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為碍之义,有障碍之义者,谓之有对。一、障碍有对,如手碍手,石碍石,互碍而被碍者。二、境界有对,六根六识及诸心所,為五境及法境之一分境界所拘束,而取境之作用不得自在者。叁、所缘有对,為六识及法境之一分所拘束,而缘虑之作用不得自在者。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生死不能缚,生死即五阴起灭轮转之相也。众生为生死所缚,菩萨不为生死所缚,故云生死不能缚。 二、境相不能缚,境相即一切境界之相也。菩萨离凡,虽见一切境界而不生着,故云境相不能缚。 叁、现惑不能缚,现惑即现前分别之见也。菩萨于所见之境不着,而能见之心亦无,故...
《三藏法数》 / 219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等觉之菩萨也。四教义十曰:「问曰:為定用金刚智断无明,為用妙觉智断无明耶?答曰:涅槃经云: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六因之一。俱时有之法,互為因,谓之俱有因。例如地水火风之四大。必四大相依而生者,彼為我之因,我為彼之因,恰如叁叉之相依而立。是名俱有因。此法因果同时,故得相对而谓為俱有因。亦得相望而谓為互為果也。四大之中一大為因,则他叁大為果,他叁大為因,则此一大為果,以互為...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有漏因,漏即漏落生死也。因者,对果而言,谓众生由烦恼结业为因,而招叁界生死苦果。是则烦恼结业,名有漏因,即集谛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有漏果,果即果报之义。谓众生由有漏惑业为因,而感生死之果,名有漏果,即苦谛也。
《三藏法数》 / 108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障者,覆障也。谓一阐提等四人,各有所障,不能生正信入理,沉滞空寂,故言四人有障。(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一、一阐提不信障,谓此人不信有因有果,毁谤大乘,是名一阐提不信障。 二、外道执我障,谓其所执神我之见,多在理外,名为外道。我者,即于五阴身中,强立主...
《三藏法数》 / 274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