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 条搜索结果

梵网经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略称。梵网经本与[华严经]同部,悉翻之,则有百二十卷六十一品,罗什叁藏於长安译诸经论於最后译出经中专明菩萨行地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此时道融道顥等叁百餘人即受菩萨戒,各诵此,且写此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僧肇梵网经序),名之曰梵...

《佛学大辞典》 / 762字 / 1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毕竟空

一切之有為与无為,毕竟為空,名為毕竟空。智度论叁十一曰:「毕竟空者,以有為空无為空破诸无有遗餘,是名毕竟空。」又曰:「问曰:毕竟空无所有,则是性空。今何以重说?答曰:毕竟空者名為无有遗餘。性空者名為本来常尔。」仁王经良賁疏中一曰:「毕竟空者,谓诸究竟不...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1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界之理,竖穷叁际,横遍十方,无德不备,无不摄,一一该罗,重重无尽。若世间,若出世间,无不含藏,故名一藏。(叁际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三藏数》 / 74字 / 1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九次第定

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有觉有观...

《三藏数》 / 1025字 / 10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有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施,谓...

《三藏数》 / 877字 / 10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世尊陞坐

「世尊一日陞座,文殊白槌曰:諦观如是。世尊便下座。」见碧巖九十二则,从容录第一则。白槌者,凡僧中欲成佛事时,座中一人先击槌,表白於大眾,使一会和之。戒律上之作也。禪门之上堂则之,行白槌之,长老之说前白槌,「筵龙象眾当观第一义。」说已,...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10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0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冰揭罗

又作冰伽罗。訶哩底母(鬼子母神)爱子之名。又曰冰揭罗天童子。新曰毕哩孕迦。爱子成就曰:「其母左手於怀中抱一孩子名毕哩孕迦,极令端正。(中略)时欢喜母復白佛言:世尊!我今復说爱子毕哩孕迦陀罗尼,為利益护持诸有求者。(中略)我今復说毕哩孕迦刻像,取白旃檀香木...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0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无畏

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一切智无畏。佛作是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无有人天能如实难言。是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漏尽无畏。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无能如实难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微畏相。说障道无畏。佛作诚言。我说障。无能如实难言。受障...

门名义集》 / 197字 / 10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勤行

勤行善也。六波罗蜜中之精进波罗蜜也。界次第下之上曰:「毘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不自放逸,谓之精进。」 又僧家定时於佛前读经礼拜,称為勤行。定勤行之时,总有一切时,六时,四时,叁时,二时等之别。一切时者,不择行住坐卧,是菩萨之精进波罗蜜也。六时者,昼...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9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华经云:我此九部,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数》 / 919字 / 9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数》 / 901字 / 9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数》 / 1008字 / 9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Sa,又作萨。悉曇五十字门之一。為一切一切諦不可得之义,现证一切智之声也。由Satya(諦)及Sarvajñāna(一切智)释之。金刚顶经曰:「娑字门一切一切諦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娑(上)字时,是现证一切智声。」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9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无碍智

(亦名四无碍辩,出界次第) 谓菩萨于此四,智慧明了,通达无滞,故名四无碍智。以其辩说融通,亦名四无碍辩。 一、义无碍智,谓菩萨了知一切诸义理,通达无滞,故名义无碍智。 二、无碍智,谓菩萨通达一切诸名字分别无滞,故名无碍智。 叁、辞无碍智,谓菩萨于诸...

《三藏数》 / 190字 / 9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婆栖

鸟名。大日经疏十六曰:「婆栖鸟似鵄小,黄土色,觜亦黄,是鸇类也。此鸟有秘身也。」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8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数》 / 3053字 / 8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颠倒

有二种之四倒:一,凡夫之四倒。二,二乘之四倒。凡夫之四倒:一,常颠倒,於世门无常之而起常见者。二,乐颠倒,於世间之诸苦而起乐见者。叁,净颠倒,於世间之不净而起净见者。四,我颠倒,於世间之无我而起我见者。心受身之四念处,如其次第,為破此四倒之观也。见俱...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8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上经

佛勅舍利弗使说,舍利弗因说十上:一成、二修、叁觉、四灭、五退、六增、七难解、八生、九知、十证也。此之十,於第一说十,各各增十,而说五百五十。出长阿含经九。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8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 《十上经》 / 本站介绍:长阿含经

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数》 / 1127字 / 8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百八明门

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数》 / 2717字 / 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数》 / 5609字 / 8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色

色者,眼根所对之色也。色即界,具足叁谛。以一切,体性融通,互摄无碍。若一切色即一色,此是真谛,忘泯一切也。若一色即一切色,此是俗谛,建立一切也。若非一非一切,亦一亦一切,此是中谛,双遮双照,即中道也。尽理言之,非但色之一尘,具足叁谛,声香味触五尘,...

《三藏数》 / 204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数》 / 2629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聚经

佛,為比丘说至恶趣,至善趣,至涅槃之叁聚。由一而增至十。摄於长阿含经十。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7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字文殊

即五髻文殊也,五髻就尊形而名,五字就真言字数而名。五字為(那)其本经為大圣曼殊室利童子五字瑜伽一卷,五字陀罗尼颂一卷,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一卷,金刚顶经超胜叁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胜相,一卷。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形像

阿地瞿多译之摩利支天经(陀罗尼集经十)曰:「若人欲得供养摩利支天者,应用金若银若赤铜若白檀若赤檀等,随力所办,作魔利支天像。其作像,似天女形。其像左手屈臂向上,手腕当左乳前作拳。拳中把天扇,扇如维摩詰前天女把扇,於扇当中作西国卐字。字如佛胸上卐字,字四曲内各...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能洗烦恼之尘垢,故譬以水。无量义经曰:「譬如水,能洗垢秽。(中略)其水亦復如是,能洗眾生诸恼垢。」金光明经四曰:「夏火炽然,惟愿世尊,赐我慈悲清凉水,以灭是火。」圣无动经曰:「以智慧火烧诸障碍,亦以水澍诸尘垢。」智度论五曰:「诸菩萨如云,能雨水。...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切

又名一切万,一切诸。為总该万有之称。智度论二曰:「一切,略说有叁种:一者有為,二者无為,叁者不可说,此叁己摄一切。」梵Sarva-dharma。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7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七种立题

天台之说。一大藏经之题,不出人譬之叁,此中由单復具足之不同,而生七种之别:一,单人立题。如佛说阿弥陀经,佛為能说之人,阿弥陀為所说之人,是以两土之果人立名也。二,单立题。如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為经中所说之也。叁,单譬立题。如梵网经,梵网為梵天之罗网,以譬...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7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