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条搜索结果

平等性智

如来四智之一。凡夫第七识之我见,转而得此智慧,以证自他平等之理,对於初地以上之菩萨,现他受用之身土,常行大慈大悲之化益也。心地观经二曰:「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他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各為平等性智。」佛智论叁曰:「平等性智者,谓观自他一切平等,大慈...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法全

慧果和尚影像之傍,有童子侍立,是法全童子也,童子之纪传不详。相传天稟颖悟,果公入寂后,剃髮学道,号青龙之法全阿闍梨,製作之诸轨,称為青龙之仪轨。受胎藏界於慧果之弟子法润,智满,息怤,造玄,及日本宗叡,徧明,圆载,圆仁,圆珍等从之受法。稟金刚界於慧果之弟子义操,...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赡部光像

以赡部檀金所造之佛像,给孤独长者作之。安置於大眾之上首。有部尼陀那五曰:「若佛世尊自居眾首為上座者,便有威肃,眾皆严整。世尊不在,即无上事。是时给孤独长者来至佛所,礼双足已,退坐一面。而白佛言:我今欲作赡部影像,唯愿听许。佛言:应作。」寄归传四曰:「言赡部光像...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类境

境者,八识所变之相分也。此相分有叁类:一、性境,性者,实体之义,自实之种子而生,有实性,自维持实性,不随能缘之心,能缘之心,不过為彼之自性,以现量而量知者,此之谓性境不随心。第八识与眼识等五识之全部相分及第六识之一部相分是也。二、独影境,如第六意识浮龟毛兔角之...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铸像之始

增一阿含经二十八曰:「波斯匿王,闻优填王彫像,乃以紫磨黄金造佛像,亦高五尺,时阎浮提内始有二像。」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五曰:「若佛世尊自居眾首為上座,便有威肃,眾皆严整,世尊不在,即无上事。是时给孤独长者来至佛所,礼双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我今欲造赡部...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唯一神道

日本神道之一派,两部神道之对。神代不混外教,纯粹相续之意,其教相亦有用天台真言之教理仪式者。其言曰神道者根本也,儒教者,枝叶也,佛法者,华实也。故依世间显露之浅义,别佛為本地,神為垂迹,依隐幽之密义,则神為本地,佛為垂迹也。如真言之秘密,单為秘密而浅,神道之密...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十玄门

又曰十玄缘起。华严宗所立。示四种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者。通此义,则可以入华严大经之玄海,故曰玄门。又此十门互為缘而起他,故曰缘起。至相大师,承杜顺之意,创说於十玄章,贤首於五教章中卷敷演之。但次第不同。然贤首更於探玄记一说十玄,稍异於此,清凉全依之。 一,同...

《佛学大辞典》 / 1469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唯识中道

法相宗所立。一切万有,唯识所变,而非有非空之中道也。徧计所执者,以情有故為非空,以理无故為非有,依他起性者,以非有故為空,以似有故為有,圆成实性者,以真空故為非有,以妙有故為非空。就此一法上而论,非有非空之二义并存,是称一法中道。今叁性对望而论,现於虚妄认识上...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行相

心识各自固有之性能,谓之行相。心识以各自之性能,游行於境相之上,又行於所对境之相状,故名行相。唯识论二曰:「识以了别為行相故。」心识对於事物之境时,必现其影像於心内,如镜之於物指其心内之影像而谓之行相。唯识述记叁本曰:「相者体也,即谓境相,行於境相,名為行相。...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十缘生句

一、幻,幻术师所作之种种相貌也。二、阳炎,热空尘等因缘和合,於旷野之中现水相者也。叁、梦,睡眠中所见之种种境界也。四、影,镜中之影像也。五、乾达婆城,蜃气映日光於大海上现宫殿之相者也。六、响,深谷等中依声而生之声也。七、水月,水中所现之月影也。八、浮浪,水上所...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影像

物体遮光线而生之形也,形虽可见而体為空,以喻诸法之无自性。圆觉经曰:「此菩萨及末世眾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又妄识分别,於心上现种种之相,名為影像。是犹如镜面水上之影像也。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二种行相

此行相有俱舍唯识之异义。俱舍以许直缘心外之境,故心外之境為所缘,心内之行相即所缘也。唯识不许直缘心外之境,必於心内现影像,以之為所缘更起能缘之相,申言之,即心内有能缘所缘之二相,所缘名相分,能缘名见分,而此见分即行相也。然则由唯识观之,则我為见分行相,俱舍為相...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梵字。Ch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车、绰、撦、捙、瑳、[奢多]。其字义说者不一。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曰:「称磋字门,一切法影像不可得故。」大日经二曰:「车字门,一切诸法影像不可得故。」是由梵语车野Chāyā,有影之义,故有此说。新华严经七十六曰:「唱车字时...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五种旗旛

有部尼陀那五曰:「给孤独长者,来至佛所而白佛言:我今欲作赡部影像,唯佛听许。佛言应作。欲安旛盖,佛言随意。时彼长者不知欲造何旛。佛言:有五种旗旛:谓师子旛,莫羯罗旛,龙旛,揭路荼旛,牛王旛。」(已上為供具之幡)。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南山叁观

四分律宗南山所立:一、性空观,阿含经所说小乘之观法也。观诸法為因缘生,性空无我也。许因缘生之相许為实有而观性之空无,故名性空观。二、相空观,般若经所说大乘之初门也。观诸法之相為空也。视為有实之相,尚為凡夫之妄见,如实无其相,而指空华為实有也。此更进而空无诸法之...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玄门无碍十因

诸法何故事事无碍。一唯心所现故,诸法之本原,非有别种,為自唯一如来藏心缘起之差别法,故彼此必有可和融之理。二法无定性故,诸法為如来藏心之缘起法,原无一定之自性。故有彼此和融之理。叁缘起相由故,缘起之法,不得单独保体,必為相由而仅成体者,故随而有可和融之理。四法...

《佛学大辞典》 / 314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毗婆舍那叁行

梵语毗婆舍那,华言观。谓以寂静之慧,观察根尘内外诸法,令叁昧成就,进趣菩提,故行有叁焉。(根者,即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也。尘者,即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相,相即观境也。谓修观之时,于此心观之中,分别了知叁昧境界之相...

《三藏法数》 / 220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五大色

地大為黄色。是增味之义也。眾色加黄色,则其色必增光。徧於诸色而不违背,不失其性,是即色法之中义也。徧於眾色而黄色不违,故不失本之自体。示坚固不坏之性。如彼字徧於诸意而不失自体,是故黄色為金刚不坏之地大色,本不生及安住不动与黄色相应法尔之道理也。次水大為白色。白...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镜像

见有而无有,譬之镜中之影像。般若经十喻之一。智度论六曰:「如镜像,实空不生不灭,誑惑人眼。一切诸法,亦復如是。空不实不生不灭,誑惑凡夫人眼。(中略)诸法因缘生无自性,如镜中像。」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行解

心识游行所对之境而解了之也。俱舍光记一之餘曰:「言行解者,唯是心等作用差别。(中略)作用名行解,影像名行相。」 又修行与知解。释氏要览下曰:「宗鑑录云:禪僧行解有十。」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缘影

又曰缘气,缘事。是為心识四分中,见分缘虑外尘而生之外尘影像,故谓之缘影。為见分缘虑外尘之气分,故曰缘气。是非能缘之心性,而為所缘之事相(即四分中之相分),故曰缘事。缘影有二种:五识及五因缘之意识,缘外之五尘时,心内所现之色声等是一也。又五后之意识,独类之意识,...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十六行相

於苦集灭道之四諦各浮四种影像於心而解了之也。见俱舍论二十六,法界次第中之下。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Cha,又作攃,车。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一切法影不可得之义也,不覆欲之声也,其义自Chāyā(影)语得之。金刚顶经曰:「嗟字门一切法影像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嗟字时,不覆欲声。」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祖像

开祖之影像

《佛学大辞典》 / 6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十种广大智

一,知一切眾生心行智。二,知一切眾生业报智。叁,知一切佛法智。四,知一切佛法深密理趣智。五,知一切陀罗尼门智。六,知一切文字辩才智。七,知一切眾生语言音声辞辩善巧智。八,於一切世界中普现其身智。九,於一切眾会中普现影像智。十,於一切受生处中具一切智。见唐华严经...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本质

如眼识之缘色境,眼识所现之影像(即相分)外,别有阿赖耶识种子所生之实质色法。為其影像之所托者,是曰本质。如意识浮空华兔角之相,惟有影像而无所托之本质,故谓之独影境。唯识述记六末曰:「除影外别有所托名本质。」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带质境

叁类境之一。如第六识缘五根五境,第七识缘第八识,自心所现之相分带本质之实体,犹如镜中所现之影像带持镜外之实物者。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