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 条搜索结果

形像

同秘要品曰:「矜羯罗,形如十五岁童,着莲华冠,身白肉色,二手合掌,其二大指与头指间横插一股杵,天衣袈裟微妙严饰。制吒迦亦如童子,色如红莲,头结五髻(表五智),左手嚩日罗,右手执金刚棒,瞋心恶性之者,故不着袈裟,以天衣缠颈肩。」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10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神女名。吉祥女之妹,常為损害於人者。新称耳。旧称闇。俱舍论光记五曰:「耳吉祥姊妹二人,常相随逐。姊名吉祥,所至之处能為利益。妹為耳,由耳故以名焉,所至之处能為衰损。旧云功德天,闇女,译家误矣。」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9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条

五条袈裟也。

《佛学大辞典》 / 6字 / 9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功德衣

梵语曰迦絺那。译言功德衣。修了安居之人所受之袈裟,受之之人,有五德,故曰功德衣。见[迦絺那]条。四分律四十叁曰:「安居竟,有四事应作。何等為四?应自恣,应解界,应结界,应受功德衣。」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9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还辩见

还者,复也。辩者,分别也。见,即能见之性也。八还辩见者,以所见八种可还之境,而辩能见之性不可还也。此由阿难不知尘有生灭,见无动摇,而妄认缘尘、随尘分别,故如来以心、境二法,辩其真妄。言心则曰:今当示汝无所还地;言境则曰: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此显所见之境可还,而...

《三藏法数》 / 1025字 / 9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月黶尊

降叁世明王之别名。大日经疏五曰:「次復於执金刚下,置忿怒持明,降伏叁世一切大作障者,号月黶尊。面有叁目,四牙出现,如夏水雨时云色,作大笑之形。以金刚宝為瓔珞,此是持金刚者,以无量门大势威猛摄护眾生叁昧也。」此尊半月轮中现色忿怒也。故似月黶。故云尔也。秘藏记末...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9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伽胝

Saṁghāti,僧伽胝之略,袈裟名,自九条至二十五条之袈裟也。可洪音义一曰:「胝丁尼反,袈裟名也。旧译云僧伽梨,此云复衣。从九条已上,至二十五条,皆名僧伽胝。」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9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净头

僧堂床前之一尺為叁净头。以一展钵,二安袈裟,叁头所向故也。见象器笺一上。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9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僧赐紫

僧史略曰:「则天朝僧法朗译大云经,陈符命言,法朗等皆赐紫袈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8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掛子

禪僧所悬之袈裟名。与[掛络]同。传灯录(慧日章)曰:「不披袈裟,不受具戒,唯以杂彩為掛子。」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8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入眾衣

鬱多罗僧即七条袈裟之别名。礼拜,斋食,讲经等与眾共事时着之。六物图曰:「鬱多罗僧,名中价衣,从用名入眾衣。」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8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佛入中国之始

茶香室丛钞十叁曰:「晋王嘉拾遗记云:燕昭王七年,沐胥之国来朝,则申毒国之一名也。有道术人名尸罗,百叁十岁。荷锡持瓶。云发其国五年,乃至燕都。善衒惑之术,於其指端出浮屠十层,高叁尺,乃诸天神仙,巧丽特绝,人皆长五六分,分列幢盖鼓舞,绕塔而行,歌唱之音,如真人矣。...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8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色

青黄赤白為五色。亦曰五正色。亦曰五大色。又緋,红,紫,绿,琉黄為五间色。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一曰:「言上色者总五方正间:青黄赤白,五方正色也;緋红紫绿琉黄,五方间色也。」各色配方位,则如图。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目支邻陀

Mucilinda,又作目脂邻陀,目真邻陀,目邻,母真邻那,母止邻那,文真邻陀。龙王名。译為解脱。闻法而脱龙苦,故名。住於金刚座侧之池中及目真邻陀山之目真邻陀窟。西域记八曰:「帝释化池东邻中有目支邻陀龙王池,其水清,其味甘味。西岸有小精舍,中作佛像,昔如来初成正觉,...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8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天食

欲界天之食物须陀味也。起世经七曰:「四天王天,并诸天眾,皆用彼天须陀之味。(中略)欲食时,即於其前有眾宝器自然成满,天须陀味种种异色。诸天子中有胜堂者,其须陀味食色最白净。若彼天子果报中者,其须陀味色则稍赤。若彼天子福德下者,其须陀味色则稍。时彼天子以手取天...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形像

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曰:「此青颈观自在菩萨画像法,其叁面。当前正面作慈悲熙怡貌,右边作师子面,左边作猪面。首戴宝冠,冠中有化无量寿佛。又有四臂,右第一臂执杖,第二臂执把莲华,左第一执轮,左第二执螺。以虎皮為裙,以虎皮於左膊角络,被蛇以為神线。於八叶莲华...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光燄王佛

阿弥陀佛之德名。讚阿弥陀佛偈曰:「佛光照耀最第一,故佛又号光燄王,叁涂闇蒙光啟。」无量寿经上曰:「燄王光佛。」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8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大虚空藏

虚空藏菩萨之德分為五方者。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曰:「东方福智虚空藏菩萨,坐白宝莲华,戴五佛宝冠,以种种瓔珞严饰於身,右手施无畏,左手持宝莲华,华上有羯磨杵,形色黄。南方能满虚空藏菩萨,坐赤莲华,顶有五佛宝冠。庄严如前,形色赤色,右手持宝剑,左执青莲...

《佛学大辞典》 / 525字 / 8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形像

阿地瞿多译之摩利支天经(陀罗尼集经十)曰:「若人欲得供养摩利支天者,应用金若银若赤铜若白檀若赤檀等,随力所办,作魔利支天像。其作像法,似天女形。其像左手屈臂向上,手腕当左乳前作拳。拳中把天扇,扇如维摩詰前天女把扇,於扇当中作西国卐字。字如佛胸上卐字,字四曲内各...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7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縵衣

縵者漫也。通漫而无条相之袈裟也。是原為沙弥,沙弥尼之衣。而大僧不能得割截之正衣者,许用以代叁衣而着之。六物图曰:「縵通叁用(叁衣之用),然本是沙弥衣。律制沙弥着漫衣,一当七条入眾,一当五条作务。今时剃髮即着五条,僭滥大僧,深求本制。」释氏要贤上曰:「縵衣,梵音...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7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忍辱衣

忍辱之心,以能防一切之外障,故譬以衣,遂為袈裟之总名。法华经法师品曰:「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也。」释氏要览上曰:「如幻叁昧经袈裟名忍辱鎧。」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千僧斋

赵宋神宗元丰叁年正月於大内设千僧斋,施千袈裟千金刚经為慈圣太后荐福。见佛祖统纪四十五。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地藏

梵名乞叉底蘗沙Kṣitigarbha,在忉利天,受释迦如来付属,每日晨朝入恒沙禪定观察眾机,於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萨也。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号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如来之幢菩萨,在胎藏界则為地藏院中...

《佛学大辞典》 / 915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南山衣

四分律宗之法服,為南山道宣律师之流义所用者,有鐶鉤之袈裟也。见画像须知。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坚誓师子

释尊因位时,為金毛坚誓师子,念袈裟之德,故為猎师捨身。此说出报恩经七、贤愚经十叁坚誓师子品。报恩经七曰:「昔有一师子曰坚誓,身毛金色,有大威力,游行山泽,见一辟支佛,威仪清净,来亲近,常闻诵经。时有大猎师见师子身毛金色,欲剥其皮奉国王,乃案奇计剃头被袈裟,入山...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出世服

袈裟十二名之一。

《佛学大辞典》 / 8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袈裟

色之袈裟。律中禁青黄赤白之五正色,而许似青、似、木兰之叁不正色。似者即緇色,言如泥之色也。释门章服仪曰:「问:上引大乘中,被服染衣,未知何色成於如法?答:如经律中,通云坏色。故文云:当以叁种:青、、木兰,随用一坏,成如法色(坏者,言正色坏浊也)。(...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健陀穀子袈裟

健陀又作乾陀,香树名,穀子者果实也。即以健陀树果实所染之袈裟也。其色赤或多赤少,是為袈裟之本色。又以健陀為香之梵名,故云香染。见[健陀]条。穀或作壳,枳壳(Kaṇṭaka)之意。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7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鉢吒

Paṭṭa绢之大幅无条相者,谓為縵衣。又曰縵条,用以裹身者。有部毘奈耶二十叁曰:「织作鉢吒。」注曰:「言鉢吒者,谓是大[(畾/(冗-几+互))毛],与袈裟量同,总為一幅。此方既无,但言衣[(畾/(冗-几+互))毛]。前云衣者,梵本皆曰鉢吒也。此云縵条。」大日经叁曰:「鉢吒為裙。」同...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剎竿

长竿之上以金铜造宝珠焰形,以立之於寺前。剎者土田之义,以表梵剎,故名剎竿。又西国不别设幡竿,於塔上立竿柱(即九轮),竿头安置舍利,其义同土田,故亦名剎竿。竿之梵语,乃刺瑟胝(Yaṣṭi巴Raṭṭhi)也。见[金剎]条。联灯会要阿难章曰:「祖问迦叶云:师兄!世尊传金栏袈裟外...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六群比丘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以其颜貌粗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多贪痴,不受人语,住迦尸...

《三藏法数》 / 513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六善神

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金襴衣

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畾/(冗-几+互))毛]衣,黄金[(畾/(冗-几+互))毛]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於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闍波提,於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畾/(冗-几+互))毛],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931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条袈裟

叁衣之一。袈裟者。缝缀数条之布帛作长方之幅者也。安陀会横有五条。故名五条袈裟。其全体之大,若依四分宗则长四肘,即七尺二寸,广二肘,即叁尺六寸。见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一。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袈裟

又作赤衣,絳袈裟,赤絳衣等。根本毘奈耶叁十九,以青泥赤叁色為佛制之坏色,曰:「赤者谓树赤皮。」是為十诵律十五所谓之茜色,四分律十六等所谓之木兰色,非為纯赤色。故十诵律十五,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禁用青黄赤白五种之纯色,谓若得赤衣,应叁种净。毘奈耶杂事二十九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坏色衣

僧衣也。翻译名义集曰:「梵云袈裟,此云坏色衣,言非五方正色。」见[坏色]项。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坏衲

坏色之衲衣也。比丘之法衣以木兰等不正色染坏之,谓之坏。纳缀种种之杂片而造之,谓之衲。因而指比丘之袈裟或比丘,谓之坏衲。祖英集上曰:「坏衲之外皆清堕。」(此指迦叶尊者,為头陀第一,常着坏衲)。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宗喀巴

又名罗卜藏札克巴。西藏新志中曰:「宗喀巴生於甘肃省之西寧府,性慧敏。年十四,学於后藏札什伦布之西萨迦庙,已涉红教之流弊,忧吞刀吐火之幻术,不足為世益,誓洗其风。一日会眾,自换黄色衣冠,告眾曰:教主者,世世呼毕尔罕,以救人民。后得道於西藏之噶尔丹寺,此為黄教之始...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小五条

五条袈裟之小者。禪家之掛络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大童子

又云八大金刚童子,不动尊之使者也。八大童子仪轨曰:「一慧光菩萨,二慧喜菩萨,叁阿耨达菩萨,四指德菩萨,五乌俱婆誐,六清净比丘,七矜羯罗,八制吒迦,是等使者,四智四波罗蜜,為亲随顺大日教令故显现此形,围绕圣无动尊也。」 一、慧光童子,面貌少忿怒,着天冠,身色黄白...

《佛学大辞典》 / 612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覆肩衣

依南山之旧律家,则覆肩衣祇支為二物,覆肩衣為覆右肩者,祇支為覆左肩者,是比丘尼受持五衣中之二衣也。其本制兴於比丘尼。但智度论记佛,对阿难特听覆肩衣,别有缘由。又汉地之风,不好露体,故倣阿难,两用祇支与覆肩衣。遂製出缝合两衣而為褊衫者云。此以四分律以叁衣与祇支及...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修多罗

Sū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為綖。其餘经文谓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於理,合於机,故曰契。贯穿...

《佛学大辞典》 / 1194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军荼梨金刚曼荼罗

若欲受持军荼利法,应先画其像。徧身青色,两眼俱赤,揽髮成髻,其头髮之色,赤交杂,如叁昧火焱,张眼大怒,上齿皆露,以咬下唇,作大瞋面。有二赤蛇,两头相交,垂在胸前,仰头向上。其两蛇之尾,各穿像耳,尾头垂下至肩上。其二蛇之色,如黄侯蛇,赤间错,其像有。八臂手,...

《佛学大辞典》 / 536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