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云八大金刚童子,不动尊之使者也。八大童子仪轨曰:「一慧光菩萨,二慧喜菩萨,叁阿耨达菩萨,四指德菩萨,五乌俱婆誐,六清净比丘,七矜羯罗,八制吒迦,是等使者,四智四波罗蜜,為亲随顺大日教令故显现此形,围绕圣无动尊也。」 一、慧光童子,面貌少忿怒,着天冠,身色黄白...
《佛学大辞典》 / 612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Niṣīdana,又作尼师但那,[寧页]史娜曩。译言坐具。一曰随坐衣。亦為卧具。长四广叁。坐卧时,敷地护身,又布於卧具上护卧具之具也。以為礼拜之具者,谬也。寄归传二曰:「尼师但那坐卧具也。」行事钞下一曰:「四分為身為衣為卧具故制。」慧琳音义一曰:「尼师坛,梵语略也。正梵...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Sū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為綖。其餘经文谓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於理,合於机,故曰契。贯穿...
《佛学大辞典》 / 1194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又作乾陀、乾驮、健达。译曰赤色、黄色等,即袈裟之色也。百一羯磨九曰:「乾陀色。梵云袈裟野Kaṣāya,译為赤色。」章服仪曰:「木兰一染,此方有之。赤多黑少。若乾陀色。」寄归传一曰:「袈裟乃是蕃言,即是乾陀之色。」(Kanthā或Kanṭaka)。 又(物名)译曰香Gandha,大日经...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又作掛落,掛罗。小袈裟名。本由支那之禪僧而起,今日本之净土宗亦用之。掛络者掛而络於身之义,单名掛子,或云络子,通两肩悬於胸间之小方形物也。释氏要览上曰:「络子或呼掛子,盖此先辈僧创之 ,后僧效之。又亡衣名,见掛络在身,故因之称也。今南方禪僧,一切作务皆服,以相...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紫色之袈裟或上衣也。是非佛制之色,乃赐僧之紫衣,始於唐之法朗等。僧史略下曰:「按唐书,则天朝有僧法朗等,重译大云经。陈符命言,则天是弥勒下生,為阎浮提主。唐氏合微,故由之革命称周,法朗薛怀义九人并封县公,赐物有差,皆赐紫袈娑金龟袋。其大云经颁於天下寺,各藏一本...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袈裟名。六祖坛经曰:「朕积善餘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鉢。」标註曰:「或云:高丽国產,世所珍奇,未见其所由,可重考矣。」东坡全集磨衲赞序曰:「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游京师,天子闻其名,以高丽所贡磨衲赐之。」鸡林志曰:「...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依南山之旧律家,则覆肩衣祇支為二物,覆肩衣為覆右肩者,祇支為覆左肩者,是比丘尼受持五衣中之二衣也。其本制兴於比丘尼。但智度论记佛,对阿难特听覆肩衣,别有缘由。又汉地之风,不好露体,故倣阿难,两用祇支与覆肩衣。遂製出缝合两衣而為褊衫者云。此以四分律以叁衣与祇支及...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牛角一触袈裟而生於天也。文句记叁中曰:「瓔珞经云:若天龙八部斗諍,念此袈裟生慈悲心。(中略)龙得一缕,牛角一触。」或作牛触一角。言牛触袈裟之一角。即死而生於天上也。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又曰解脱幢衣,解脱幢相衣。袈裟之异名。言袈裟為求出离解脱之人之服。法苑珠林二十二曰:「大哉解脱服,无相福田衣,披奉如戒行,广度诸眾生。」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五正色之杂色曰袈裟色,六味之杂味云袈裟味。大疏六曰:「如云袈裟味者,即是染作袈裟色也。」行事钞下一之一曰:「染作袈裟色,味有袈裟味。」同资持记曰:「袈裟味者,此示非正食名。」戒疏下一之一曰:「如六味中有袈裟味,可是食也。」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又曰一色七条。以锦或金襴或金纱或织物等作之。不如衲袈裟之杂他色,惟為一色,故曰平袈裟。论尊卑,则平袈裟為尊,衲袈裟為卑。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有阿罗汉常入龙宫食已,以鉢授沙弥使洗,鉢中有残食数粒,沙弥嗅之大香,食之甚美。便作方便入师绳床下,以两手捉绳床脚,其师去时与[绳床]同入龙宫。龙言此未得道,何以将来?师言不觉。沙弥得饭食,又见龙女身体端正,香妙无比,心大染着,即作恶愿。我当作福夺此龙宫殿。龙言后...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沙弥名救蚁。杂宝藏经四曰:「昔有一罗汉,畜一沙弥,知此沙弥却后七日必当命终,与暇使归家,至七日头命还来。沙弥辞师便去,於其道中见眾蚁子為水漂流,命将绝,生慈悲心,自脱袈裟,盛土堰水,取蚁子置高燥处,遂悉得活。至七日头,还归师所。师甚怪之,寻便入定,以天眼观知,...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Mahiśāsakāḥ,律部之名。译曰化地。就宗计而义翻為不着有无观。优婆毱多五弟子之一。此律主之部宗称為弥沙塞或化地部。律本名五分律。支那译有叁十卷。律藏分派五部之一也。又小乘十八部中有化地部,佛灭叁百年中自一切有部别立者。玄应音义二十叁曰:「化地部,第叁百年中从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又作安怛婆沙,安多婆裟,安多跋萨,安陀跋萨,安陀罗跋萨,安怛婆参,或作安多会。内住之义。译言中宿衣,内衣,里衣,或中着衣。叁衣之一。即五条而近身衬体着者。又曰下衣。唐则天尝缩小之,以与禪僧,遂至被着於法衣之上。今禪宗等所用之络子是也。其构造法,以一长一短為法,...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言得袈裟之一丝,及触袈裟一度。皆得无量之功德也。文句记叁中曰:「龙得一缕,牛角一触。」同私记叁本曰:「龙得一缕,牛角一触者:龙得袈裟一缕,免金翅鸟难;牛角一触架裟,免畜身。」往生要集指麾钞九曰:「龙得一缕者,广见法苑四十七,经律异相四十八,大部补注六等。牛角一...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赤色之净衣也。於蜜教修法随本尊而异其色。五大明王中,军陀利明王為南方,故真言师之净衣為赤色。 又赤色之袈裟也。见[赤袈裟]条。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七条以上之袈裟有二种:一曰平袈裟,又云一色袈裟,以一种之色体而製者。一重无里,二曰衲袈裟,以诸种之色体,杂糅补衲者,必附里重厚製之。经律中谓之衲衣,又云粪扫衣。此乃补纳朽故破弊之布帛以為法衣者,其实為最贱之粪扫衣,然為修头陀行之高德比丘法衣,故以之為最贵之物而...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Uttarāsaṅga,又作嗢多罗僧,优多罗僧,郁多罗僧伽,嗢怛罗僧伽等。袈裟名。叁衣之一。译曰上衣。玄应音义十四曰:「鬱多罗僧,或云郁多罗僧伽,或云优多罗僧,或作沤多罗僧亦犹梵言讹转耳,此译云上着衣也。着谓与身相合,言於常所服中,最在其上,故以名焉。或云覆左肩衣。」慧...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又云稻田衣。即袈裟也。因衣纹正方,似水稻田之界画,故名。王维诗曰:「乞饭从香积,裁衣学水田。」十驾齐养新录曰:「释子以袈裟為水田衣,今杭州神尼塔下,有唐杭州刺史卢元辅磨崖刻七言诗,首句云:水田十里学袈裟。」板桥道情曰:「水田衣,老道人。」案时俗妇女以各色帛,寸...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白色之僧衣也。是為非法。僧史略上曰:「近有衣白色者,失之太甚。佛记袈裟变白,不受染色,此得非是乎?(中略)南方禪客多搭白衲。」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袈裟之异名。袈裟為求解脱人所服,而不為邪所倾动,又条相似佛塔之幢,故名。地藏十轮经四曰:「被殑伽沙佛解脱幢相衣,於此起恶心,定堕无间狱。」释氏要览上曰:「又名幢相,谓不為邪所倾故。」应法记曰:「条相四围有同佛塔,故云幢相。」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象器笺十九曰:「业林谚语,名罗纱之直裰曰道具衣。」啟蒙随录曰:「道具衣由禪宗而名,又云装束衣。」又明着衣之次第曰:「於表裤着道具衣,掛九条或七条之袈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唐高宗之中宫恼產,请法师玄芳加护之。正月一日中宫施纳袈裟等,寻王子生,光明盈殿,因号佛光王子,许使出家。见慈恩寺传九。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纺织火鼠之毛而製之,火不能烧,有垢则投於火而浣之。法苑珠林叁十五言魏明帝时西国献之。叁才图会二十七亦载之。又石绒所织之布,亦曰火浣布。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袈裟之异名。袈裟有定之叁种坏色。是為一种之间色,故名间色服。非言彼五间色也:一青之间色,二黑之间色,叁木兰之间色。六物图曰:「或名间色服,叁色成故。」见[袈裟]条。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茶褐色,即黄带黑之色,袈裟之本色。同於[木兰色]。此名香染者,以取乾陀罗香树之汁染之也。谷响集五曰:「宝楼阁经中云:若以乾陀罗树香和白芥子油,伏一切龙。自註云乾陀罗树香,安息香也。翻译名义集叁云:乾陀罗耶,正言犍达,此言香。金刚顶念诵经四云:若出家人,合着乾陀色...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Paṭṭa绢之大幅无条相者,谓為縵衣。又曰縵条,用以裹身者。有部毘奈耶二十叁曰:「织作鉢吒。」注曰:「言鉢吒者,谓是大[(畾/(冗-几+互))毛],与袈裟量同,总為一幅。此方既无,但言衣[(畾/(冗-几+互))毛]。前云衣者,梵本皆曰鉢吒也。此云縵条。」大日经叁曰:「鉢吒為裙。」同...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一、胜义僧,谓诸佛世尊及诸菩萨、缘觉、声闻等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通达无碍,而得自在,是名胜义僧。 二、世俗僧,谓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威仪,能持佛之禁戒,是名世俗僧。 叁、哑羊僧,谓愚痴鲁钝,不能了知根本等罪犯与不犯,及于微小之罪,不能发露忏悔,是名...
《三藏法数》 / 180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今云忏悔者,华梵兼称也。谓比丘有罪,须请大比丘为证,具此五法而行忏悔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大比丘即上座也。) 一、袒右肩,谓行忏悔时,须着袈裟,当袒右肩,以便执侍作务使令也。 二、右膝着地,谓行忏悔时,当右膝着地,以显翘勤恳切...
《三藏法数》 / 255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卧时之资具。床榻被褥等。智度论叁十曰:「卧具者,床榻被褥幃帐枕等。」 又四分律名叁衣袈裟曰卧具,十诵律曰敷具,从其形似而為名也。萨婆多论五曰:「敷具者,衣名也。」行事钞中之二曰:「言卧具者,是叁衣也。即叁衣总名卧具,犹如此方被之相,故取通号。」同下之一曰:「此...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俗云為脐带者,资道什记上曰:「九界袈裟者,寻其根元,宿胎内时,自脐生物,犹如海草,本小末大也。譬如袋中纳物,自面前覆背边,而御寒热,令赤子生长。正垂出胎,乃向產门,逆头而生。尔时身先生,衣那后出,故谓后物。於是量赤子臂长,切其脐尾,而以吉酒洗见之时。於其衣那,...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黑色之僧衣也。释氏要览上曰:「今禪僧多着黑黲衣。若深色者,可是律中皂黑衣摄,用墨锭,与杂泥不远故。若淡而青白者,可是律中青衣摄,以用铜青板绿杂墨染故。」是叁种如法色之一。参照[黑袈裟]条。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比丘名。那為那伽之略,象之梵语,先者先时也(Sena军也)。此人生时,有一大象,於同日生,故父母名之曰那先。生於佛灭后,应宿愿而出家,得阿罗汉果。那先前世有故旧,是亦应宿愿而為边小之国王,名弥兰陀。国王善问难,那先一一解答之。那先比丘经上曰:「其一人前世欲剃头作沙...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阿难问迦叶曰:世尊传金襴袈裟外,别传何法?迦叶答曰:阿难。难应诺。迦叶曰:倒却门前剎竿。难於言下大悟。」见会元一阿难章。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梵语曰支缚罗Cīvara,又曰缚萨怛罗Vastra,五条乃至二十五条之袈裟,并覆肩裙类之总名。袈裟由其衣之色而附以名。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迦叶自释迦如来受袈裟,於鸡足山入定,以传之於弥勒。毘奈耶杂事付法藏传以為粪扫衣,西域记以為金襴衣。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世尊告大迦叶,不应般涅槃,要须弥勒出世,(中略)弥勒当取迦叶僧伽梨着之。」智度论叁曰:「迦叶即着从佛所得僧伽梨,持衣鉢捉杖,如金翅鸟现上昇虚...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由当人之愿力与佛之威神力,佛向愿出家之人称善来比丘,便為沙门,剃髮染衣之相自备,身成具足戒也。增一阿含经十五曰:「诸佛常法若称善来比丘便成沙门。是时世尊告迦叶曰:善来比丘!此法微妙,善修梵行。是时迦叶及五百弟子所着衣囊尽变作袈裟,头髮自落,如似剃髮以经七日。」...
《佛学大辞典》 / 314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一安陀会衣Antarvāsa,五条袈裟。二鬱多罗僧衣Uttrāsaṅga,七条袈裟。叁僧伽梨衣Saṁghāti,九条乃至二十五条袈裟。见行事钞下之一。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