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 条搜索结果

净心经

二卷,隋闍那崛多译。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之异译。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见[七分]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净心经卷上

尔时婆伽婆,复于一时游波罗㮈城诸仙住处鹿野苑中,与大比丘众足满千人,复有五百诸菩萨众,于其众中,多有诸根未成熟者,有减少善根者,有诸业障者。尔时彼处诸菩萨中,复有诸菩萨,乐多世事,乐于谈话,乐于睡眠,乐于杂业,乐於戏论,乐于染着种种文词散乱之业,不合禅行,于诸...

《发净心经》 / 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隋言志德译 / 8033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7日

新译去寻伺,旧译云观。麤思名,细思名观。二者皆為妨定心者。因此观之有无而判定心之浅深。智度论二十叁曰:「是观挠乱叁昧,以是故说此二事。虽善而是叁昧贼,难可捨离。(中略)麤心相名,细心相名观。」往生要集中本曰:「愿除灭我麤动观心。」 又与观者為发言...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起信四

一、本,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 二、相似,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之理,非真本,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十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法有七种,故云七支。即七菩提分也。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见闻

眼识之用為见,耳识之用為闻,鼻舌身叁识之用為,意识之用為知,又云识。智度论四十曰:「问曰:何以故叁识所和合為一,叁识所知别為叁?答曰:是叁识助道法多,是故别说。餘叁识不尔,是故合说。是叁识但知世间事,是故合為一。餘叁亦知世间,亦知出世间,是故别说。」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悟真记之人。佛祖统纪四十二曰:「唐穆宗南山律师讚曰:代有人,為如来使,龙鬼归仰,天人奉侍。」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见[僧录司]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经五性差别

经中依一切眾生断理事二障之浅深迟速而差别五性:一、凡夫性,凡夫散善之人,未断一毫之惑之人。二、二乘性,声闻缘之二乘,但除事障(见思二惑),而未断理障(尘砂无明)之人。叁、菩萨性,渐断二障而证大圆之人。四、不定性(是圭峰之说,文说顿渐二性),又曰顿超如来性(...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本,一切眾生之自性清净心,本来离妄念,有照明之德,是名本。二相似,既知见思之惑而断之,得类似之悟,是乃始之初,尚餘无明之细惑,未得真,故名相似,谓与真类似也。是别教之叁贤位圆教之十信位。叁随分,分分断无明,分分得真,是别教之十地,圆教之...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本,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体本来了,离诸妄念,故名本。 二、始,谓本之体,忽起妄念,而成不,今始了一切诸法即是真如,平等不二,故名始。 叁、究竟,究竟即决定终穷之义也。谓能了染心之源,究竟终穷,同于本,故名究竟

《三藏法数》 / 115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见[七分]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胜印

称大日金轮之智拳印。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定性缘

法相宗所立五种性之一。具本来唯一之缘无漏种子者。唯修缘之因,证缘之果,不更进求佛道。谓之定性缘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