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着菩萨释摄大乘经(未渡)之摄大乘品而作摄大乘论,世亲无性二菩萨各造其释论。本释合有叁本。梁真諦译无着之本论及世亲之释论,唐玄奘亦译无着之本论并世亲无性之二释论,此称梁论新论。其中弘布梁论者。名摄论宗。沙门慧旷亲就諦师闻摄论,同时法常智儼等诸德各研之,其后道岳...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出家菩萨僧与声闻僧其受戒及外形等之异同颇有諍论,以梵网為宗者,谓声闻僧之外有菩萨僧,外相虽与声闻僧為一、而其戒法别有梵网所说之菩萨戒,大异於声闻僧之小乘戒,引心地观经报恩品所说之叁种僧為其的证。稟承瑜伽者,以智度论之文為的证,谓餘佛虽於叁乘之僧,各异其戒,以别...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中天竺国王之子,梵名戍婆揭罗僧訶Śubhākarasiṁha,唐言净师子,义翻曰善无畏。一云输婆迦罗,此云无畏,亦义翻也。十叁嗣位,昆弟嫉之而构乱,因让位於兄,出家至南海滨,遇殊胜招提,得法华叁昧。又诣那兰陀寺,遇龙树弟子达磨掬多(即龙智叁藏),受瑜伽叁密之教,掬多劝无畏行...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又曰月光儿。其父德护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长者,不信佛,听六师之言,作火坑欲害佛,其子月光童子諫止之,亦不听。后见佛到,火坑变而為凉池,心大悔责。归佛,得须陀洹果。佛与月光童子以成佛之记。且说佛灭后当作支那国王,兴隆叁宝。德护长者经下曰:「又此童子,我涅槃后,於未...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又作掛落,掛罗。小袈裟名。本由支那之禪僧而起,今日本之净土宗亦用之。掛络者掛而络於身之义,单名掛子,或云络子,通两肩悬於胸间之小方形物也。释氏要览上曰:「络子或呼掛子,盖此先辈僧创之 ,后僧效之。又亡衣名,见掛络在身,故因之称也。今南方禪僧,一切作务皆服,以相...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僧具之一。世所谓爪杖也。手所不能到之处,用此可以搔抓如意,故名。释氏要览中曰:「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皆执之。状如云叶,又如此方篆书心字。」是亦一说也。然比丘之百一资具及曼陀罗诸尊之器仗,无见类於如意者,盖是始於支那也。佛祖统纪智者传曰:「南岳手持如意,临...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支那十叁宗之一。依涅槃经而弘布佛性常住之旨之宗也。自北凉之曇无讖初译此经,宋之慧成,曇无成,僧庄,道汪,静林,慧定,曇斌,超进,法瑶,道登,曇度,道成诸师,製疏作章。弘布甚盛。在隋则净影,智徽,法礪,道绰等,多以涅槃為宗。至唐朝道宣,法宝各有所弘,而所归在於涅...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寺院法器之一。经中虽有击法鼓之语,然不闻印度之寺院具太鼓。支那之寺院,於梵鐘外,必具之。禪家之寺院,虽有法鼓茶鼓斋鼓等种种之设,教禪诸寺通设者,乃鼓楼之太鼓也。此為报漏刻者,昼称為晓鼓昏鼓而朝夕打之,夜称為更鼓,而於一更等打之。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Mahiśāsakāḥ,律部之名。译曰化地。就宗计而义翻為不着有无观。优婆毱多五弟子之一。此律主之部宗称為弥沙塞或化地部。律本名五分律。支那译有叁十卷。律藏分派五部之一也。又小乘十八部中有化地部,佛灭叁百年中自一切有部别立者。玄应音义二十叁曰:「化地部,第叁百年中从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印度小乘中最后所立之宗也,即小乘中之空宗,酷似大乘,以訶梨跋摩所造之成实论為所依,故名成实宗。於四諦立章,於五聚明义,来支那而居於十叁宗之一。立南北两宗。梁朝之叁大法师,皆此宗之人也。天台嘉祥以前之诸师,有谓之為大乘宗者,二师勉破之。日本无以之為宗者,但附属於...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戒律為叁藏叁学之一,通於诸宗,而唐南山道宣特依五部律中之四分律弘通戒律,故称之曰律宗。即四分律宗也。四分律者,佛灭后百年依曇无德罗汉而成别部,支那传译之,至唐之南山而大成。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本名一切经音义。西明寺慧琳法师撰,故称為慧琳音义。一百卷。宋高僧传五曰:「慧琳始事不空叁藏為室洒,内持密藏,外究儒流。印度声明,支那训詁,靡不精奥。尝谓翻梵成华,华皆典故。典故则西乾细语也。遂引用字林,字统,声类,叁苍,切韵,玉篇,诸经杂史,参合佛意,详察是非...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迦提者安居竟之月名。支那僧眾,夏安居毕,持花鸣鐃而行道曰出队迦提。出队者出眾队之义。僧史略上曰:「又此土夏安居毕,僧眾持花执扇吹贝鸣鐃,引而双行,谓之出队迦提(取迦提月名也)。」暹罗於此月,国王整卤簿诣诸寺,眾庶群参。谓之迦提。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唐西明寺释慧琳,姓裴氏,疏勒国人。始事不空叁藏為沙弥。印度之声明,支那之训詁,无不精奥。撰大藏音义一百卷。元和十五年,寂於西明寺,寿八十四。见宋高僧传五。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Pañca- ariṣad,P añcavarṣikā- ariṣad,梵语般闍于瑟。译曰无遮会。贤圣道俗贵贱上下无遮,平等行财法二施之法会也。印度国俗屡行之,支那则梁武大通元年初行之(佛祖统纪通塞志)。智度论二曰:「佛后百年,阿输迦王作般闍于瑟大会。」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以禪那為示,故名。禪那或译思惟修,或译静虑,為思惟真理静息念虑之法,原為叁学六度之一。初祖达磨天竺人,梁魏之世,来支那传佛心宗,其法唯静坐默念,发明佛心,凝工夫而已,其外相一等於禪那,故称為禪宗。所谓禪宗者,非叁学六度之一分禪,於是而如来禪,祖师禪之称起。以经...
《佛学大辞典》 / 372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九会曼陀罗為合集本经别会别品之说者,本经於九会次第无所说。金刚顶经总有十万颂十入会(支那无全本之译,不空译金刚大教王经叁卷出初会四品中前一品,赵宋施护译大教王经叁十卷出初会之四品,惟由不空译之十八会指归一卷略知十八会之纲领而已)。初会中有四品:一金刚界品,二降...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据以上所举经疏之说,荼吉尼原為有通力之一种鬼神,成就此法则其人亦得通力,因而印度外道多修此法。而真言密教為摄受彼外道谓佛亦说此。然支那传译之经轨中未有此,日本盛行此法,且出种种之经轨,而以狐精為其本体,其经轨如阿罗婆沙曩吒枳尼经,相欢陀罗尼经,刀自女经,神验咒...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梵网经法藏疏一曰:「又闻,西国诸小乘寺以宾头卢為上座,诸大乘寺以文殊师利為上座。」支那寺院原以憍陈如或宾头卢為上座,后依不空叁藏之奏请,以文殊為上座。表制集二曰:「伏望自今已后令天下,食堂中於宾头卢上特置文殊师利形像以為上座,询之圣典具有明文。(中略)斯乃天竺...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河名。支那但取流於涅槃林之尸赖拏拔提Hiranyavati之拔提二字,以為河之名,与阿夷罗拔提Ajiravati混同,阿夷罗拔提者,舍卫城侧之河也。见[阿恃多伐底]条。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