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条搜索结果

六和敬

僧以和合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在见道以上之圣者。二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属於见道以前之凡僧。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二、口和敬,同讚咏等之口业也。叁、意和敬,同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五、见和敬,同空等之见解也。六...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毘俱胝

Bhrukuṭi,又作毘俱知。胎藏界观音院叁十七尊中之一尊也。谓之毘俱胝菩萨。又云毘俱胝观音。又云毘俱胝天女(八大观音之一),毘俱胝者,皱之义,此天女从观音额上之皱中生,故名毘俱胝。译曰瞋目。叁目四手忿怒形之天女也。不空羂索心咒王经曰:「毘俱胝天女,毘俱胝,周言瞋目...

《佛学大辞典》 / 385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首楞严经

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之略名。首楞严者,叁昧之名,万行之总称也。有十卷。经题曰:「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於灌顶部录出别行。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叁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於广州制止道场译,菩萨戒弟子前正諫大夫同中书门平章...

《佛学大辞典》 / 1192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心宗

佛心宗之略,禪宗也。禪源诸詮曰:「所传心宗,实贯叁尊。」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鉢印

仰两手掌,其头指已四指头,左右各捻,左右大指,各着於其头指侧。饭食供养印与地神印,佛部叁昧耶印,地藏菩萨之印,共為此鉢印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军荼梨金刚曼荼罗

若欲受持军荼利法,应先画其像。徧身青色,两眼俱赤,揽髮成髻,其头髮之色,黑赤交杂,如叁昧火焱,张眼大怒,上齿皆露,以咬唇,作大瞋面。有二赤蛇,两头相交,垂在胸前,仰头向上。其两蛇之尾,各穿像耳,尾头垂至肩上。其二蛇之色,如黄侯蛇,赤黑间错,其像有。八臂手,...

《佛学大辞典》 / 536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光音天生人间

增一阿含经叁十叁曰:「劫初光音天,相谓我等欲至阎浮提地,即来地食地肥故。失神足,皆共号咒。自相谓言:我等穷厄,不能復还天上。」经律异相一曰:「天地更始,盪盪空虚,了无所有,亦无日月。地涌甘泉,味如苏蜜。时光音诸天,或有福尽来生,或乐观新地,性多轻躁,以指尝之...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叁念住

佛之大悲,摄化眾生,常住於叁种之念:第一念住,眾生信佛,佛亦不生喜心,常安住於正念正智也。第二念住,眾生不信佛,佛亦不生忧恼,常安住於正念正智也。第叁念住,同时一类信,一类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欢喜与忧慼,常安住於正念正智也。见俱舍论二十七。 又谓叁念处。见法界次...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觉了

觉悟了知事理也。无量寿经曰:「佛眼具足,觉了法性。」楞严经一曰:「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谓元初一念之无明,背真性而缘起生死也。即流转是。释摩訶衍论二曰:「诸染法有力,诸净法无力,背本转,名為转门。诸净法有力,诸染法无力,向原上上转,名為上转门。」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八十一品思惑

如上所言,见惑者顿断之,思惑者渐断之。渐断之者声闻乘為钝根故,分十惑為九地之九品而分断之也。九地者欲界五趣地為一,於此加色界之四禪地与无色界之四空处而為九地也,九品者此各地之思惑,為上上品、上中品、上品,乃至上品、中品、品之九品。故為八十一品。既断见...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沙弥着香為龙

有阿罗汉常入龙宫食已,以鉢授沙弥使洗,鉢中有残食数粒,沙弥嗅之大香,食之甚美。便作方便入师绳床,以两手捉绳床脚,其师去时与[绳床]同入龙宫。龙言此未得道,何以将来?师言不觉。沙弥得饭食,又见龙女身体端正,香妙无比,心大染着,即作恶愿。我当作福夺此龙宫殿。龙言后...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鹿园寺

在东天竺波罗奈国鹿野苑。求法高僧传上曰:「那烂陀寺东四十驛许,寻弶伽河而至蜜栗伽悉他鉢那寺。唐云鹿园寺也。」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草环

又曰茅环,指釧。以茅草所造之指环。密教修法时用之。苏悉地经一曰:「又作法时,当用茅草而作指釧,着於右手无名指上。应诵当部叁字半心真言,或经百徧或千徧,后安指上。若供养之时,持诵之时,护摩之时,应着草釧。以着此草环故,罪障除灭,手得清净,所作皆成。」苏悉地供养法...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五大尊一坛法

若欲以五大尊同安一坛,则当準於仁王仪轨修之。彼文云:坛之中心,画十二辐轮,东边画五股金刚杵,南边画金刚宝,西边画金刚剑,北边画金刚牙。此上五事,即是五方菩萨手中所执之秘密契也。东南隅画叁股金刚杵,西南隅画宝冠,西北隅画箜篌,东北隅画羯磨金刚杵,当四角之上置四贤...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智慧鸟

若為财物说法者,死,生天上為智慧鸟,能说法云。正法念经叁十一曰:「若為财物故,与人说法。不以悲心利益眾生而取财物,是名品之法施也。(中略)如是等法施之人,生於天上,作智慧鸟,能说偈颂,是则曰法施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当头

犹言直,当

《佛学大辞典》 / 7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叁断

一、见所断,谓声闻初果之人,断惑见理,名为见道。因断叁界八十八使见惑,故名见所断。(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十八使者,一身见、二边见、叁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六贪、七嗔、八痴、九慢、十疑。此十使历叁界四谛,增减不同,成八十八。谓欲界苦谛十使具足;集...

《三藏法数》 / 308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巴陵叁转语

巴陵,谓岳州顥鑑禪师也。碧严第十叁则评唱曰:「师,常缝坐具行脚,深得他云门脚跟之大事,所以奇特。后出世為云门法嗣,先住岳州巴陵,不更作法嗣之书,只得叁转语上云门。如何是道?明眼人落井。如何是吹毛剑?珊瑚枝枝撑着月。如何是提婆宗?银碗裹盛雪。云门云:他日老僧忌...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天道

六道之一。与[天趣]同。欲界有六重之天,并色界无色界之诸天是也。其依处在诸趣之顶,故谓之天。身有光明,故谓之天。果报最胜,故谓之天。為有情轮迴之道途,故谓之道,趣者所趣向也。 又(术语)自然之道,法尔之理,谓之天道,与儒言天道同。无量寿经曰:「天道自然,不得蹉...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临坛

僧尼之戒坛,為授戒之作法,谓之临坛。其僧尼谓之临坛大德。叁师七证是也。见僧史略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醧忘臺

若禽兽鱼虫过千百等劫,受报满后,判发西大洲為男為女者,即交醧忘臺。共臺居十殿冥王殿前六桥之外。甚高大。四围廊房一百零八间。向东甬道仅阔一尺四寸。孟婆神设盏於此。使人饮汤,以忘前生之事。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六因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叁念处

处谓法界平等之理不增不减也。佛当说法时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无减退之相,故眾生虽不一心听法,亦不以為忧,是為第一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增进之相,毕竟不可得,故於眾生虽一心听法,亦不以為喜,是為第二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生死涅槃之相,不可得,故常行捨心於一...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非非想天

非想非非想天之略。心地观经五曰:「叁界之顶非非想天,八万劫尽退生地。」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愿主

发起起立塔像,书写经典等,摠关於佛道善根之人也。此人以此善根愿成佛或往生,故名為愿主,又曰本愿。无量寿经曰:「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繒然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等心

於一切眾生怨亲平等之心。又诸行等修之心。无量寿经曰:「等心胜心深心。」智度论八曰:「等心者,是於一切眾生中无怨无恚。」探玄记二曰:「无思益物,故云等心。」大经净影疏曰:「诸行齐修,故曰等心。」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叁不失

佛之叁不护,又名叁不失。观音义疏曰:「此是圣人叁业无谋而徧应一切,亦名叁不失,叁轮不思议化也,亦名叁不护。」见[叁不护]条。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莲华王

有二人:一,弥勒所问本愿经曰:「过去有太子,号莲华王。端正殊妙,威神巍巍,出游,道见一人,身体病癩,见已悲念,问病者:何药能疗?答曰:得王身之髓涂身,其病乃愈。是时太子即破身骨,与髓於病人。欢喜惠施,心无悔恨,尔时之太子。即我身是也。」(取意)。一,百缘经四曰...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十事功德

菩萨修行涅槃经者得十事之功德也:一、第一功德有五事,得闻所不能开者。(中略)断疑惑之心慧心正直,能知如来之密义也。二、第二功德有五事:得、见、闻、到、知也。叁、第叁功德有叁事:得第一义慈,得菩萨所缘之慈,得菩萨无缘之慈。四、第四功德有十事:根深而难倾动,生自身...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