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条搜索结果

虚堂叁问

虚堂在灵隐鷲峰塔,杜绝世諦,衲子请益,遂立叁问:使各着语。一己眼未明底,因甚将虚空作布裤着。二划地為牢底,因甚透者个不过。叁入海算沙底,因甚针锋头上翅。」见虚堂录八。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浊世

五浊恶世也。阿弥陀经曰:「娑婆国土五浊恶世。」法华经劝持品曰:「浊世恶比丘。」往生要集上本曰:「往生极乐之教行,浊世末代之目也。」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螺髻梵王

梵天王顶髻作螺形,故曰螺髻梵王。在维摩会上与舍利弗问答。维摩经佛国品曰:「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着心有高下,不依...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菩萨生兜率天叁事胜

菩萨当补佛处,故生兜率。梵语兜率,华言知。谓于五欲境界知止故。(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一、命胜,菩萨已离叁界生死,虽不修命业,而于彼天托生。天数寿命四千岁。天寿毕已,降生中国,以补佛处,是名命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 239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二种破戒人

一、因缘不具破戒,谓贫穷之人,衣食之缘不能具,是以心生偷盗,即破于戒,是名因缘不具破戒。 二、因缘具破戒,谓人衣食之缘,虽皆具,以心习恶,故好行恶事,于诸禁戒,多所毁犯,是名因缘具破戒。

《三藏法数》 / 94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譬智於目。比行於也。智度论八十叁曰:「譬如热时清凉池,有目有皆可入。」法华玄义二曰:「智為行本,因智目起於行。」同四曰:「智目行到清凉池。」止观五曰:「膏明相赖,目相资。」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鸟道

禪道至难,险如鸟道,鸟道者地名也,又至道寥廓,如空中鸟迹也,洞山录曰:「我有叁路接人,鸟道玄路展手。」玄中铭序曰:「寄鸟道而寥空,以玄路而该括,然虽空体寂然,不乖群动。」同铭曰:「举,鸟道无殊,坐卧经行,莫非玄路。」祖庭事苑四曰:「鸟道犹虚空也。」南中入...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钵陀

Pada,又作播陀,波陀,鉢曇。译曰,迹,句。法苑义林章一本曰:「梵云鉢陀,此翻為迹,当古之句。」唯识述记二末曰:「鉢陀是迹,如寻象迹以觅象等,此名為句。理应名迹,义之迹故,寻此知义也。顺古所翻称之為句,播陀是。」大日经疏一曰:「梵云鉢曇,正翻為。声论是进行...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顶礼

五体投地以吾顶礼尊者之也。归敬仪下曰:「经律文中,多云头面礼,或云顶礼佛者,我所贵者顶也。彼所卑者也,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礼之极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死相

验人之死相,知善恶之生处,大小乘论之通说也。智度论曰:「恶业人风大先去故身动,火大先去故身热,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静,水大先去故身冷。」唯识论叁曰:「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同述记四本曰:「世亲无性摄论皆云: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由生胜处恶趣别故...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趺坐

趺与跗同,背也。置背於髀上,谓之趺坐。有全跏趺坐,半跏趺坐之别。婆娑论曰:「结跏趺坐,是相圆满。」王维诗曰:「软草乘趺坐。」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曹洞五位

洞山良价禪师為广接上中下之叁根而开五位。其法借易之卦爻而来。先以阴阳之爻如图相对。(-)正也,体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取离卦回互叠变之而為五位。先言变叠之次第,则离卦如,第一重之,则為重离卦,第二取重...

《佛学大辞典》 / 1038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八福生处

谓修五戒十善,兼行布施,福业优劣不等,故感报所生之处,则亦高下不同,故名八福生处。(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邪见也。) 一、人中富贵,人中富贵者,谓天地所生,惟人...

《三藏法数》 / 638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Akṣa ada,初说因明之仙人名。因明前记曰:「目者相传两释:一云:目者多,目者慧,以多起慧名為目。二云:脚也,下有目名為目。」入正理门论曰:「如是过类,目所说。」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二十二品

谓叁十七道品中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五根五力之二十二种也。以此皆在见道之前而分之。仁王经上曰:「二十二品,十一切入。」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八部般若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佛于第四时中所说之经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 一、大品般若,谓佛演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叁十七道品等法,皆从六波罗蜜生。其般若波罗蜜最大、最胜、最为第一,余之五度,若无般若导达,则不得名为波罗蜜也。以其卷帙多故,是名大品般若。(...

《三藏法数》 / 885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名义不离

世间一切之事法,虽皆名义乖离,而诸佛菩萨之名号及陀罗尼等,则皆名义不离。又谓之名体不二。如阿弥陀佛,以阿弥陀為名,以光明為义,為体為法,此名与义,相即不二,故称阿弥陀之名即已摄取光明矣。往生论註下曰:「问曰:名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指按地

形容佛之神通。言其触处尽為黄金珍宝也。维摩经佛国品曰:「於是佛以指按地,即时叁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阿育王為女造像

阿育王為第四女所造也。梁书扶南国传曰:晋咸和中,丹阳尹高悝,行至张侯桥,见浦中五色光长数尺。不知何怪,乃令人於光处掊视之。得金像,未有光趺。悝乃下车载像,还至长干巷首,牛不肯进。悝乃令驭人任牛所之。牛径牵车至寺,悝因留像付寺僧。每至中夜,常放光明。又闻空中有金...

《佛学大辞典》 / 389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瓶碎失宝

瓶即天德瓶也。智度论十叁曰:「譬如有人,常供养天。其人贫穷,一心供养,满十二岁,求索富贵。天愍此人,自现其身,与一器,名曰德瓶,而语之言:所须之物,復此瓶出。其人得已,应意所欲,无所不得。得如意已,具作好舍。象马车乘,七宝具。供给宾客,事事无乏。客问之言:汝...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白毫之赐

僧受用之物曰白毫之赐。佛藏经下曰:「或有比丘,因以爱我法出家受戒。於此法中勤行精进,虽诸天神诸人不念但能一心勤行道者,终不念衣食所须,所以者何?如来福藏无量无尽。舍利弗!如来灭后,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舍利弗!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须达梨舍那

Sudarśana,旧作须[带/],须嚏,须带,须滞,须[病-丙+带]。天名。译曰善见天。玄应音义叁曰:「须带天,案中阴经,作须滞天,或作须[病-丙+带]天,亦言善见天。定障渐微,见极明彻,故名善观也。楼炭经作须嚏天,皆一也。应言须达梨舍那,此言善观天。嚏,音丁计切。[病-丙+带]...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六相

一总相,二别相,叁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於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所谓法华之一真法界无尽者,依此六相之圆融而证之。是出於华严经初...

《佛学大辞典》 / 796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叁经通别

如来一代所说诸经之内,无不具此教、行、理叁。无不以别而契于通,以通而应于别;通则通于诸经,别则别有所以。故教有通别,依教明行;行有通别,从行显理;理有通别也。 一、教经通别,教即圣人对机所说一切言教也。夫教本应机,机宜不同;部部别异,故名教别;诸部虽异,通是...

《三藏法数》 / 305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高弟也。佛本行集经九曰:「彼眾中有一上弟子名云。」传灯录六祖章曰:「师上令韜。」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游山

禪门之人,己事了毕,不须参问:观览胜概也。勅修清规装包曰:「如游山,到处将及门,下包捧入。且过安歇处解包,取鞋韈,濯更衣,搭袈裟,与知客相看。」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天台韶国师

吴越王之為师也。叁十二祖传曰:「德韶,处州龙泉人,族陈氏,法眼之法嗣也。入天台山建寺院,大兴玄妙之宗,吴越王钱元瓘尊為国师。时天台智者教典散落,惟新罗国有全本,往彼国缮写备,入藏。传法弟子百餘人,永明寿為上首。尝以涅槃四种闻示学者,曰闻、不闻、不闻闻、不闻不...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非时食戒

比丘九十波逸提之第叁十七戒也,总為禁过午而食之戒法。五分律八曰:「佛在王舍城,尔时未為比丘制非时食,迦留陀夷,着杂色衣,面黑眼赤,闇中乞食。怀妊妇人电光中见大惊唤言:毘舍遮!毘舍遮(鬼名)!迦留陀夷言:我是沙门,非毘舍遮。便骂言:汝何冥夜乞食?餘沙门波罗门一食...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鹅王

譬佛也。佛叁十二相中手為縵网相。以手指指之中间有縵网交合似鹅鸟之也。涅槃经二十八曰:「若菩萨摩訶萨,修四摄法,摄取眾生,以是业缘,得网縵指,如白鹅王。」金光明经二曰:「指网縵犹如鹅王。」又佛之行步如鹅鸟,故云。求那跋陀罗译之央堀摩罗经一曰:「住住大沙门...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六观法

出於本业经上。一、住观。别教之菩萨於十住位中修习一切法性皆空之空观也。二、行观。别教之菩萨於十行位中修习一切法无不具之假观也。叁、向观。别教之菩萨於十迴向位中修习一切法非空非假即中道之观也。四、地观。别教之菩萨於十地位中修习中观,住持而不动也。五、无相观。别...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兜率天也。名义集二曰:「兜率院,此云妙,新云覩史院,此云知。」弥勒之净土在此天。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象跡喻经

说四圣諦喻以一切迹中象迹為第一。摄於中阿含经七。更有一卷,异学卑卢说象迹王之喻讚佛。佛更具说之。证无漏為极大象迹。摄於中阿含经叁十六。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陀罗尼形

谓如来万德轮圆具之总持身也。大疏十八曰:「陀罗尼形者,谓总束真言轮而以為身,即成智门身也。」义释十叁曰:「陀罗尼形者,谓总成向来真言轮,而以為身,即成普门身也。由住此总持身故,於一切眾生前,示所喜见身,说所称机之法,无有差谬,同入佛智也。」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五专

真宗谓以自力专修五种正行中之一种,其功德以往生净土。即专礼,专读,专观,专名,专讚嘆也。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大定智悲

大定大智大悲,是佛之叁德也。佛心澄明,谓為大定。以澄明故,照一切法界,是曰大智。以照一切法界故,於苦眾生生救济心。是為大悲。又谓之智断恩之叁德。以大定断一切之妄惑。是断德。大智即智德。大悲即恩德也。此中前二者為自利之德,后一者為利他之德,此叁者以之圆具自他之万...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教行

教法与修行也。随教法而為修行也。元照弥陀经疏曰:「大觉世尊一代名教,大小虽殊不出教理行果,因教显理,依理起行,由行剋果。」往生要集序曰:往生极乐之教行,浊世末代之目也。」十不二门曰:「观心乃是教行枢机。」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牧牛十一法喻比丘

一知色,譬知四大及四大所造之色。二知相,譬知行善行恶之相。叁知摩刷。譬离恶念。四知护疮。譬护持五根。五知起烟。譬多闻说法。六知良田茂草,譬八正道。七知所爱。譬爱法宝。八知择道行。譬行十二部经。九知渡所。譬四意止。十知止。譬不贪食。十一知时宜。譬恭奉长老比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中有

四有之一。生死之果报有而非无,谓之有,现生与当生中间之果报谓之中有,又称中阴。中有者為灭当来之生之业所引生者,故中有之形如其所趣本有之形。欲界中有之量,如小儿年五六岁,然诸根明利。又色界中有之量,圆满如本有,衣服与体俱生,以惭愧之心增盛故也。其他欲界之中有,则...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循身观

四念处观中之身念处观也。观身之不净由头至,次第巡歷,观叁十六物皆不净,故名循身观。大日经疏叁曰:「如修循身观时,见此身叁十六物之所集成。五种不净,恶露充满,终不為此而生贪爱。」慧苑音义二曰:「循身观,循巡也。今谓四念处中第一观身不净,从头至次第巡歷,叁十六...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如意

见[四如意]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阿毘达磨发智论

佛灭后叁百年末,迦多衍尼子造,唐玄奘译,二十卷。六论义门少,发智论最广,故后代论师以被六论為,发智论為身。因之名曰发智身论。已上六一身之七论,為说一切有部宗之根本论。见俱舍论光记一。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法华八年

据叁论法相两家之说,则法华為佛七十五岁以后之说法,八十入灭,则為五年之说法(法华义疏七,法华玄赞九)。然台家谓由七十二岁始说至八十岁為八年云:是据法界性论十二年说阿含,叁十年说大品等,八年说法华之说。法界性论為菩提流支着,今已不传。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藏教七阶

谓藏教菩萨修行之阶级有七阶也:一,观四諦之境而起四弘誓愿。二,於叁阿僧祇劫修六度之行,而得本愿满。是為叁祇修六度。叁,於百劫中种诸相好,用百福德,成一相好,至叁十二相具而得身庄严。是為百劫种相好。四,如世尊在因位时,多数之善根修行,六度相满。五,為补处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智目行

譬智解於目,譬修行於也。见[智目]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贪欲

引取顺情之尘境而无厌,谓之贪欲,即贪爱世间之色欲财宝等而无厌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引取心无厌為贪欲。」法华经譬喻品曰:「诸苦所因,贪欲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头面作礼

以我头面顶礼尊者之也。智度论十曰:「何以曰头面礼?答曰:人身中第一贵者头,五情所着而最在上故。第一贱,履不净处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贵礼所贱,贵重供养故。」观无量寿经曰:「遥见世尊,头面作礼。」法华经化城喻品曰:「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义操

唐青龙寺东塔院义操。乃慧果阿闍梨付法之上,為国师。以大悲胎藏等叁部之秘法,付与法润义真大遇等。见明匠略传。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之十号也。见[十号]条。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钵曇

Pada,又曰鉢陀。译曰句。大日经疏一曰:「句者梵云鉢曇,正翻為。声论是进行义,信处义,如人进步举其迹所住处谓之鉢曇。言辞句逗义亦如是,故同一名耳。」叁论大义钞序曰:「貽鉢曇施将来之人矣。」见[鉢陀]条。 又(植物)花有鉢曇,赤莲华也。见[鉢头摩]条。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象迹喻经

说四圣諦喻以一切迹中象迹為第一。摄於中阿含经七。更有一卷,异学卑卢说象迹王之喻讚佛。佛更具说之。证无漏為极大象迹。摄於中阿含经叁十六。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本地门

谓大日如来之自性法身也。為叁世常住之法身,理智之法性自具一切之因果,圆满万德之方面也。加持门之对。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达磨多罗

Dhasmatrāta,阿罗汉名。译曰法救。有四人:一於佛灭后叁百年出世,作无常品等鄔南那颂。俱舍论一曰:「大德法救无常品等。」同光记一曰:「达磨多罗,此云法救。师涅槃后叁百年出世。」二於四百年出世,為婆娑论四评家之一人,俱舍论中往往引之。叁於六百年出世,立漏随增义之人...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欲如意

四如意之一。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甄陀罗女歌声

智度论十七曰:「如五百仙人在山中住,甄陀罗女,於雪山池中浴。闻其歌声,即失禪定,心醉狂逸,不能自持,譬如大风吹诸林树。」同下文曰:「如五百仙人飞行时,闻紧陀罗女歌声,心着狂醉,皆失神,一时堕地。」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念如意

见[四如意]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鞞侈遮罗那叁般那

Vidyā-caraṇa-saṁ anna,又作鞞多遮罗那。译曰明行。佛十号之一。智度论二曰:「鞞侈遮罗那叁般那,秦言明行,云何為明行?宿命天眼漏尽名叁明,(中略)行名身业口业,唯佛身业口业具,餘皆有失,是故名明行。」坐禪叁昧经上曰:「鞞侈秦言明,遮罗那言善行,明叁明...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人生

鞞婆沙论问曰云:何知人中有化生?答曰:劫初人也。朱子亦尝言及,其云佛经说初生人云云,今见阿含经。世界初成,光音天人下来,各有身光,飞行自在。因地肥香美,取食多者,即失神,体重无光,日月始生。因贪食故,地肥灭没,復生婆罗。婆罗灭没,復生粳米。食彼米故,方分男行...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末代

与[末世]同。法华玄义四曰:「末代凡夫,见思病重。」行事钞中叁之四曰:「释迦一化并无,末代往生见在。」往生要集上本曰:「往生极乐之教行,浊世末代之目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精进如意

四如意之一。见[四如意]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思惟如意

四如意之一。

《佛学大辞典》 / 7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超越心地

超绝一切心法之佛位也。大日经真言品曰:「诸佛自证叁菩提不思议界超越心地。」同疏叁曰:「如世人拳趾动皆依於地,菩萨亦如是,依心进行,故名此心為地。以心尚有所依故,未名正徧知,如来已度此微细戏论,进趣都息,故名超越心地。」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十无依行

又名十无依止。依行法以為生功德善根之所依处,然或缘邪见,或依恶缘,其行法有不為功德善之所依止者,此有十种,名為十无依行:一、意业不坏而加行坏者。二、加行不坏而意业坏者,叁、加行意业皆坏者,四、戒坏而见不坏者,五、见坏而戒不坏者,六、戒见皆坏者,七、加行与意业,...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鉢曇

Pada,又曰鉢陀。译曰句。大日经疏一曰:「句者梵云鉢曇,正翻為。声论是进行义,信处义,如人进步举其迹所住处谓之鉢曇。言辞句逗义亦如是,故同一名耳。」叁论大义钞序曰:「貽鉢曇施将来之人矣。」见[鉢陀]条。 又(植物)花有鉢曇,赤莲华也。见[鉢头摩]条。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进如意

见[四如意]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有情数

非有情数之对。谓摄於有情之类者。毘婆沙论十叁於有执受之有情数(有感觉之有情数),无执受之有情数(无感觉之有情如化人),外举有情数大种因,非有情数大种因,婆沙论百叁十八,由品类,识身之二者,解有执受,以有情数与有根及异熟生之叁语為同义。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屙屎送尿

上厕大便,谓之屙屎。小便谓之送尿。临济录曰:「开单鹿鉢,屙屎送尿,搬柴运水,喫茶喫饭,皆是衲僧家本分之叁昧王叁昧。」是即示日用行事中举,无一而不為禪之意。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自利利他

声闻缘觉之行為自利,诸佛菩萨之行為自利利他。遗教经曰:「自利利人,法皆是。若我久住,更无所益。」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金刚喻叁昧

真言以五相修行称為金刚喻叁昧。金刚界仪轨曰:「空中诸如来,弹指而警觉,告言善男子:汝之所证处,是一道清净。金刚喻叁昧,及萨婆若智,尚未能证知,勿以是為。应满普贤,方成最正觉。」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行履

行者进退,履者实践。指日常一切行為,即行住坐卧,语默动静,喫茶喫饭屙屎送尿。衲僧行履,佛祖不能规,外魔不能乱,头头物物,举,都是道之现成。此古德之言也。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身论

萨婆多部之根本论七部中谓发智论為身论,集异门论等之六论為论。俱舍光记一曰:「前之六论义门稍少,发智一论法门最广。故后代论师说六為,发智為身。此上七论是说一切有部根本论也。」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