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条搜索结果

十六观门

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为未来世众生欲往生者,请佛世尊说其修行之法。故佛令其观彼依正之境,托境显性,了境唯心,即得往生。此十六观门所以说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依正者,依即阿弥阤佛所依之土,正即阿弥阤佛相好之身也。) 一、日观,谓正坐西向,谛观落日...

《三藏法数》 / 4349字 / 2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忍

忍即忍可,亦安忍也。谓通教菩萨观五阴、叁界、因果、二谛等法,成就十忍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二谛者,真谛、俗谛也。) 一、戒忍,谓由观色阴而不犯禁制,即得戒忍;以作无作戒体,皆是色摄故也。(作无作戒者,谓初...

《三藏法数》 / 506字 / 1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八忍

一、苦法忍,苦,即欲界生死之苦。法,即真如之理。忍,即忍可,亦印证之义也。谓于四善根位中,因观欲界生死之苦,至世第一后心,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苦法忍。(四善根者,即四加行,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也。无漏者,谓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二、苦类忍,苦,即...

《三藏法数》 / 610字 / 1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门游观

经云:尔时虚空,有一天子,名曰作瓶。见悉达太子在于宫内,恐其着五欲乐,乃言:我当为彼,作于厌离之想。即以威神感动,令其宫内所作音乐,皆为不顺五欲之事,唯传涅槃微妙之声,欲令厌离世间,心生觉悟。太子闻是声已,遂发出游之心,即向迦毗罗城四门游观也。(五欲者,色欲...

《三藏法数》 / 756字 / 1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欲

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是为五欲也。人天福报受五欲乐。修道之人舍而不着。故维摩经云。虽福应有。不当自恣。当观五欲无常。以求善本。于身命财。而修坚法。

《法门名义集》 / 62字 / 8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无常

律家曰无常无常堂,禪家曰涅槃堂,延寿堂。置临命之病僧使观无常之所也。行事钞下四之一曰:「若依中国本传云:祇洹西北角日光没处為无常,若有病者安置在中,以凡生贪染。见本房内衣鉢眾具,多生恋着无心厌背,故制令至别处,堂号无常。来者极多还反一二。(中略)其堂中置...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8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倒

常倒。我倒。净倒。乐倒。我一切法谓无常乐我净。而众生见有常乐我净。复有四倒。

《法门名义集》 / 31字 / 8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法印

一切作法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无常有为作法体藉缘兴。迁变非恒。故名无常。无我一切诸法体无性实自在之功。故名无我。别依大乘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涅槃寂灭者。叁毒六垢永离无余。山体恬怕。名为寂灭。若依大乘亦通理灭。此叁法咸言印者。揩定不移故为印。

《法门名义集》 / 109字 / 8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8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八倒

唯大涅槃有常乐我净。而众生谓无常乐我净。于无见有谓无边理及实。故名倒也。前后二四。名为八倒。

《法门名义集》 / 40字 / 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不可越守护

在胎藏界曼荼罗文殊文殊菩萨之右。有难持,难胜,对护门,无能见者等异名。於诸门之侧,与对面守护相向而坐。守护佛法。仁王尊由是出。大疏曰:「不可越正者為难持,谓力持之义,观瞻不可得也,亦有难降伏义。法佛奉教者,常在内门右边,為不可越使者,诸佛叁昧耶威力,不可过越...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7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无常

无常品者,寤欲昏乱,荣命难保,唯道是真。 睡眠解寤,宜欢喜思,听我所说, 撰记佛言。所行非常,谓兴衰法, 夫生辄死,此灭为乐。譬如陶家, 埏埴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 逝者不还。譬人操杖,行牧食牛; 老死犹然,亦...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504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十二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臺山

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五臺山在五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叁十里。水经注,山五峦巍然,故谓之五臺。其中南臺去中臺八十里,臺高叁十里,顶周二里。金莲日菊佛钵华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文殊菩萨示现之处。」华严经疏曰:「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佛说迦旃延无常

闻如是: 一时佛游阿和提国。尔时贤者迦旃延告诸比丘:“诸贤者听!一切合会,皆当离别。虽复安隐,会致疾病,年少当老;虽复长寿,会当归死,如朝露花日出即堕。世间无常,亦复如是。年少强健,不可常存。譬如日出照于天下,不久则没。如是,贤者!合会有别,人生有死,兴盛必...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965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