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āṁ,梵语名词之尾发南声者,是第六转属声,多言声也。表叁以上之数。演密钞二曰:「南者多声,即是等义眾义,如云佛駄南Buddhānāṁ,达磨南Dharmānāṁ,僧伽南Saṁghānāṁ。」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唐南岳石头山希迁,粤人,姓陈氏,闻曹溪六祖道风,师事之。六祖寂后,於罗浮山受戒。偶闻青原行思补溪席,又归从之。天宝初,往南岳南寺,於寺东大石上结菴居焉,时人尊之曰石头和尚。门人归崇者颇多,时江西以马祖為主,湖南以石头為主。年九十一寂,勅謚无际大师。见宋高僧传九...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释唯识叁十颂之十论师也。一、护法,梵云达磨波罗Dharma Pāla,南印度境,达罗毘荼国,建至城中帝王之子也。二、德慧,梵云窶拏末底Guṇamati,安慧之师也。叁、安慧,梵云悉耻萨末底Sthilamati又Sthīramati,糅杂集论持俱舍论破正理论為护法论师同时之先德,南印度境逻罗国人。四...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佛祖统纪於台宗立东土之九祖:第一祖龙树菩萨,第二祖北齐禪师,第叁祖南岳禪师,第四祖智者禪师,第五祖章安禪师,第六祖法华禪师,第七祖天宫禪师,第八祖左溪禪师,第九祖荆溪禪师。龙树菩萨虽生於印度,然北齐禪师,依其中观论承其旨,故取之為高祖。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慧安禪师,荆州枝江人。姓卫氏。唐贞观中,謁黄梅五祖,遂得心旨。於是徧歷名迹,至嵩岳,云是吾终焉之地。自尔禪者辐輳。神龙二年,中宗赐紫衣摩衲,尊以师礼。延入宫中,供养叁载。辞归嵩岳。是年叁月八日,闭户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二十有八。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U an-iṣad,一作优波尼沙土。吠陀后所出佛罗般摩那Brāhmana文学之末期,有附属於阿兰若迦Āraṇyaka部分之一大文学。谓之优婆尼沙曇。优婆尼沙曇,其数极多。其内容非一人之思想,其所说区区。今亘於全体而观其思想之倾向,论宇宙之本源,造化之本体,确立為印度思想根本之梵我不...
《佛学大辞典》 / 864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四十八卷。宋賾藏主集。為蒐罗南岳怀让以下数十人之语录者,可观南岳下禪风之至要典籍也。出於大明叁藏目录,阅藏知津四十二等。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Karṇasvarṇa,国名。南印度之境。周四千四五百里。国之大都城二十餘里,人多家富。伽蓝十餘所,僧徒二千餘人,习学小乘正量部之法。别有叁伽蓝,不食乳酪。遵提婆达多之遗训。见西域记十。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又云灵鷲山。佛尝居此。世俗所称鷲岭,灵山,皆指此而言。智度论曰耆闍崛山,即鷲头山,山顶似鷲,王舍城人因而名之。又王舍城南林中多死人,诸鷲常来食之,还集山头。时人遂名鷲头山,山最高大,多好林泉,圣人住处。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又作旃闍,战遮。婆罗门名。又名遮摩那。梵音Ciñca Mānavika。光明玄上曰:「若饥得食,病得差,狱得出,獼猴得酒。旃遮婆罗门饱食指腹,皆是世人畅情為涅槃尔。」此婆罗门女,名孙陀利,為腹盆而谤佛,佛九恼之一。兴起行经下曰:「佛告舍利弗:往昔阿僧祇劫前有佛名尽胜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以本国言文与外国言文互译也。亦作繙译。隋书经籍志曰:「汉桓帝时,有安息国沙门安静,齎经至洛,翻译最為通解。」说文曰:「译,传译四夷之言者,从言睪声。」李善註东京赋引作传四夷之语者。后汉书和帝纪註引亦作语。尚书大传曰:「越裳以叁象重九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南中叁教者,谓自齐朝已后,江南诸师,立此叁教,判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也。 一、渐教,谓佛说法,始自鹿苑,终至双树,从小至大,是名渐教。 二、顿教,谓佛最初为诸菩萨说华严经,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是名顿教。 叁、不定教,谓别有经,虽非顿、渐所摄,而明佛性常住,即胜鬘...
《三藏法数》 / 130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盐铁论曰:「古者无出门之祭。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舞像。」按俗於远处进香,谓之朝山。据文则此俗之兴由於西汉。西藏新志中曰:「其热心礼佛者,至不远千里而来拉萨,向达赖宫殿长跪,待达赖出。若得见者,荣幸无比,不吝献千百金;其不得见者,则望宫殿礼拜而回,...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马祖号也。六祖慧能有二大弟子:一為青原之行思,二為南岳之怀让。青原之法嗣有湖南,南岳之弟子有江西,禪法之盛,始於此二师云。江西名道一,以姓马氏而称為马祖,以振道於江西而号為江西。唐开元中习禪於衡岳让和尚,而得其心印。始自建阳之佛迹岭迁至临川,次至南康龚公山。大...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护持自己所得之善法也。又拥护佛之正法也。俱舍论二十五曰:「护法者,谓於所得善自防护。」无量寿经上曰:「严护法城。」佛菩萨觉世济人之道,无大有力者护之,则道将灭。故上自梵天帝释八部鬼神,下至人世帝王及诸檀越,皆保护佛法之人,称之曰护法。 又(人名)Dharma āla,...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天台所立之諦理。空諦,假諦,中諦也。昔北齐慧文禪师自记曰:我独步河淮,呼谁為师?若得经则以佛為师,若得论则以菩萨為师。乃入大经藏,烧香散花,反手执之,得龙树菩萨所造之中观论。开论读之,至观四諦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偈,恍然悟...
《佛学大辞典》 / 950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宋慈光院晤恩。高论尊者清竦之旁出,山外宗之祖也。初就志因学叁观之旨,道名大播。雍熙叁年入寂,寿七十五。稽古略四曰:「初天台宗,自唐德宗建中叁年荆溪尊者灭后,五传至清竦,竦有二弟子,曰义寂,曰志因。寂以教观之正脉传於义通,通传於四明之知礼,下竺之遵式,源源授受。...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赵州观音院从諗,南泉普愿之法嗣也。唐曹州人,姓郝氏,童稚於本州扈通院披剃,未受戒,便抵池阳参南泉,值南泉偃息。泉问曰:近离什麼处?师曰:近离瑞像院。曰:还见瑞像否?师曰:不见瑞像,祇见卧如来。曰: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沙弥。曰:主在什麼处?师曰:仲冬...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旧译曰龙树,新译曰龙猛。西域记八曰:「南印度那伽閼刺树那菩萨,唐言龙猛,旧译曰龙树。非也。」龙树之译名有叁:一、龙树(罗什译之龙树传),二、龙胜(般若流支译之顺中论),叁、龙猛(今之西域记)。嘉祥中论疏序会龙树与龙胜之名,贤首宗致义记上会龙树与龙猛之名,真言宗...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永明所说叁宗之第叁,立真如法性随缘,而缘起诸法之宗旨也。华严天台真言等之实大乘,皆為此法性宗。叁德指归一曰:「佛灭度后十有叁世,至龙树菩萨始用文字,广第一义諦。嗣其学者号法性宗,元魏高齐间有慧文禪师,默而识之。授南岳思大师,由是有叁观之学。」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梵语伴谈,又曰和南Vandana,或作那謨悉羯罗Namas-kāra,译為礼拜。恭敬之意,现於身相也。陀罗尼集经一曰:「那謨悉羯罗,唐云礼拜。」义林章四本曰:「若云伴谈,或云伴题,此云稽首,亦云礼拜,讹名和南。」西域记二曰:「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叁举手...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宋四明石芝晓法师,取异代同修净业之高德,立莲社之七祖。始祖庐山辨觉正觉圆悟法师(慧远),二祖长安光明法师(善导),叁祖南岳般舟法师(承远),四祖长安五会法师(法照),五祖新定臺岩法师(少康),六祖永明智觉法师(延寿),七祖照庆圆净法师(省常)。见佛祖统纪二十六...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天台一心叁观之法也。天台之观法,以吾人平常之心念,為所观之境,故别於华严之法界观,法相之唯识观等而称為心观。佛祖统纪(慧文传)曰:「佛以心观口授南岳。」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谓南叁诸家所通用之顿渐不定叁教也。玄义十曰:「出异解者為十意,所谓南叁北七,南地通用叁种教相:一顿二渐叁不定。」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四卷,北凉法眾译。说方等叁昧之法规。南岳大师依此经行方等叁昧,而证圆位。固之天台智者说方等叁昧行法一卷。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智慧广大,包含诸法故曰藏。五教章上曰:「一切诸法皆悉流入毘卢遮那智藏大海。」宗镜录十八曰:「一切眾生自心处内有八瓣,和合成莲华,此莲华中有正徧知海,是名毘卢遮那智藏,亦名莲华藏庄严世界海。」 又(人名)不空叁藏之讳。贞元释教目录十五曰:「大辩正大广智不空叁藏和...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Tukhāra,国名。西域记一曰:「出铁门至覩货罗国(旧曰吐火罗国误也),其地南北千餘里,东西叁千餘里。东阨葱岭,西接波刺斯,南大雪山,北据铁门。(中略)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叁月十五日解安居,斯乃据其多雨,亦是设教随时也。」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Jñātaka,南天竺国王名。龙树菩萨為此王作偈赠之。称為禪陀迦王偈。藏经中有龙树菩萨為禪陀迦王说法要偈。寄归传四曰:「龙树菩萨以诗代书,名為苏頡里离佉,译為密友书。寄与旧檀越南方大国王,号娑多婆汉那,名市演得迦。」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金刚界所立之秘法。金刚萨埵(中)、欲(东)、触(南)、爱(西)、慢(北),之五金刚菩萨也。一、金刚萨埵,谓一切眾生本有自性之六大。六大之体性坚固不变,故云金刚。萨埵译言有情,安之於中央者,以六大為诸法之根本体性故也。二、慾金刚,凡夫始遇阿闍梨,开示六大平等生佛...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唐江西道一禪师,為南岳让之法嗣,姓马氏,时称马祖。元和中諡大寂。传灯录六曰:「六祖能和尚谓让曰:向后佛法从汝边出,马驹蹈杀天下人。厥后江西法嗣布於天下,时号马祖焉。」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十卷,明释德清述。其自序曰:「歷览诸说,有所未愜者,独理观未见会通。故言句虽明,而大旨未畅。(中略)至万歷甲寅,以投老南岳,寓灵湖之万圣兰若。结夏时,粤门人超逸侍予最久,甘苦疾病患难,靡不同之。予感其精诚,因入室请益悬镜,触发先心,遂直笔成帙。较悬镜虽多,无非...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善财童子,南行至名闻国,於自在主善知识所,习算沙法门。自在主言曰:我先於文殊师利,习学书算字印等法门,入於工巧神通。知一切法门。常与十千童子在河渚上聚沙為戏,依此法门,得知世间书算界处等法乃至菩萨之算法。见六十华严经。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Deva,译曰天。如摩訶提婆之译為大天。提婆达多之译為天授是也。 又(人名)又作提波,菩萨名,译作天,后以一目施神,故曰迦那提婆Kāṇadeva,伽那者片目之义。或以一目授女子。本执师子国人,龙树之弟子,付法藏第十四祖也。提婆菩萨传曰:「提婆菩萨,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博识...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大迦叶之实名。法华文句一曰:「摩訶迦叶。此翻大龟氏。(中略)名毕鉢罗。或毕鉢波罗延。或睇毘犁(Sthavira),毕鉢罗树也。父母祷树神求得此子。以树名之。」梵Pi alāyāna。 又(植物)Pi ala,又作必鉢罗,庳鉢罗,树名。即菩提树。佛於此树下证菩提,故称菩提树。西域...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梵语曰伴谈Vandana,或曰伴题Vandi,译曰稽首。下头至地也。义林章四本曰:「若云伴谈,或云伴题,此云稽首,讹名和南。」行宗记一上曰:「头至地為稽首。」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弥陀為救济一切眾生而成就之名号也。此有四字之名号,有六字之名号。四字者為:「阿弥陀佛」,六字者為:「南无阿弥陀佛」。有重四字者,有重六字者。念持其名号,一心不乱,不杂餘念,则得无量无边之功德,所有罪障,亦得消灭。此外有以為本尊而礼拜之名号。九字之名号為南无不可...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Siddhānta,又作悉谈。智度论说四悉曇,悉曇者同於悉谈。悉檀,成就之义也。然古师或译曰宗或译曰理,又有译為成者。独南岳以悉為汉语,檀為梵语,施之义。见[四悉檀]条。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显体為名,名彰於外而号令於天下為号。名与号其体一也。此名号之目,虽通於诸佛诸菩萨。然以指弥陀之名号即南无阿弥陀佛為常。大乘义章二十末曰:「显体為名,树德為称。名称外彰,号令天下,说之為号。」法华嘉祥疏叁曰:「通即称号,号令天下,显化他之义。别即称名,名以定体,...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故住於空理与他无諍之禪定也。金刚经曰:「佛说我得无諍叁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离欲阿罗汉。」同略疏中曰:「无諍叁昧者,以其解空,则彼我俱忘。能不恼眾生,亦能令眾生不起烦恼故也。」智度论十一曰:「舍利弗,佛弟子中智慧第一。须菩提,於弟子中得无諍叁昧最第一,无諍叁昧相...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天台所立四种叁昧之一。不关於行住坐卧之四威仪,通於一切之事,随意起,而修禪定也。故復名随自意叁昧。止观二曰:「非行非坐叁昧者,上一向用行坐此既异上,為成四句,故名非行非坐。实通行坐及一切事,南岳师呼為随身意,意起即修叁昧。」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安置意於智慧而不动。十住论十曰:「诸佛安慧常不动。」往生要集指麾钞十五曰:「安谓安置,慧是智慧。」 又天竺论师名Sthiramati,解释唯识论之十大论师之一。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悉耻罗末底,唐言安慧,即糅杂集。救俱舍论,破正理师护法论师同时先德。南印度境,罗罗国人也...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在江苏江寧县南。据冈阜最高处。遥瞰大江。俯临城市。為金陵扼要之地。相传梁武帝时。有法师讲经於此。感天雨花。故名。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一顿教,二渐教,叁不定教也。齐朝已后江南诸师立此叁教,用以判释佛一代所说之法者也。顿教指华严经,渐教指阿含经至涅槃经等诱引之经,不定教谓不能配於顿渐二教之胜鬘经金光明经等。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得脱生死之苦也。法华经曰:「得脱叁界苦恼之患。」遗教经曰:「虽復出家犹未得脱。」心地观经叁曰:「口称南无叁世佛,得脱无暇苦难身。」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大迦叶之实名。法华文句一曰:「摩訶迦叶。此翻大龟氏。(中略)名毕鉢罗。或毕鉢波罗延。或睇毘犁(Sthavira),毕鉢罗树也。父母祷树神求得此子。以树名之。」梵Pi alāyāna。 又(植物)Pi ala,又作必鉢罗,庳鉢罗,树名。即菩提树。佛於此树下证菩提,故称菩提树。西域...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天台叁相承之一。又名今师相承。即以天台智顗為宗师,而立其次第相承也。摩訶止观一上所谓:「此止观者,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之法门。」云云。止观辅行一之一释之曰:「此止观以下,今师祖承也。」又曰:「若以智者為所指,应以南岳為父师,慧文為祖师,龙树為曾祖师。」即是。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唐洛阳荷泽寺神会。年十四為沙弥,謁六祖曹溪,居数岁,能得其旨,寻往西京受戒,唐景龙年中归曹溪。六祖灭后二十年间,曹溪之顿旨,南地沈废,嵩岳之渐门盛行京洛。乃入京,天宝四年定南北顿渐两宗,着显宗记,盛行於世。遂使嵩岳之门寂寞。肃宗上元元年寿七十五(高僧传九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又曰南岳。古支那之衡州。天台宗第二祖慧思居之。辅行一之一曰:「博物誌云:嵩高為中岳,属豫州。华山為西岳,属同州。泰山為东岳,属兗州。恒山為北岳,属冀州。衡山為南岳,属荆州。后开衡州,从山為名。」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叁种禪中第二出世间禪之四种:一、观禪,九想八背捨,八胜处,十一切处也。此四通观法相,故名观禪。二、练禪,四禪四空灭尽定之九次第定也。於上之观禪,虽得色无色之八定,而入於此,则有垢滓之间离,今欲纯熟而自初浅至后深,次第而入,中间无有垢滓之间杂,使不次第而為次第,...
《佛学大辞典》 / 432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释尊在楞伽山,悬记如来灭后,南天竺有大德比丘,名龙树。宣说大乘无上之法,初证欢喜地,应往生安乐国。出於楞伽经九(七卷经第六)。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修禪定之师也。善住意天子所问经曰:「天子问:何等比丘得言禪师?文殊师利答言:天子!此禪师者,於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禪师。」独孤及文曰:「间生禪师,俾以教尊。」叁教指归一曰:「修心静虑曰禪师。」毘奈耶杂事十叁曰:「经师律师论师法师禪师,不以同类...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齐朝已后,江南诸师,立左之叁教以判一代所说之法:一、渐教,谓自初转法轮至涅槃自小至大者。二、顿教,谓佛成道之初為诸菩萨说华严经者。叁、不定教,如胜鬘经及金光明经非顿渐之所摄别明佛性常住者。见华严玄谈四。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台家四种叁昧中,非行非坐叁昧之别名。天台為成四句曰非行非坐,南岳就实而曰随自意。随意之起,即修叁昧,不关於行坐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叁转者,一读為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本末究竟等,显假諦之义。相性体力等不同者,以為假諦故也。二读為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本末究竟等,如,显空諦之义。相性体力等,诸法皆如,一味平等者,以為空諦故也。叁读為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本末究竟如是,显中諦之义。此时如作想...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行者修行,万善万行也。六字者南无阿弥陀佛也。阿弥陀如来,使五劫间思惟,兆载永劫间修业所得之大功德,含有於一法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中。即所谓约行六字也。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手指所结之印也。陀罗尼集经二曰:「诵咒有身印等种种印法,若作手印诵诸咒法,易得成验。」 又古人多作印於指环上,亦如今人繫图章於扇柄上。取其便用故也。根本杂事曰:「佛听比丘畜印,以為记验。但不听着指环,及宝庄饰,许用钥石赤铜白铜牙角五种物作。又印有二种:一是大眾...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一虎丘山岌师之五教。二宗爱师之四时教。叁定林柔次道场慧观之五时教,是皆南地之诸师,故云南叁。一北地师之五时教。二菩提流支叁藏之二教。叁佛駄光统之四宗。四有师之五宗。五有人之六宗。六北地禪师之二大乘教。七北地禪师之一音教。皆北地之诸师,故谓之北七。见法华玄义十。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清源行思禪师之别号。师住吉州青原山。原為清源,禪书多作青原。六祖慧能下出青原南岳二大法统。青原之法流有曹洞。南岳之末流有临济。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