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 条搜索结果

九识

识以了别为义,谓能照了分别一切诸法故也。 一、眼识,谓眼与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是能见者,名为眼识。 二、耳识,谓耳与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是能听者,名为耳识。 叁、鼻识,谓鼻与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

《三藏法数》 / 863字 / 2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2日

迷事

无明有迷事与迷理之二,不达缘起之诸法,云迷事。行事钞一上曰:「迷事者障俗諦故,迷理者障真諦故。」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2日

五觉

一、本觉,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无不遍者,虚空无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

《三藏法数》 / 454字 / 1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2日

一身

身即法身也。盖十方诸佛,无明之惑净尽,法性之体全彰,无有自他色相之异,故名一身。经云:一切诸佛身,惟是一法身。是也。

《三藏法数》 / 58字 / 10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2日

十种忍

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无明之惑,证无生理,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有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了,忍可而不惊怖也。 二、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

《三藏法数》 / 434字 / 9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2日

六即佛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9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2日

六观音

有二种:一种:一大悲观音,二大慈观音,叁师子无畏观音,四大光普照观音,五天人丈夫观音,六大梵深远观音也。一种:一千手观音,二圣观音,叁马头观音,四十一面观音,五准胝观音,六如意输观音也。大悲等六观音為天台之义立。摩訶止观二曰:「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叁障,此道苦最...

《佛学大辞典》 / 692字 / 9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2日

四惑

我见。我爱。我慢。无明。谓之四惑。是第七阿陀那识生。

《法门名义集》 / 20字 / 9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1日

四十二品无明

為天臺圆教所断之无明也。於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之四十二位各断一品之无明也。见四教仪集註下。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9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2日

多龄

Trailokyavijaya,多龄路迦吠闍也之略。降叁世明王之梵名。秘藏宝钥上曰:「多龄叁竭无明之波涸。」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2日

十二因缘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诸经说十二因缘。其言如此)无明缘行。于缘不了名为无明。以无明故发生于行。无明与行二种是过去二因也。行者生死业也。行缘识。以有过去行业。发起现在生识。神初受生之时。...

《法门名义集》 / 542字 / 9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1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8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2日

叁漏

欲漏。有漏。无明漏。

《法门名义集》 / 7字 / 7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1日

一唾消世界火

佛藏经上曰:「无明相中,假名相说,皆是如来不思议力。譬如有人嚼须弥山,飞行虚空,石筏渡海,负四天下及须弥山,蚊脚為梯,登至梵宫,劫尽烧时,一唾劫火即灭,一吹世界即成,以藕丝悬须弥山,手接四天下雨。」止观五下曰:「劫火起时,菩萨一唾火即灭。」性灵集一曰:「一唾能...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2日

一心叁惑

见思尘沙无明叁惑融鎔於一心之意。又曰同体叁惑。止观辅行六之叁所谓「见思尚乃即是法性,岂有尘沙在见思外,岂有无明在二观后,叁惑既即,叁观必融。」是也。盖在别教,此叁惑,其体各别,次第為隔歷叁观所破。而圆教则不然,唯就一惑之义用,有麤中细之别边,且不过分叁惑。即迷...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