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3 条搜索结果

乾沓

又云犍沓,健沓惒,八部眾之一。乐神名。见[乾闥婆]条。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1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是名叁界。亦名叁有。欲界始从地狱上至六天。皆有六欲之情。通为欲界。色界总有四禅。合十八天。初禅梵天已上无有女形。色身清净故曰色界。非是散善所能惑也。要禅定得生其中。无色界有四天。此众生过去时厌患色碍。无边虚空叁昧生在其中。无有身形。但有...

《法门名义集》 / 127字 / 1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字文殊

以齿[口临]或体哩呬淫一字,為真言之文殊菩萨也。叁摩耶形,為於青莲华上载如意宝珠者。尊象為童子形。金色。半跏坐千叶白莲华上。左手执青莲华。其华上有如意宝珠。右手向外。五指垂下。作满愿之印。熙怡微笑。其首髻為一髻。故又称一髻文殊。以此菩萨為本尊而法,其法名一字文...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1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不动尊十四印明

此十四印者,立印轨,底哩经所说也。 一、根本印,独股印也。立印轨云:次结无动尊根本秘密印,二羽内相叉,轮轮各如环(名之曰内缚,以状佛心),二空(二大指)水(无名指)住侧,火峰(中指)住空面,是以二空指押二火二水也。二风(左右头指)合竪,印母之内缚者,佛心也。...

《佛学大辞典》 / 840字 / 1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丸香

种种之香以為丸者。建立曼荼罗仪轨,谓「以丁香,白檀,沈香,熏陆,龙脑香,荳丸,白芥子及苏合香,半為末,半為丸。丸以苏蜜之者。」是也。為护摩特烧而供养者。或谓表示总集烦恼。或為表示以智火烧尽烦恼云。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七七忌

中阴四十九日也。人死亡后,每七日营斋,佛事而追荐之,是云斋七。其第七追荐日称為七七忌。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1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藏

多罗藏。诠戒定二学随机破病。毗尼藏。唯诠戒学。摩德勒伽藏。唯诠慧学。亦名阿毗达摩藏。此叁藏约大小乘分为二藏。所谓声闻菩萨藏。

《法门名义集》 / 54字 / 1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梵行

梵者清净之义,断婬欲之法為梵行,即梵天之行法也。梵行则生梵天。智度论曰:「断婬欲天皆名為梵天,说梵皆摄色界,以是故断婬行法名為梵行,离欲亦名梵,若说梵则摄四禪四无色定。」同八曰:「有人行十善业道不断婬,今更讚此行梵天行断除婬欲,故言净梵行。」维摩经方便品曰...

《佛学大辞典》 / 335字 / 1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大黑天

梵语摩訶迦罗Mahākāla,译為大黑天,大黑神。或译為大时。显密二教之所说各异。密教谓為大日如来因降伏恶魔示现忿怒药叉主之形者,或有一面八臂。或有叁面六臂。繫人之髑髏以為瓔珞。可畏之相也。故古来以為军神而祀之。现今印度称其女体為迦梨Kalī(迦罗之女声也),以為大自在天...

《佛学大辞典》 / 940字 / 1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叁力

一、因力,宿世之善根力也。二、缘力,善智识之教诲力也。此因缘合,能起行。叁、意力,如理作意之力也。四、愿力,求菩提之力也。五、方便力,依法巧之力也。六、常力,常依法而之力也。七、善力,正之善根力也。八、定力,止成就之力也。九、慧力,观成就之力也。十...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1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二出

一竪出,圣道门自力之教,歷劫行而出生死者。二横出,净土门他力之教,不歷行地位,但念弥陀而生净土者。乐邦文类四择映辨横竪二出曰:「竪出者,声闻四諦,缘觉十二因缘,菩萨六度万行,此涉地位,譬如及第,须自有才学,又如歷任转官,须有功效。横出者,念佛求生净土...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1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尸陀林

又作尸陀林,尸多婆Slta-vana,尸多译曰寒,婆者林也。弃死尸之处是曰寒林。玄应音义七曰:「尸陀林,正音言尸多婆,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王舍城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同十八曰:「尸陀林。」有部毘奈耶杂事十四曰:...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1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平举

禪林之语。葬礼维不举啟请,直举南无萨怚他,曰平举。以不举啟请故亦不举摩訶梵,盖恐妨诸方人之结缘讽经也。东渐清规送亡式曰:「维平举楞严咒,不啟请,曰平举。」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国清寺

在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中。山有叁寺,在顶曰福林,在腰曰国清,在麓曰禪。国清具名景德国清寺。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勅為智顗禪师所创建。初智顗梦巖崖万重,侧有沧海,渺无涯际,泓澄在其下。一僧来伸手导顗登山,觉后语门人,皆答以会稽天台山。因而陈大建七年,遂入此山,隋开皇...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1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大乘七种大义

一、缘大,谓菩萨行大乘之法,由无量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行情。梵语多罗,华言契经。) 二、行大,谓菩萨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智大,谓菩萨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身同。口同。意同。戒同。施同。见同。是谓六同。等佛法。离诸慢争。故名敬。亦名质直心。

《法门名义集》 / 33字 / 1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须摩

Sumanā,又作,苏摩,须曼。花名。玄应音义叁曰:「须摩花或云苏摩华,其色黄白,亦甚香,不作大树,纔高叁四尺,四垂似盖者也。」慧苑音义下曰:「须摩花,此云悦意花。其形色俱媚,令见者心悦,故名之也。」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须摩,亦云苏摩。玄奘云善称...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1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中印度诸国

玄奘西域记曰:「中印度诸国曰波理夜呾罗,曰秣菟罗(原注亦谓叁波訶),曰萨他尼湿伐罗,曰窣禄勒,曰秣底补罗,曰瞿毘霜,曰堊醯掣呾罗,曰毘罗删拏,曰劫比他(原注旧谓僧伽舍),曰羯若鞠闍,曰阿踰陀,曰阿耶穆佉,曰鉢罗耶迦,曰憍赏弥(原注旧谓拘睒弥),曰鞞索迦,曰...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1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伊沙

聚落之名。华严经六十四曰:「聚落名伊沙。」探玄记十八曰:「依天竺,本名伊舍,此云旷野,亦名怖求。」慧苑音义下曰:「伊沙者,此云长直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七金山

须弥山周围七重之金山也。俱舍论十一曰:「苏迷卢Sumeru居中,次踰健达罗山Yugaṁdhara,伊沙多罗山Īśādhara,竭地洛迦山Khadiraka,苏达梨舍Sudarśana,頞湿缚羯拏Aśvakarṇa,毘怛迦山Vinataka,尼民达罗山Nemiṁdhara,(中略)前七金所成。」颂疏十一曰:「踰健达多,此云持...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1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八种粥

佛在迦尸国竹园,与诸比丘安居时,居士等作种种之粥施佛与僧。故有八种之名:一酥粥。以牛马等之酥,米粟煮為粥也。二油粥。以荏酥麻等之油,米粟煮為粥也。叁胡麻粥,取胡麻之子米粟煮為粥也。四乳粥,以牛马等之乳米粟煮為粥也。五小豆粥,以绿豆赤豆等米粟煮為粥也。...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1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二部经

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尼陀。阿波陀。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经名藏。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1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聚净戒

一切恶无不断。是摄律仪戒。一切善无不。是摄善法戒。一切众生无不度。是摄众生戒。此叁聚戒者菩萨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叁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贪欲。九不嗔恚。十不邪见。十地论中有五种十善。一者人天十善。二者声闻十善。叁者缘觉十善。...

《法门名义集》 / 136字 / 1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髻文殊

顶结一髻之文殊菩萨也。与五髻文殊,八髻文殊有别。文殊一字法时,则画此尊。见[文殊]条。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1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Śaṅkha,又作餉佉、伤佉、胜佉、儴佉、[目襄]佉、霜佉、胜伽、企罗、偿起罗。译曰蠃贝。玄应音义二曰:「儴佉,儴尔羊反。又霜伤二音,梵言餉佉,或言霜佉,此译云贝也。亦云珂,异名也。」同二十一曰:「佉,旧言霜佉,或言伤佉,又作餉佉,又作儴佉,梵音轻重声之讹转也。此...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Eḍavarṇa,龙名。羊色之义(名义大集,一六七)。伊,译言树。槃,译言叶。因於过去曾坏树叶,堕在龙中,故以為名,如Era attra之解,是别一龙也。出於探玄记十八。见[伊罗鉢龙王]条。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1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欢喜丸

又曰欢喜团。饼名。梵语曰摩呼荼迦。涅槃经叁十九曰:「酥面蜜薑胡椒蓽茇蒲萄胡桃石榴桵子,如是合,名欢喜丸。」大日经疏七曰:「欢喜丸,应以苏煮诸饼,糅以眾味及叁种辛药等,令种种庄严。」智度论十七曰:「佛告诸比丘:此耶输多罗,非但今世以欢喜丸惑我,乃往过云世时,亦...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1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