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条搜索结果

十六观门

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为未来世众生欲往生者,请佛世尊说其修行之法。故佛令其观彼依正之境,托境显性,了境唯心,即得往生。此十六观门所以说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依正者,依即阿弥阤佛所依之土,正即阿弥阤佛相好之身也。) 一、日观,谓正坐西向,谛观落日...

《三藏法数》 / 4349字 / 3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神通

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心,彻照无碍,故名神通。经云:妙胜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修习何法,得神通道?佛遂为说欲界中之通焉。 一、足不履地,谓身能飞行,履空如地,是为足不履地。 二、知人心命,谓能知他人之心,行善行恶,生善处恶处,是为知人心命。 叁、回眼千...

《三藏法数》 / 236字 / 3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大明王

大妙金刚经说八大菩萨现八大明王:一、金刚手菩萨现作降叁世,二、妙吉祥菩萨现作两臂六头六足之大威德金刚明王,叁、虚空藏菩萨现作大笑金刚明王,四、慈氏菩萨现作大轮金刚明王,、观自在菩萨现作马头金刚明王,六、地藏菩萨现作无能胜明王,七、除盖障菩萨现作不动尊金刚明王...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2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十圆通

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而有二十种者,谓诸菩萨及大罗汉,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难,于楞严会上,虽闻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旨,而未达圆通本根,请佛开示。如来于是问诸弟子,最初发心方便,令其各各...

《三藏法数》 / 3621字 / 17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种性自性

性即不迁变之义。此不迁变性,是如来之自性,故云性自性。(虽有七种之名,不出如来第一义心也。) 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乃是万善聚集之因也,此约圣而论。故经云:即叁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也。 二、性自性,谓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各有自性存于内故,...

《三藏法数》 / 437字 / 1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威音王佛

梵名Bhiṣmagarjitasvararāja,法华经常不轻品曰:「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劫名离衰,国号大成。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之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之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眾生,已后灭度。正法像法灭尽,后於...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1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不空罥索观音

梵名阿牟伽皤赊Amogha āṣa,译為不空羂索。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也。或列為六观音之一。此尊持不空之羂索,鉤取人天之鱼於菩提之岸,以此标帜而得名,羂索譬菩萨之四摄法,其羂索必有所获,故云不空。陀罗尼集经四曰:「阿牟伽皤赊,唐言不空羂索。」大日经疏曰:「羂索是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1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世间

过现未迁流谓為世,彼此间隔谓為间。有為法之别名也。一切有為法分类為叁种:一、阴世间,又名眾世间。阴者色受想行识之法也,十界之阴各各差别,各為阴世间。二、眾生世间,又名假名世间。假阴和合之上名為眾生者,上自佛界,下至地狱,各各差别也。叁、国土世间,...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1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代表一切药之种药也。药之效用為除病而表消灾之义,灌顶时二十种物之一,入於瓶中。慧琳音义叁十六曰:「药,依金刚顶经瑜伽说药梵名:婆贺拶囉一,婆贺禰缚二,建吒迦哩叁,碍哩羯囉拏四,勿哩答贺定,并西国药,此国无。即以此土所出灵药替之:伏苓一,朱砂二,雄黄叁...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明王

新译仁王经奉持品说,佛於未来世受持叁宝之处,使方菩萨护其国。而同经仪轨上引不空叁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以彼经之菩萨,配於本经之菩萨,说此菩萨一一有正法轮与教令轮之二身,正法轮现菩萨之真实身,教令轮现明王之忿怒身。於此加佛之自性轮身而為叁轮身。此叁轮...

《佛学大辞典》 / 843字 / 1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不空羂索观音

梵名阿牟伽皤赊Amogha āṣa,译為不空羂索。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也。或列為六观音之一。此尊持不空之羂索,鉤取人天之鱼於菩提之岸,以此标帜而得名,羂索譬菩萨之四摄法,其羂索必有所获,故云不空。陀罗尼集经四曰:「阿牟伽皤赊,唐言不空羂索。」大日经疏曰:「羂索是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1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清凉

臺山志曰:「臺山本名清凉山。」华严经疏云:「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郡臺山也。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名清凉。」参照次项。(CBETA註:即参照[清凉山]项)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忿怒

大明王也。秘藏记末曰:「以忿怒充智。」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持戒十种利益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