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条搜索结果

夏首

安居之初日也。圆觉经曰:「若经夏首叁月安居,当為清净菩萨止住。」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一夏九旬

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之九十日。為夏安居之日数。略曰一夏。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迦絺那月

又作迦提月,迦栗底迦月,羯栗底迦月,迦利邸迦月,迦剌底迦月,迦哩底迦麼洗Kārttika等。安居竟之明日,叁十日间,為比丘受迦絺那衣之时,故以之名月。但配月有新旧之别,南山旧译家,以四月十六日(阴历)為前安居之入日,故七月十五日為安居竟日,自其翌日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之...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安居

见[安居]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盂兰盆会

佛弟子目连尊者,见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问救法於佛。佛教於每年七月十五日(僧安居竟之日),以百种供物供叁宝。请其威,得救七世之父母。因起此法会。盂兰盆经曰:「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為作盂兰盆,施...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持犯

保持戒律谓之持,侵犯谓之犯。而戒律有止恶作善二门,故持犯各有二。二持者,一止持,保持五戒乃至具足戒等止恶之法,而防止叁业,谓之止持,二作持,保持安居说戒懺悔礼拜等作善之法而策励叁业,谓之作持。二犯者,一作犯,盲动叁业以触止持之法,即由作而為犯者。二止犯,怠慢叁...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灌腊经

般泥洹后灌腊经之略名。灌者四月八日之灌佛也,腊者七月十五日之盂兰盆也(此日為比丘安居之终日,故云腊)。佛依阿难之问,说灭后於此两日可设斋会者。一卷,西晋竺法护译。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 《般泥洹后灌腊经》

商诺迦缚娑

Śāṇakavāsa,又作Śāṇavāsa,旧云商那和修、舍那和修、舍那波私,阿难之弟子也。商那,商诺迦為衣名。世世着设诺迦衣,因以為名,设诺迦衣,此译麻衣,旧云胎衣者,义翻也。西域记一谓彼在先身中以设诺迦草续成為衣,於解安居日持施眾僧。以此福力,於五百身中阴生阴常服此衣,今世...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八种粥

佛在迦尸国竹园中,与诸比丘一处安居。尔时,诸居士作种种粥,持诣竹园,以施佛僧。故有八种之名。(梵语比丘,华言乞士。居士者,清净自居也。) 一、酥粥,酥粥者,谓以牛马等酥,和于米粟,煮为粥也。 二、油粥,油粥者,谓以荏酥麻等油,和于米粟,煮为粥也。 叁、胡麻粥...

《三藏法数》 / 271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王舍城结集

佛灭之年,五百大阿罗汉等相会。於摩揭陀国王舍城外,毕波罗窟Pi ala或七叶窟Sa ta ārṇi而安居。此时阿难诵经藏,阿那律诵律藏,期於世尊之遗法不生违见。此即第一结集,又云五百结集。此结集后世传说甚多,或言有窟内窟外之二派,有上座大眾之异见。遂由此传说之无根据,生...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钵刺婆刺拏

Pravraṇa巴Pavāraṇā,译曰随意自恣。当安居之末日,使他随意於见闻疑叁事,举发安居中自己之过罪,以為忆念懺悔云。旧译云自恣。使他恣举己愆也。寄归传二曰:「凡夏罢岁终之时,此日当名随意,即是随他於叁事之中任意举发说罪除愆之义,旧云自恣者义翻也。(中略)鉢刺婆刺拏译為...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二种戒

此非据戒之项目数,乃就戒之特质而区分之也。一作持戒,二止持戒,戒之所以成立,在於防止恶行,称為止持戒者,即以戒本所列者為根本。止恶之理想在於作善,教以积极的行為者,亦名為戒,此為作持戒。如半月说戒,叁月安居之规定是也。 又一出世间戒,沙弥之十戒,比丘之具足戒也...

《佛学大辞典》 / 479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眾圣点记

持善见律毘婆沙之师资相传也。佛入灭以来每岁安居竟记一点,故名眾圣点记。出叁藏记十一善见律毘婆沙记曰:「仰惟佛世尊泥洹已来年载,至七月十五日受岁竟,於眾前谨下一点,年年如此。感慕心悲,不觉流泪。」歷代叁宝记十一曰:「外国沙门僧伽跋陀罗,齐言僧贤(善见律译者),师...

《佛学大辞典》 / 515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夏中

谓夏安居间之九十日也。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上臈

臈字正书為腊字。原出於僧腊戒腊。出家受戒,竟一夏(夏期叁月之安居)為一腊,竟二夏為二腊,因而数僧之年。谓生年曰世寿,谓出家受具后之年曰法腊。又僧中之席次,依此腊数而定高下,谓之腊次。僧史略曰:「所言腊首,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从四月十六...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安居

南山旧律谓五月十六日已后之叁月,义净新律谓六月十六日已后之叁月。见[安居]条。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作持戒

区分戒為二种:一作持戒,二止持戒。前者积极的命行,某行為后者命禁止也。即不杀不偷等之戒谓之止持戒,作说安居之善事為作持戒。又称止持门作持门,诸恶莫作為止持门,眾善奉行為作持门。但此区别,戒本中非一一分类者,区别戒本与犍度也。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法腊

腊者岁末祭神之名。即以為岁末之称。比丘受戒后,每年夏行叁月安居,其安居竟,即為比丘之岁末,谓之法腊。又名夏腊,戒腊。比丘為出俗者,故不以俗年算之,必数此夏腊。以法腊之多少定比丘之坐次,谓之腊次。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

四十卷,唐义净译。书受戒安居之大事。其他说些细之杂事者。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比丘尼八归敬戒

比丘尼当守之八法也。百夏之比丘尼当礼初受戒之比丘。不得骂比丘。不得说比丘之罪及其过失。当从大德之僧受具足戒。尼,犯僧残当从僧懺悔。每半月宜受僧教诫。宜从比丘叁月安居,夏满宜诣僧中求自恣之人。以上八法谓之比丘尼之八敬法。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又作臈。岁终祭神,汉谓為腊。因而比丘受戒后,终叁旬之安居,名為腊。取岁终之义也。出家之年岁,与俗异,以受戒以后之安居数為年次也。故有戒腊夏腊法腊等称。玄应音义十四曰:「腊力盍切,案风俗通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曰腊。腊猎也,猎取禽兽祭先祖也。此岁终...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自恣日

安居之竟日也。见[自恣]项。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二十犍度

一,受戒犍度,说受戒之法,故名。二,说戒犍度,说每月说戒懺悔之法,故名。叁,安居犍度,说每年自五月(旧律),六月(新律)。安居之法,故名。四,自恣犍度,说夏安居竟日,使比丘随意举他所犯之罪而懺悔之之法,故名。五,皮革犍度,就比丘着皮革说其法非法,故名。六,衣犍...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受新岁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安居之竟日,佛命目犍连召集叁千大千世界安居之阿罗汉,行自恣之法。此经与同法护译之受岁经经目相似,其说明则大异。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 《佛说受新岁经》

结制

谓结一夏九旬安居之制度。即為安居之行也。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安居

一卷,唐义净译。明安居之事。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二十犍度

犍度為梵语Khaṇḍa,译作章篇。戒律,於作持门之戒,区别為二十类。四分律叁十一卷至五十叁卷。编集之為二十篇。如受戒犍度、说戒犍度、安居犍度、自恣犍度、皮革犍度、衣犍度、药犍度、迦稀那衣犍度、俱睒弥犍度、瞻波犍度、呵责犍度、人犍度、覆藏犍度、遮犍度、破僧犍度、灭諍犍...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五藏

佛灭之年,安居时,大眾部之眾,在窟外结集法藏而為五藏。见[藏]条。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安居

一夏九旬之安居也。行事钞上之四曰:「由夏中坏行义多招讥復重故。文云:自今已去听叁月夏安居。」见[安居]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小乘二部

小乘之分派,诸说不定,今记其梗概,有二部四部五部十八部二十部之五种。但四部五部為以戒律為本之异说,二部,十八部等则正為宗义之分派也。二部即上座部大眾部。此有二种:一為结集之异同,非宗义之别称。佛灭度之年,夏安居中於窟内与窟外两处结集叁藏。窟内以上座之耆宿多,故...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贝叶

贝多罗叶也。印度之人以写经文。慈恩寺传叁曰:「经叁月安居中集叁藏讫,书之贝叶,方徧流通。」唯识枢要上本曰:「虽文具传於贝叶,而义不备於一本。」见[贝多罗]条。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鉢和罗

Pravārana,又作盋和罗,鉢和兰。玄应师之说,安居竟谓為自恣日。即七月十五日也。此日供养叁宝之饭食,谓為鉢罗,译曰自恣食。宗密师之说,鉢和罗為鉢多罗之误。玄应音义五曰:「鉢和罗,亦言鉢多罗,梵音讹转,此云自恣食也。」盂兰盆经曰:「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鉢和罗饭。」...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师雨

师為法师,雨為雨安居,即夏腊也,谓某师之夏腊若干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师雨,谓雨安居也,言师若干夏腊也。」即言师之法腊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欢喜日

佛欢喜之日。即七月十五日安居竟之日也。至后世凡十五日谓之欢喜日。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义净

唐京兆大荐福寺义净叁藏,咸亨二年,年叁十七、发足取路南海趣印度,经二十五年,经叁十餘国,天后嗣圣元年,还洛阳,天后亲迎於上东门外,置所齎梵本於佛授记寺。初与于闐之实叉难陀共译华严经,后於长安福先寺及雍京西明寺自译最胜王经等二十部。和帝神龙元年,於洛阳内道场译孔...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二持

戒之二方面也:一、止持,止者制止,制止身口意,不為诸恶行,故曰止。五戒八戒等是也。依止而保持戒体曰止持。二、作持,作者造作,策励身口意,造作诸善业故曰作,如说戒安居布施礼拜等是也。依作而保持戒体曰体持。见行事钞持犯方规篇。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智顗

天台大师,名智顗,字德安,姓陈氏,其母梦吞白鼠而生师。卜者曰:白鼠者,龙所化也。七岁,喜往伽蓝,僧口授普门品,一徧成诵。十八岁就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岁受具。初从慧旷学律,兼通方等诸经。陈文帝元嘉元年时,思禪师止光州大苏山,师往顶拜。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

《佛学大辞典》 / 788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睹货罗

Tukhāra,国名。西域记一曰:「出铁门至覩货罗国(旧曰吐火罗国误也),其地南北千餘里,东西叁千餘里。东阨葱岭,西接波刺斯,南大雪山,北据铁门。(中略)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叁月十五日解安居,斯乃据其多雨,亦是设教随时也。」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鉢刺婆刺拏

Pravraṇa巴Pavāraṇā,译曰随意自恣。当安居之末日,使他随意於见闻疑叁事,举发安居中自己之过罪,以為忆念懺悔云。旧译云自恣。使他恣举己愆也。寄归传二曰:「凡夏罢岁终之时,此日当名随意,即是随他於叁事之中任意举发说罪除愆之义,旧云自恣者义翻也。(中略)鉢刺婆刺拏译為...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新岁

谓夏安居竟之翌日,即七月十六日(旧律)是比丘之新年元旦也。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坐夏

安居之异名,坐夏安居也。西域记二曰:「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两安居。前代译经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见[安居]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四时之一。谓夏期叁个月间之安居行也。见[安居]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安居

安居之终日。即七月十五日(旧译家),或八月十五日(新译家)。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叁节放生

岁末与安居竟及父母之忌辰也。圭峰盂兰盆经疏曰:「儒则四时杀命,春夏秋冬。释则叁节放生:一岁终,二夏满,叁忌辰。」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普回向

禪林夏安居中行楞严会,每日粥罢集眾诵楞严咒毕,楞严头举普回向之偈,大眾同声念,普回向之偈,真歇禪师所製,勅修清规楞严会载之。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作犯

对於止作两持而有止作两犯。作杀生偷盗等之恶事而犯所受之戒,谓之作犯;不作布萨安居等之善事,谓之止犯。行事钞中四曰:「犯由作成,故曰作犯,此对作恶法為宗。」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夏末

安居之终。

《佛学大辞典》 / 6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夏竟

安居终之日也。旧律為七月十五日,新律為八月十五日。见[安居]条。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白夏

安居中日日警告大眾而劝精进也。行事钞上四之二曰:「安居上座於一切僧集时、食时、粥时、浆时,应白言:尔许时已过,餘有尔许时在。若行此等行法者,是名僧父母,亦名僧师。」同资持记曰:「於小食上维那打槌告云:白大眾,安居已过一日,餘有八十九日在。当勤精进,谨慎莫放逸...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结夏

行夏安居也。结者结成之意。资持记上四之一曰:「立心止住,名為结耳。」荆楚岁时记曰:「四月十五日,天下僧尼就禪剎掛搭,谓之结夏。」见[安居]条。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急施衣

安居竟所施之叁衣,施主有事故,不得待竟日,於其以前施与安居僧者。安居竟十日已前许受之。捨堕罪中有过前受施衣过后畜戒。见行事钞中二。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雨期

谓夏叁月也,见[安居]条。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过夏

安居经过九十日也。碧巖录曰:「且在这里过夏。」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受日

比丘於安居中依父母之病缘或自己无已之事缘,要外出时,行其作法以受暇日,名曰受日。其法以七日為程度,七日尽,尚要受日者,则改受之。见行事钞上四之二。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法岁

又云夏腊。自四自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一夏九旬之安居既竟,即為比丘一法腊。如言法岁几何等?释氏要览曰:「夏腊即释氏法岁也。」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解夏

七月十五日(旧律)或八月十五日(新律),解夏安居之制也,又曰解制。此日行所谓自恣法。佛说解夏经,佛说受新岁经,佛说新岁经,说其法。岁华纪丽曰:「眾僧解夏。」禪苑清规解夏曰:「七月十四日晚,念诵煎汤,来日昇堂,人事巡寮煎点,同结夏之仪。」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夏解

安居之终日。七月十五日。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破夏

安居也,不守安居禁足之制,出法界而外游也。行事钞上之四曰:「准此结成者,从初去日即须劝觅安身处,若未得已来虽经宿不破夏,以非轻心故,反前不觅则破安居;若得住处夏法随身,亦不得无缘出界,便破夏也。」 又(杂语)半夏之时也。五灯会元曰:「义玄禪师半夏上黄檗山,住...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夏坐

又曰坐夏,夏安居也。法显传曰:「度陇至乾归国夏坐。」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

夏满

安居满之日也。

《佛学大辞典》 / 8字 / 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