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叁大部之一。天台大师说之,弟子章安记之,有十卷,开為二十卷,述观心之事。荆溪大师註释之曰止观辅行传弘决,有十卷,开為四十卷。此外各家疏註如下:大乘止观法门四卷,陈慧思说。修习止观坐禪法要一卷,隋智顗说,陈鍼传。附始终心要一卷,唐湛然述。止观义例二卷,唐湛然...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具名大乘止观法门,四卷,南岳慧思说。说止观二门之深义。唐末经典,流散海外,咸平叁年日本国寂照持此本至四明。慈云得之為作序。见佛祖统纪二十五。明智旭释之曰止观释要。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念佛之言,虽通於诸佛,然诸大乘中念佛之言,独限於西方之阿弥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国之誓愿者,法界诸佛中独阿弥陀一佛也。大日如来虽於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说九字之真言,劝九品往生。释迦佛虽於诸大乘经中说十方无量之佛,然讚佛而劝念佛往生者,独...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於住劫之中由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至人寿十岁,為第一之减劫,由是每百年增一岁,至人寿八万岁,更下至十岁為第二之减劫。如此一上一下,终第十九之减劫,更增至人寿八万岁,為第二十之增劫,至住劫而终。即第一止於减数,第二十止於增数,中间有十八回之增减。是曰住劫之二十...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涅槃经之异名。天台之意,谓涅槃為扶助法华之义疏也。止观义例曰:「所用义旨,以法华為宗旨,以智论為指南,以大经為扶疏,以大品為观法。」又,凡助成本书之註释书,通谓之扶疏。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合掌而口问安否也。但敬揖以表问安否之心亦云问讯。僧史略上曰:「如比丘相见,曲躬合掌,口曰不审者何?此叁业归仰也(曲躬合掌身也,发言不审口也,心若不生崇敬岂能动身口乎),谓之问讯。其或卑问尊则不审少病少恼起居轻利不,上慰下则不审无病恼,乞食易得,住处无恶伴,水陆...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梵名捺喇捨曩Darśana,思虑推求审详而决择事理也。通於正邪。止观五下曰:「一切凡夫未阶圣道,介尔起计,悉皆是见。」俱舍论二曰:「审虑為先决择名见。」大乘义章五本曰:「推求说之為见。」止观十上曰:「作决定解,名之為见。」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天台仁王经疏上引提谓经以五戒配於五常,谓不杀,仁也。不偷盗,智也。不邪婬,义也。不饮酒,礼也。不妄语,信也。止观六上所配不同:谓仁者不杀戒也,义者不盗戒也,礼者不饮酒戒也,智者不妄语戒也,信者不邪婬戒也。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妙法之印璽也。妙法真实,不动不变,故称為印。又妙法如王印通达无碍,谓之印,又為证明佛之正法者,故曰印。又為诸佛诸祖互相印可,心心相传之法,故曰法印。该摄佛法,而立叁种之法印,称曰叁法印。智度论二十二曰:「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问何等是佛法...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一、奢摩他,梵语奢摩他,华言止。止即止寂之义。谓欲求圆觉者,以净觉心,取静为行,而于染净等境,心不妄缘,即是体真止,义当空观。故经云: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体真止者,谓体达无明颠倒之妄,即是实相之真也。) 二、叁...
《三藏法数》 / 340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西凉州人,以晋隆安初,远游西域,与法显智严前后相随,备覩天竺诸国所有之灵异,诸国之音字詁训,无不了解。还长安,随禪师佛驮跋陀罗策进禪道,后止江左之道场寺,译出诸经。初关中之竺佛念於苻秦二代出眾经,江左之译梵无过於云者。元嘉二十六年寂,寿七十四。其游履外国,别有...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持善见律毘婆沙之师资相传也。佛入灭以来每岁安居竟记一点,故名眾圣点记。出叁藏记十一善见律毘婆沙记曰:「仰惟佛世尊泥洹已来年载,至七月十五日受岁竟,於眾前谨下一点,年年如此。感慕心悲,不觉流泪。」歷代叁宝记十一曰:「外国沙门僧伽跋陀罗,齐言僧贤(善见律译者),师...
《佛学大辞典》 / 515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伏者制伏,断者断绝也,制伏所起之惑而使一时不起,谓之伏惑,断绝惑种,而使毕竟不生,谓之断惑。有漏道之对治,止於伏惑,依无漏道乃得断惑也。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天台智者之说,玄义,文句,止观谓之叁大部。荆溪悉為之作疏记。观经疏,光明玄,光明疏,观音玄,观音疏谓之五小部。四明皆為之作疏记。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一止犯,於诸善业厌不修学。依於止而犯戒体者,谓之止犯。二作犯,於诸恶法策身口而作之,依於作而犯戒体者,谓之作犯。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法性寂然為止,寂而常照為观,止如明镜止水,观如明镜止水影现万象,故止与观者,不二一体也。辅行一曰:「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止观不二,境智冥一。」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又曰但理随缘。理者真如也。谓别教之真如随缘而為一切万法,曰别理随缘。与圆教之真如,性具诸法,而為一切诸法异,纯一之真如,依无明之和合而取随缘之义,谓為但理随缘。此别教随缘之义,四明尊者对於严家盛所唱导。抑真如随缘之义,原為起信论所详说,严家之贤首作起信论之疏,...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展者,将作礼,初欲展坐具(坐具即尼师檀),师家止之,乃作摺势,鞠躬叙事情,是為一展。復欲重展,復被止,乃作摺势叙寒暖,是為两展。然不拜则情不足,故不展坐具以手持之触地叁拜也。勅修清规游方参请曰:「起至炉前,两展叁礼谢茶。初展云:某等重承煎点,特此拜谢,下情不胜...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诸法无行经下,文殊师利,说不动相之法门已,空中有万天子讚言:「世尊!文殊师利名為无碍尸利,文殊师利名為不二尸利。」等。文殊语天子曰:「止!止!诸天子!汝等勿取相分别,我不见诸法是上是中是下。(中略)我是贪欲尸利、瞋恚尸利、愚痴尸利,是故我名文殊师利。」是说為天...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譬有名无实之物也。智度论十二曰:「如兔角龟毛,亦但有名而无实。」成实论二曰:「世间事中,兔角龟毛,蛇足监香风色等,是為无。」止观十上曰:「人我如龟毛兔角不可得。」宗镜录四十六曰:「如辩兔角之大小,了龟毛之短长。」楞伽经二曰:「无性而作言说,谓兔角龟毛等世间现言...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U ananda,比丘名。译曰善喜,贤喜,闻佛涅槃而欢喜之恶比丘也,善见论谓之须跋陀罗摩訶罗。长阿含经四曰:「时彼眾中有释种子。字跋难陀。止诸比丘言:汝等勿忧,世尊灭度,我得自在。彼老常言:当应行是,不应行是,自今已后随我所為。」四分律五十四曰:「尔时有跋难陀释子,...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经中有云旧医客医者,止观谓為新旧医。佛初对小乘之徒,说无常之义,至涅槃时,说常住之义。因而小乘之徒,疑佛语之前后相违。佛即举新旧两医之喻,以解其惑。涅槃经二谓:「譬如国王闍钝,有一医师亦顽冥。国王无鑑识之明,厚赐重录。其医王病,不察其病症,一用乳药。后客医来,...
《佛学大辞典》 / 482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一、作宝想,谓菩萨听法,当念正法尊贵,希有难得,是名作宝想。 二、作眼想,谓菩萨听法,当念此法如眼,开我昏暗,令生智慧,是名作眼想。 叁、作明想,谓菩萨听法,当念正法如日,光明一切等照,是名作明想。 四、作大果胜功德想,谓菩萨听法,当念此法,令我能得涅槃及大...
《三藏法数》 / 228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人亡后叁年等修佛事追荐其人谓之年忌,又云年迴。盖佛教弔祭亡者止於中阴七七日也(大灌顶经梵网经等)。故支那称為累七斋又称七七斋。每七日修斋会也(释氏要览下),然百日已后之佛事,於佛教无本据,其中百日与一周忌叁年忌依支那之儒礼也,百日即儒之卒哭,一周忌者小祥,叁年...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一曰大乘,二曰小乘。大乘乃大人之乘,此中摄一乘与叁乘中之菩萨乘,与不愚法及二乘(此叁者即大乘之叁乘);小乘者,小人之乘,即愚法之二乘也。涅槃经中说為半字教,满字教,智度论判為声闻藏,摩阿衍藏者是也。自经本上论之。四阿含经為小乘。其餘诸经為大乘。以八宗配之。则俱...
《佛学大辞典》 / 956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莲社七祖之第四祖,唐大歷二年止於衡州之灵峰寺,慈忍戒定,当时之宗师也。尝於僧堂之食鉢中现一寺题曰大圣竹林寺。四年,於郡之湖东寺开五会念佛(五百為一会),因製五会法事讚,以定其法式。后诣五台山建竹林寺,代宗时以為国师。大歷七年寂。见佛祖统纪二十六。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又曰九品净剎,九品安养,九品莲臺。有九品差别之净土也。愿往生之人,有九品之别,故所生之极乐净土,亦有九品之殊。其说虽基於观无量寿经。而彼经但谓眾生之机,有九品之别,各修其品之行者,有来迎之真化,华开之迟速,悟道之早晚。实未明言极乐有九品之别。惟据无量清净平等觉...
《佛学大辞典》 / 575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如来以权智初开叁乘之教為权教,后示一乘之理為实教。如此开会之妙用,悉為权智所使然。就四教而判之,则藏通别之叁教為权教,圆教之一為实教。若就华严之五教而判之,则顿教已下皆权教,如法相叁论者,止於天台通教,华严始教之分,故贬之為权教权大乘,以我而称实教实大乘。玄义...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九种之大乘禪也。此為不共於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禪定:一、自性禪,二、一切禪,叁、难禪,四、一切门禪,五、善人禪,六、一切行禪,七、除烦恼禪,八、此世他世乐禪,九、清净净禪是也。原出於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於法...
《佛学大辞典》 / 1519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思量事物曰意。唯识论五曰:「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叁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叁别义。」俱舍论四曰:「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心意识叁名,所詮义虽异,而体是一如。」止观二上曰:「对境觉知,异乎木石,名為心。次心筹量,名為意。」...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谓叁摩也。叁止之一。无明颠倒者了得实相之真性,随缘而内外之变化无动於心,安心不动也。翻译名义集曰:「止观二字各开叁义:一体心止,二方便随缘止。」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天台之摩訶止观以十大章统收之:第一大意,豫示九章之大意,此有五略:一、发大心,大菩提也。二、修大行,止观之行也。叁、感大果,近者初住,远者妙觉也。四、裂大网,裂所化之疑网也。五、归大处,平等之一理也。第二释名,止观之名也。叁体相,止观之体相也。四摄法,摄诸法也...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略曰圆顿观。静止妄念曰止。真智通达曰观。由止成观。由观资止。止观不离。故略称止观。亦单曰观。此止观之法有叁种。為渐次不定圆顿。法华所说之观法,為圆顿止观,天台大师宣说之,章安大师编集之,名為摩訶止观。十卷之大本是也。见[止观]条。 又(书名)摩訶止观,一名圆顿止...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五逆罪之一。此有二种:一破法轮僧,如提婆达多立五种之邪法,与佛之法轮对立,以分离听闻佛之法轮之僧眾也。二破羯磨僧,於同一界内作别种之羯磨(作法),而破羯磨僧之和合也。此中前者其罪最重,止於佛在世(佛灭后无转法轮故)。次者其罪轻,通於在世灭后。资持记上叁之一曰:...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数论师胜论师等佛法外之外道曰外外道。止观十上曰:「邪人不同又為叁:一佛法外外道,二附佛法外道,叁学佛法成外道。」大日经疏二曰:「此宗中说,有两种外道:外外道,内外道。」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梵语Duḥkha-duḥkhatā之译。叁苦之一。苦眾生身心之苦,从飢饿疾病风雨寒热鞭打劳役等苦缘而生之苦也。大乘义章叁曰:「从彼苦缘逼而生恼,名為苦苦。刀杖等缘能生内恼,说之為苦。从苦生苦,故曰苦苦。」法界次第中之下曰:「苦受从苦缘生,情觉是苦,即苦苦也。」 又有情之心身...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梁傅大士,婺州东阳县人。故称為东阳大士。止观义例曰:「东阳大士,位居等觉。」义例随释五曰:「言东阳者,古东阳郡也,今為东阳县,县有东阳山属婺州。言大士者,大心之士,菩萨之美称也。姓傅氏,名翕,弥勒化身也。」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止观辅行一曰:「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者,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法界诸法,迄至一色一香无非為中道。故换言之,中道即法界也。而此中道法界為所缘之妙境,若就能缘之妙智言之,则為止观,盖繫缘於法界,而广缘事理之诸法,是止即妙观,念与法界為一而泯亡事理之法相,是观即妙止...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定戒体之性通大小乘而有叁种:一色法,受戒之时,身口二业有发显之表色。其表色依四大而生一种之色法,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是名无表色,又名无作色,是為四大所生,故為色法,而摄於色蕴之中是有部宗之义也。二心法,受戒之时有发动思之心所,此心所之种子相绩而有防非止恶之功能,...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十卷,唐达摩流支译,一名显授不退转菩萨记。佛於伽耶山顶放光明,徧照十方,摄入面门,授记於月光天子,当於支那国作女王。东方莲华眼佛世界止一切盖菩萨来问一百一事,佛以十法答之。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天台大师,名智顗,字德安,姓陈氏,其母梦吞白鼠而生师。卜者曰:白鼠者,龙所化也。七岁,喜往伽蓝,僧口授普门品,一徧成诵。十八岁就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岁受具。初从慧旷学律,兼通方等诸经。陈文帝元嘉元年时,思禪师止光州大苏山,师往顶拜。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
《佛学大辞典》 / 788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色心不二,故万法唯心,又唯色也。依之立护法唯识无境,故立清辩唯境无识。止观义例上曰:「能了诸法则见诸法唯心唯色,当知一切由心分别诸法,何曾自谓同异?」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定名七种之一。即禪定之异名也。梵语曰奢摩他Samatha,又名叁摩地Samādhi,静息动心也。又心定止於一处也。常对观而言。依止拂妄,依观证真理也。佛地论一曰:「止谓叁摩地。」起信论曰:「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同义记下末曰:「奢摩他,此翻云止,但今就方便存此...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金锁铁锁虽有胜劣,而被缚则一,以譬内着外着,其邪一也。止观十上曰:「外道见通韦陀,乃至圆门,叁念处叁解脱,名数是同。所起见罪繫缚无异,如金铁二锁。」同辅行十之二曰:「大论二十五云:譬在囹圄,桎梏所拘。虽復蒙赦,更繫金锁。人為爱繫,如在囹圄。虽得出家,更着禁戒,...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宣唱法而化导人也。佛世以舍利弗,富楼那為第一,梁高法传十科中有唱导之一科。法华经涌出品曰:「是四菩萨,於其眾中,最為上首唱导之师。」大部补注九曰:「啟发法门,名之為唱。引接物机,名之為导。」梁僧传(唱导论)曰:「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眾心也。昔佛法初传,於时...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西方之极乐,於四种之国土中,位虽最下,然以圆融无碍之道理言之,则此最下之土,即最上之寂光土云。与所谓娑婆即寂光同。盖天台宗立四土:一凡圣同居土,谓娑婆及安养。二方便土。叁实报土。四常寂光土,是究竟之佛土也。然由圆融之理言之,则四土总為不二。法华文句记九下曰:「...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对於胜进接而言,被接之一种。按者止之义,即止於旧位,為后教接入也。法华释籤二曰:「伏位来入伏位,名為按位。」是盖通别二教之人被接於后教后,犹在与前教同一伏位(别教為地前,圆教為住前),不能进入证位之意。又约於开会而或名為按位开。即由尔前之伏位,直接入於圆教住前...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一、心行称理摄散名止。二、止不滞寂,不碍观事。叁、由理事交彻而必俱遂使止观无碍而双运。四、理事形夺而俱尽,故止观两亡而绝寄。五、绝理事无碍之境,与泯止观无碍之心,二而不二,故不碍心境而一味,不二而二,故不碍一味而心境。六、由即理之事摄一切法故,即止之观,亦见一...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行者迁流之义,一切有為法,迁流叁世,无剎那常住安稳之苦,谓之行苦。叁苦之一。法界次第中之下曰:「常為无常迁动,即是行苦也。」止观七上曰:「念念流炎,是為行苦。」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又名八法。世有八法。為世间之所爱憎。能扇动人心,故名八风。一利、二衰、叁毁、四誉、五称、六讥、七苦、八乐也。行宗记一上曰:「智论云:衰利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动物情,名為八风。」法华文句一曰:「佛无食想,久离八风,不為损益。」止观五曰:「止是壁定,八风恶觉不...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一作病,作者生心造作之谓。有人言:我欲於本心作种种行,求圆觉,是名作病。盖彼圆觉之性,非作得也。二任病,任者随缘任性之谓。有人言:我等今欲不断死,不求涅槃,任彼一切,以求圆觉,是名任病。盖彼圆觉非任有也。叁止病,止者止妄即真之谓。有人言:我今欲以永息诸念,寂念...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UIūka,胜论派之鼻祖。始说六句义之法。止观十上曰:「沤楼(僧佉),此翻休睺。」同辅行十之一曰:「优楼(僧佉),此云休留仙。其人昼藏山谷,以造经书。夜则游行,说法教化。犹如彼鸟,故得此名。(中略)其人在佛前八百年出世,亦得五通。」见[优楼迦]条。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戒律之清净譬以海也。止观二下曰:「戒海死尸,宜依律摈治。」同辅行曰:「律云:譬如彼死尸大海不容受,為疾风所吹置之岸上,犯重如尸眾海不受,作法摈治如疾风吹,飘出眾外如置岸上。」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Ka iśa,国名。周四千餘里。北背雪山,叁陲為黑岭,国都城,周十餘里,宜穀麦,多果木,出善马鬱金香,异方奇货,多聚此国,文字大同覩货罗国,僧徒六千餘人,多习学大乘。昔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广地至葱岭东,河西蕃维皆送质子,王优待之,冬居印度诸国,夏还此国,春秋止健陀...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一经有二会:一,王宫会,释尊正於王宫说十六观者。二,耆闍会,阿难於王宫闻之,后还耆闍崛山(译灵鷲山)复演之者。因此今之经文,止於王宫会,耆闍会者,但於最末记有其事而已。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凡夫二乘迷执之八种转倒也。常乐我净為凡夫之四倒,非常非乐非我非净為一乘之四倒。止观五曰:「止是净水,荡贪婬八倒。」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是修行中之差别也。止观之义见前,捨者梵语优毕叉U ekṣa。涅槃经叁十一曰:「忧毕叉者,名曰平等,亦名不净,又名不观,亦名不行,是名為捨。」止观皆捨而住於平等也。即止观不二之位。大乘义章十曰:「捨者外国名优毕叉,此翻名捨,行止平等,捨离偏习,故名為捨。」止观曰:「...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谓天台宗之戒法也。彼宗以所谓圆融诸法顿速成佛圆顿之旨為宗。故名所依之戒為圆顿戒。十宗略记谓此戒与小乘律宗,云泥各别,原以法华开显之妙理為本而兼梵网之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等也。止观云:当知中道妙观,戒之正体,上品清净,究竟持戒,是圆戒之正意也。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此為天台大师依大方等陀罗尼经制立之一种叁昧行,与法华叁昧皆為四种叁昧中之半行半坐叁昧。专行其法。而调直其心谓之叁昧。止观二及方等叁昧行法详记其仪轨作法。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以种种善言讚叹法云寄言叹,更进而言无讚叹之言辞云绝言叹。天台以法华方便品诸佛智慧甚深无量等之言為寄言叹,以止止不须说為绝言叹。止观辅行一之一曰:「於方便品初,寄言绝言,广叹略叹,不出权实。」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