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以和合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在见道以上之圣者。二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属於见道以前之凡僧。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二、口和敬,同讚咏等之口业也。叁、意和敬,同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五、见和敬,同空等之见解也。六...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一音者,佛之音声也。盖众生缘有浅深,根有利钝,故于一音之中,同听异闻。若是人天根器,则闻佛说五戒十善之法;若是声闻根器,则闻佛说四谛之法;若是缘觉根器,则闻佛说十二因缘之法;若是菩萨根器,则闻佛说六度等法;各得解了。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
《三藏法数》 / 289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王舍城有大长者,新造屋舍,请佛供养,即以布施,而白佛言:“世尊!自今已后,入城之时,洗手洗钵,恒常来此。”其后寿尽,生于天上,乘天宫殿,来诣佛所,佛为说法,得须陀洹。比丘白言:“以何因缘,得生于天?”佛言:“昔在人中,造新屋舍,请佛布施。由是善业,上生天宫,遂于我...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16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尔时,世尊经于少时,住象头山,次第渐欲向王舍城,游历而行。是时,去彼优娄频螺聚落,未几至王舍城,其间有一旧仙人居林苑处所,名曰法雨。而其法雨林内,有旧仙人草庵,其中常有五百苦行道人而住,悉得五通,并皆年老,久修梵行,头白少毛,齿缺背曲,身体皮肤,多有黑黡,咽喉...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6598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快目王以仁慈治世,行布施,修佛道。敌国之王闻之,使盲目婆罗门来乞王眼。王喜,剜两眼着掌中,立誓曰:我以此眼用於布施,誓求佛道,若审当成佛道,则此婆罗门得我此眼,即当用视。作此誓已,以眼安婆罗门眼眶中,寻得用视。时天帝来问王曰:汝今剜眼苦痛如是,有悔恨瞋恚不?王...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Ḍāna,又曰檀,檀那。译曰布施。六波罗蜜之一。 又(杂语)量目名。译曰一銖。见大乘法数二。 又(术语)阿陀那(Ādāna)之略。阿赖耶识之异名。楞严经五曰:「陀那微细识。」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尔时,王舍大城之中有一长者,名迦兰陀,国中大富,多有资财,丰饶驱使,乃至其家,犹如北方毗沙门宫,一种无异。其迦兰陀竹林处所,是彼长者自己之物,去城不远,乃至堪为善人居处。彼园中有诸求道人,来去居住,其道人名阿耆毗伽(隋言邪命)。 (迦叶遗师作如是说:“尔时,四...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1054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释迦先世為瓦师,名大光明。智度论叁曰:「释迦文佛,先世作瓦师,名大光明。尔时有佛,名释迦文。弟子名舍利弗,目犍连,阿难。佛与弟子,俱到瓦师舍一宿。尔时瓦师,布施草坐、灯明、石蜜浆、叁事,供养佛及比丘僧,便发愿言:我於当来老病死恼五恶之世作佛,如今佛,名释迦文。...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一、不活畏,谓初学菩萨,虽行布施之行,而不能尽己所有,又恐自己不能过活,是名不活畏。 二、恶名畏,谓初学菩萨,虽欲与众生同事而摄化之,入诸酒肆等,恒惧讥谤,不得似大菩萨安行自若,是名恶名畏。(同事者,同其所作,即酒肆等事也。若大菩萨证果之后,以同事摄诸众生,...
《三藏法数》 / 279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昔昼闇山中,多诸贤圣隐居众僧。诸方国土,闻彼山名,供养者众。有一长者,将诸眷属,往送供养。有一贫穷乞索女人,作是念言:“今诸长者,送供诣山,必欲作会,我当往乞。”便向山中。既到山已,见向长者,设种种馔,供养众僧,私自思惟:“彼人先世修福,今日富贵,今复重作功德将...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763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佛往昔為长寿王,广行布施,邻国之贪王来伐之,誓不与战,与长生太子共逃出。后愍贫人来乞王身,随之见贪王。王即杀之。被杀时,遗命长生太子,慎勿报怨,太子奉遗命,乃止报。见佛说长寿王经,中阿含十七,长寿王本起经。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又名叁轮清净偈。叁轮者,能施,所施,施物也,清净者,於此叁轮无念无所得也。心地观经所谓:「能施所施及施物,於叁世中无所得。我今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是也。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一、福德门,福德门者,谓布施、持戒、忍辱等,是为福德门。入福德门,则一切罪业皆除,所愿皆得也。 二、智慧门,智慧门者,谓了知一切诸法即是实相,是为智慧门。入智慧门,则不厌生死,不乐涅槃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97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舍利弗遇此乞眼婆罗门退失大乘者。智度论十二曰:「如舍利弗於六十劫中,行菩萨道欲渡布施河时,有乞人来乞其眼,舍利弗言:眼无所住,何以索之?若须我身及财物者,当以相与?答言不须汝身及财物,唯欲得眼。若汝实行檀者,以眼见与。舍利弗出一眼与之。乞者得眼,於舍利弗前嗅之...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又作苏陀沙拏,旧作须大拏,须达拏,须提梨拏。译曰善牙,善施等。释迦如来因位时,為叶波国太子,行檀波罗蜜时之名,又名须提梨拏,译曰好爱。太子须大拏经曰:「如来往昔為叶波国太子,好施。应敌国来求而与以国宝白象,父王怒,放之檀特山。太子携一妃二子至山中,后復施与之於...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一、临门叁车,临门叁车,喻小乘权教也。谓法华经譬喻品中,叁乘之人,于火宅门外,索羊鹿牛叁车,求出火宅,以喻叁乘之人,依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修行,得出生死,是名临门叁车。(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
《三藏法数》 / 225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给孤独园之略。祇园精舍所在之处。给孤独者,须达多之译名。此园為须达长者所布施,故曰给孤独园。见[给孤独园]条。又,后世养老院,孤儿院之类。南史梁武帝纪,普通二年春,詔置孤独园以恤孤幼。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Dāna,又作陀那。译曰施。陀那鉢底Dāna ati,译曰施主。遂略称施主為檀那或檀越。慧琳音义上曰:「檀,具云檀那,此云施。」寄归传一曰:「梵云陀那鉢底,译為施主。陀那是施,鉢底是主。」翻译名义集曰:「要览曰:梵语陀那鉢底,唐言施主,今称檀那。讹陀為檀,去鉢底留那也,...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一切布施等之行,不得悉名為波罗蜜多。必具最胜,方成波罗蜜多也。一、安住最胜,安住於菩萨之种性也。二、依止最胜,依止於大菩提心也。叁、意果最胜,悲愍一切之有情也。四、事业最胜,具行一切之事业不限於一行也。五、巧便最胜,住於无相智了达一切法如幻而离执着也。六、迴向...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又曰无遮大会。不择贵贱上下。会一切之人而以物施与之也。约五年行一度。维摩经菩萨品曰:「我昔自於父舍设大施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期满七日。」注曰:「什曰:大施会有二种:一不用礼法但广布施,二用外道经书种种礼法祭祀,兼行大施。生曰:婆罗...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佛於毘耶离国菴摩罗树园对宝积童子说十七种之净土:一、直心,是菩萨之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諂之眾生,来生其国云云。二、深心,叁、大乘心,四、布施,五、持戒,六、忍辱,七、精进,八、禪定,九、智慧,十、四无量行,十一、四摄法,十二、方便,十叁、叁十七品,十四、迴向心...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智度论五十四所谓,示者為示人之好丑善不善,应行不应行也。如生死為丑,涅槃為好,分别叁乘,分别六波罗蜜,如是等名示。教者言汝捨恶行善,是教也。利者谓未得善法之味故心则退没,為说法引导而言,汝於因时勿求果,汝今虽勤苦,然报出时得大利益,导之以利,故名為利。喜者谓随...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一、福足,谓佛于因中,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之福,今于果上,成就应身,相好圆满,万德庄严,是为福足。 二、慧足,谓佛于因中,由修般若妙慧,成就法身,圆极真常,满菩提果,众智庄严,是为慧足。(梵语菩提,华言道。)
《三藏法数》 / 101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有阿罗汉常入龙宫食已,以鉢授沙弥使洗,鉢中有残食数粒,沙弥嗅之大香,食之甚美。便作方便入师绳床下,以两手捉绳床脚,其师去时与[绳床]同入龙宫。龙言此未得道,何以将来?师言不觉。沙弥得饭食,又见龙女身体端正,香妙无比,心大染着,即作恶愿。我当作福夺此龙宫殿。龙言后...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