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竪出,圣道门自力之教,歷劫修行而出生死者。二横出,净土门他力之教,不歷修行地位,但念弥陀而生净土者。乐邦文类四择映辨横竪二出曰:「竪出者,声闻修四諦,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度万行,此涉地位,譬如及第,须自有才学,又如歷任转官,须有功效。横出者,念佛求生净土...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1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一、施命,谓人七日不得食则死,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命。其施命者,得世世长寿、财富无量报。 二、施色,谓人不得食,颜色憔悴,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色。其施色者,得世世端正、人见欢喜报。 叁、施力,谓人不得食,身羸力弱,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力。其施力者,得世世多力...
《三藏法数》 / 205字 / 1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一、伏忍,伏即隐伏,忍即忍可,又安忍也。谓地前叁贤之人,未得无漏。未能证果,但有智故,能伏烦恼而不能断,故名伏忍。(叁贤者,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二、信忍,信者,随顺不疑也。谓初地、二地、叁地菩萨,得无漏信,故名信忍。(初地即...
《三藏法数》 / 357字 / 1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藏即含藏之义,谓含藏诸法文理,而有经、律、论、咒之不同。经者,法也、常也。凡圣之所轨则,曰法;魔外不能变坏,曰常。律者,法也。谓分判轻重,持犯之罪,如世之法律。论,议也。谓论议种种诸法甚深之义也。咒者,愿也。谓祈愿种种如意殊胜等事也。盖以声闻、缘觉、大小乘之...
《三藏法数》 / 443字 / 1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由无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行大,谓菩萨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智大,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常略称為涅槃经。有大乘小乘之二经。小乘之大般涅槃经叁卷,晋法显译。是与白法祖译之佛般泥洹经二卷及失译方等泥洹经二卷,皆与长阿含游行经同本。大乘之大般涅槃经。有二本,一四十卷,北凉曇无懺译称為北本涅槃。分十叁品。二叁十六卷,刘宋慧观与谢灵运共再治北本。称為南本涅...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长阿含经云:增劫中,则有轮王出世。以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名为减劫。此后过百年,复增一岁,或云子倍父寿。(若父十岁子则二十岁。)名为增劫,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则有金轮王出生。在王家绍灌顶位,于十五日香汤沐浴...
《三藏法数》 / 965字 / 1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1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释迦如来自说往因,我往昔日日割身肉叁两,卖於病家,得金钱五枚,奉於古之释迦佛,因而闻涅槃经。见涅槃经二十二。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1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十王之一。冥途亡人第叁年厅府之官王也。其本地為阿弥陀如来,即领二官眾狱司,治眾生愚痴烦恼之冥官。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所谓「五道转轮王厅。阿弥陀佛。尔时天尊说是偈言:后叁所歷是关津,好恶唯凭福业因。不善尚忧千日内,胎生產死夭亡身。邪见放逸过,愚痴无智罪。犹如车...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化身佛八相之一。世尊入灭之相也。佛八十年间教化眾生,化缘既尽,於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边沙罗双树之间,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毕,头北面西,右胁而卧,逆顺入於四禪定四空定及灭尽定,又超越入於诸禪定,终於第四禪定入灭。时二月十五日之中夜也。尔时四边双树开白花,如白鹤群...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1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Hayagrīva,又作贺野紇哩嚩,译曰马头,明王名。大日经疏五曰:「何耶揭唎婆,译云马头。其身非黄非赤,如日初出之色。以白莲华為瓔珞等,庄严其身。光焰猛盛,赫奕如髮。指甲长利,双牙上出首髮如师子顶毛,作极吼怒之状。此是莲华部忿怒持明王也。犹如转轮王宝马巡歷四洲,於一...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1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梵名何耶揭梨婆Hayagriva,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六观音之一。以配止观所说六观音之师子无畏观音,為畜生道之教主,是无量寿之忿怒身,以观音為自性身,以马置於头,故曰马头观音,亦曰马头大士。為大忿怒威猛摧伏之形,故称為马头明王。乃五部明王中莲华部之明王也。戴马者,如转...
《佛学大辞典》 / 474字 / 1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梵名婆吒梨那,波吒釐子Pāṭali utra,摩揭陀国之故城也。本名拘苏摩补罗城,唐名香花宫城Kusma ura,以王宫花多故也。后改為波吒釐子城,佛灭后无忧王(阿育王)迁都於此。西域记八曰:「昔者人寿无量岁时,号拘苏摩补罗城,唐言香花宫城。王宫花多故以名焉。逮乎人寿数千载,更...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1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十种外道之一。六师中删闍夜毗罗胝子之所计也。谓不必求道,经生死劫数,则苦尽而自得涅槃,如缕丸转高山,缕尽则自止。此外道由得五通,而见过去八万劫之事,八万劫之外则无所见。因指八万劫以前為冥諦涅槃。注维摩经叁云:「肇曰:其人谓道不须求,经生死劫数苦尽自得。如缕丸转...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经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1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亦名十地。入理般若名為住。住生功德名為地。谓既得信后进而住於佛地之位也。一、发心住,以真方便发起十住心,涉入十信之用,圆成一心之位也。二、治地住,心之明净,如琉璃内现精金,以前之妙心履治為地也。叁、修行住,涉知前地俱已明了,故游履十方而无留碍也。四、生贵住,与...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失译。一卷。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功德者,如来万行之因,法身之果德也。为令众生如佛修行,皆得成就无上道果,故说六种相也。 一、圆满,谓诸如来万行具足,种智圆明,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皆悉成就;超过声闻、缘觉、菩萨之上,故曰圆满。(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无垢,谓诸如来由证...
《三藏法数》 / 302字 / 10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Cintāmanicakra,六观音之一。此观音,手持如意宝珠,以表满眾生祈愿,持轮宝,表转法轮,故名如意轮。密号名持宝金刚。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曰:「观世音莲华如意摩尼转轮心陀罗尼。」此菩萨有六臂。右第一手捧颊為思惟之相。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曰:「手持如意宝,六臂身...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10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0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叁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叁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叁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
《三藏法数》 / 405字 / 10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