上曰:「一切苦因果财色為本,一切乐因果戒定為本。」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四慧

小乘十智中第一世俗智之差别也。一生得慧,生即得之之智慧也。二闻慧,闻圣教而发之智慧也。叁思慧,自思惟理而发之智慧也。四修慧,修习禪定而发之智慧也。其中对第一之生得,谓后叁者曰加行得,又前叁為散慧,后一為定慧。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禪定

禪為梵语禪那之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义。定者,為梵语叁昧之译,心定止一境而离散动之义。即一心考物為禪,一境静念為定也。故定之名宽,一切之息虑凝心名之,禪之名狭,定之一分也。盖禪那之思惟审虑,自有定...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种无表色

一律仪无表色,依受善戒之表业而发,或与禪定共发,或与无漏智共生,有防非止恶之功能者。二不律仪无表色,或由生於不律仪之家,依其家法,行杀生等恶法而生,或依活命之仪故,发我一生為杀生业等之誓心而生,有防善止善之势用者。叁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表色,上二种為戒律的无表色,...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五五百年

佛灭后五期之五百年也。一期各说一坚固,以示法之兴废。一、解脱坚固,谓佛灭后第一之五百年间。以正法盛,得解脱者多故也。二、禪定坚固,谓等二之五百年间。以虽无得解脱者。而禪定者多故也。叁、多闻坚固,谓第叁之五百年。以实行渐衰,唯尚多闻故也。四、塔寺坚固,谓第四之五...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界

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為叁:一、欲界,有婬欲与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谓之欲界。二、色界,色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也。此界在欲界之上,离婬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谓為身体,谓為宫殿,物质的物,总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禪...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教亨

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寧州治)人,姓王氏,字虚明,七岁出家,十五岁游方。闻郑州普照寺宝和尚法席盛,往参叩。一日至睢阳,偶忆击板因缘,凝情如入禪定,不觉已到河口。同行德满呼曰:此河津也。师乃下马,悲喜交集。及归,语之宝公,宝曰:此似僵卧人欲转动。犹未印可,曰:曾看日...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二寿行

一、留多寿行,是阿罗汉捨福而延长其寿之法也。阿罗汉,為成就神通,心得自在者,或於僧眾或於别人布施诸命缘之衣钵等,施已发愿,即入第四禪定,从定起已,心念口言凡我感能富果报之业,愿皆转招寿命之果报。彼时招能富果之业,即转招寿命之果。二、捨多寿行,是阿罗汉灭寿命而增...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大乘十八不共法

智度论二十六曰:「一身无失;二口无失;叁念无失;四无异想,於一切眾生平等而无异想也;五无不定心,行住坐卧不离禪定也;六无不知已捨,佛照了一切法捨离之,而不执着也;七欲无减,欲度诸眾生而心无厌足也;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智见无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了达

了悟通达事理也。法华经提婆品曰:「深入禪定了达诸法。」唐华严经叁十七曰:「了达叁界依心有,十二因缘亦復然。」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九会曼陀罗

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叁摩地现出叁十七尊乃至外部诸眾摄化眾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為羯磨会。是四曼...

《佛学大辞典》 / 518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言六根如其次第,对於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而生见闻嗅味觉知之了别作用者。為大小乘通说之法门,位於大乘所说八识中第一至第六,故常称為前六识。此六识在欲界,六识皆有,在色界之初禪天,有眼耳身意之四识,无鼻舌之二识,又第二禪天以上...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劫尽

世界之住劫尽也。维摩经佛道品曰:「或现劫尽烧,天地皆洞然。」智度论九曰:「劫尽烧时,一切眾生自然皆得禪定。」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度譬喻

智慧為母,布施為乳母,戒為养母,忍辱為庄严具,精进為养育者,禪定為浣濯。见华严经。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慧解脱

但得慧障解脱之罗汉也。此人之性分,好悟道理,不好事用之功德,故但断障无漏智慧之见思烦恼,而不离障禪定等功德之事用障也,例如但好学问不好艺能之人。长阿含经十九曰:「又能善分别灭苦集圣道,则心得解脱,慧解脱亦然。」俱舍论二十五曰:「慧解脱者,未得灭尽定者名慧解脱,...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九种食

一段食,分分段段嚙碎而食者。香味触叁者為体。寻常之食物也。二触食,六识触对可爱之境而生喜乐,以长养身心者。如眼之於美色乃至身之於软滑是也。叁思食,意识思好事而生乐,资益诸根者。四识食,地狱之眾生及无色界之有情等,以识资持命根者(已上四种為世间食)。五禪悦食,修...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八惟无

又作八惟务。八背捨也。八背捨復作八解脱。為八种之禪定,以此禪定思惟色心之空无,谓為惟无。勤行思惟,谓為惟务。玄应音义叁曰:「八惟无,或作八惟务,即八背捨也。」见[八背捨]条。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十二兽

此中与我国相传之十二支相违者,唯虎与狮子而已。然止观等引大集经将师子改虎(十二支配十二兽,见汉王充之论衡,似基於列子叁十六兽说故我国十二支说非依佛教也),此一一方各有二罗剎女及五百眷属随其方面各自供养其方之叁神,而其窟皆是古昔菩萨之住处也。又一一各修各慈。昼夜...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二十五方便

台家修禪之法,分方便与正修二道,先為方便行,有二十五种,其次正修十乘观法。二十五种之方便行,分為五科:一、具五缘:持戒清净(离叁业之非)、衣食具足(蔽形凌飢)、閒居静处(山林兰若)、息诸缘务(学问犹废何况俗事)、近善知识(资我身长我道)。二、訶五欲:訶色(色如...

《佛学大辞典》 / 419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咒陀罗尼

此乃四种陀罗尼之一,真言教之所谓陀罗尼也。佛菩萨从禪定所发之秘密言句也。陀罗尼者,总持之义,总持有二释:一就人,一就法。就人释者,佛菩萨之定力,能持神咒之功德,故名持,如上四种中所释者是也。大乘义章十一末曰:「菩萨依禪能起咒术,為眾除患第一神验,名咒陀罗尼。菩...

《佛学大辞典》 / 413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八定

色界之四禪定与无色界之四空定也。四禪定者,第一初禪定(新译云初静虑次下同),得生於初禪天之禪定也,此定具寻与伺之二心所,喜与乐之二受。第二第二禪定,得第二禪天生果之禪定也,此定无寻伺,但有喜乐之二受。第叁第叁禪定,得第叁禪天生果之禪定也,此定但有乐受。第四第四...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事成就

菩萨欲成就六度之行所修之六事也。一供养,欲成就檀波罗蜜者。二学戒,欲成就戒波罗蜜者。叁修悲,欲成就忍波罗蜜者。四勤善,欲成就精进波罗蜜者。五离谊,欲成就禪定波罗蜜者。六乐法,欲成就智慧波罗蜜者。庄严经十二曰:「诸菩萨為成就六度故,于诸地中决定应作六事:一者必应...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灭尽定

梵语Nirodhasamā atti,又名灭受想定。二无心定之一。灭尽六识心心所而不使起之禪定也。不还果已上之圣者,為假入涅槃之想而入於此定,极长者為七日,属於非想天,外道所入之无心定,名為无想定。属於第四禪。俱舍论五曰:「如说復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无想定。如是復有别法...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八种布施

一随至施,随近己至,方能施与也。二怖畏施,畏怖灾厄,欲其静息而行惠施也,又见此财坏相现前,寧施而不失也。叁报恩施,昔得他施,今还施於彼也。四求报施,今施物於彼而希他之返报也。五习先施,习於先人父祖之家法而行惠施也。六希天施,希生於彼天而行惠施也。七要名施,希美...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极静

至极之静虑。谓禪定也。圆觉经曰:「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禪那

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与[禪定]同。心定一境而审為思虑者。是為色界所属之心德,不具欲界之心,离欲界之烦恼,乃可得之。思惟修者,為寄於因之名,一心思惟研修為因,乃得此定心,故名為思惟修,静虑者就当体而名之,其禪那之体為寂静而亦具审虑之用,故曰静虑。静即定,虑即慧...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定散

定者禪定,心常住於一境者,散者散乱,心恒攀缘六尘之境而又暂住者。定心為贤圣之修成,散身為凡夫之自性。定心有有漏无漏之别,散心有善恶无记之叁。以此二者统一切之心。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男女

密教之深旨,以男女為智慧禪定之标帜。大日经疏叁曰:「如本尊形,女是禪定,男是智慧。」同五曰:「女人是叁昧像,男子是智慧像。」同十五曰:「诸尊色类种种不同,大而言之略有二种:谓男及女。男是智慧故為首,女是叁昧為次之也。」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行

一福行,行十善等福感天上人间之果者。二罪行,又曰非福行,行十恶等罪感叁恶道之苦者。叁不动业,又曰无动行。修有漏之禪定感色界无色界之果者。是為禪定不动之行,故云不动,又感果不动,如福行罪行时,非如异变,故云不动。见智度论八十八。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禪定

修行禪定也。

《佛学大辞典》 / 6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俱解脱

九无学之一。钝根之罗汉,唯离烦恼之障,谓之慧解脱。若利根之罗汉,与之俱离一切禪定之障(即定解脱),至於得所谓灭尽定之至极定,是為俱解脱。即离慧与定之二障而得自在者。颂疏二十五曰:「定慧障,名之為俱。」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戒定慧

此叁者称為叁学。戒者防身之恶。定者静心之散乱。慧者去惑证理也。五灯会元曰:「法要有叁:曰戒定慧。唐宣宗问弘辨禪师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名义集四曰:「防非...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色无边处定

四空处定之一。略云识处定。无色界第二天,识无边处之禪定也。见[四空处]条。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