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菩萨身为九色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边饮食水草,常与一乌为知识。 时,水中有一溺人随流来下,或出或没,得着树木,仰头呼天:“山神、树神、诸天龙神,何不愍伤于我?”鹿闻人声,走到水中,语溺人言:“汝莫恐怖!汝可骑我背上,捉我两角,我当相负出水。”...
《佛说九色鹿经》 /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 1076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佛言:“昔者,菩萨身为九色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边饮食水草,常与一乌为知识。 “时,水中有溺人随流来下,或出或没,得着树木,仰头呼天:‘山神、树神、诸天龙神,何不愍伤我也?’鹿闻人唤声,即走往水边,语溺人言:‘汝可勿怖!汝可骑我背、捉我角,我相负出...
《佛说九色鹿经》 /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 1031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总括诸法為十二处,摄属於法处而為意处之所对者,有五种,一极略色,分析色声香味触,眼耳鼻舌身等有质之实色而令至极微者。二极迥色,分析虚空青黄等无质之显色而令至极少者,达见為难,故名极迥色。叁受所引色,即无表色也,是為依受戒而引发於身中之色,故名受所引色。四徧计所...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色以质碍为义。谓眼、耳、鼻、舌、身、无表六种,即内色也;色、声、香、味、触五种,即外色也。凡有十一种之别焉。 一、眼,谓眼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二、耳,谓耳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叁、鼻,谓鼻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四、舌,谓舌根,有形质可见,...
《三藏法数》 / 328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可见有对色。对者对碍之义。色法之自性,具对碍之自性而眼可见者,青黄等之色尘是也。二不可见有对色。具对碍之自性而不可眼见者。声等之四尘,眼等之五根是也。叁不可见无对色,其自性无对碍,亦不可眼见者。无表色是也。无对碍之自性摄之於色者,以其為有对碍之四大所生之法故...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由律仪不律仪之作法,而於身内生律仪不律仪之本体,此谓之无表色。无表色有叁种之别:一、律仪,持善戒而发善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善也。二、不律仪,持恶戒而发恶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恶也。叁、非律仪非不律仪,此中摄中善中恶之二无表色。若行中品之善而发善之无表色,非如律仪...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一、可见有对色,可见有对色者,即一切色尘也。谓世间之色,眼则可见,有对于眼故也。 二、不可见有对色,不可见有对色者,即五根、四尘也。谓眼识不可见而能对色,耳识不可见而能对声,鼻识不可见而能对香,舌识不可见而能对味,身识不可见而能对触,皆言胜义根也。四尘,即声...
《三藏法数》 / 213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分别一切之有為法為叁聚:一色法,二心法,叁非色非心法。如俱舍七十五法中不相应行之十四法,是非四大所成,故為非色,是非与心相应之法,故為非心,因而名為非色非心法。又如成实论,以无作色(俱舍曰无表色)為非色非心。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律者法律,仪者仪则,所制之法律,以防遏过非,恶律仪以防遏善事。因而立身之仪则也。通於善恶。善律仪者,大乘义章十曰:「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义。又復内调亦為律,外应真则,目之為仪。」行事钞资持记中一之二曰:「通禁制止名律,造作有相名仪。」...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旧云无作色,新云无表色。受戒时,以强盛之身口表业為缘,满身四大製造之一种色体也。此色体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恒防止身口之过非,故以之為戒体,其物体外相不显,故名无表。又為由身内地水火风之四大而生者,故名為色。是非如他色有物质,有障碍,然由四大之色法而生,故摄於色法...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