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 条搜索结果

宗喀巴

又名罗卜藏札克巴。西藏新志中曰:「宗喀巴生於甘肃省之西寧府,性慧敏。年十四,学於后藏札什伦布之西萨迦庙,已涉红教之流弊,忧吞刀吐火之幻术,不足為世益,誓洗其风。一日会眾,自换黄色衣冠,告眾曰:教主者,世世呼毕尔罕,以救人民。后得道於西藏之噶尔丹寺,此為黄教之始...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慈明论棒

慈明谓黄龙曰:书记学云门,必善其旨,如曰放洞山叁顿棒,於洞山时应打否?龙曰:应打。慈色庄言,闻叁顿棒声便喫棒,则汝旦及暮闻鸦鸣雀噪鐘鱼鼓板声,亦应喫棒,何时当已?龙瞠却。慈明云:吾始疑汝不堪师,今可也。即令拜。见普灯录叁。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南宗

自初祖达磨倡至五祖弘忍為一味。弘忍弟子,有慧能神秀二弟子,分南北二宗。慧能於江南布化,故云南宗。神秀入洛阳而其道盛,故云北宗。此中至后世极隆盛者,南宗也。五家七宗之分派悉属於此下,因此后世以南為之正宗,以慧能称六代之祖。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九地

又名九有。以欲界為一地,色界及无色界各分為四地也。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叁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乐地,五捨念清净地,六空无边处地,七识无边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想非非想处地。欲界五趣地者,或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為散地,并有欲故...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不立文字

家之悟道者不涉文字言句,单以心传心之玄旨,谓之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五灯会元世尊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眾,此时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顏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大迦叶。」碧巖第一则评唱曰:...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雪山大士

又曰雪山童子。释尊在过去世修菩萨道时,於雪山苦行,谓之雪山大士,或曰雪山童子。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过去之世,佛日未出。我於尔时作婆罗门,修菩萨行。(中略)我於尔时住於雪山。其山清净,流泉浴池,树林药木,充满其地。(中略)我於尔时独处其中,唯食诸果。食已,繫...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茶堂

林中,在法堂后,寝堂前,住持行礼之处,即方丈也。见象器笺二。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叁根坐

日本莹山着。附於坐用心记之后。入大藏经。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观心坐。观心即坐也。往生要集上末曰:「勤心观,苦而得道。」见[八背捨]条。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后堂首座

僧堂后版之首座也。勅修清规曰:「后堂首座,位居后版,辅赞宗风。规则端庄,為眾模范。盖以眾多,故分前后。斋粥二时过堂及坐,则后门出入。」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安陀会

又作安怛婆沙,安多婆裟,安多跋萨,安陀跋萨,安陀罗跋萨,安怛婆参,或作安多会。内住之义。译言中宿衣,内衣,里衣,或中着衣。叁衣之一。即五条而近身衬体着者。又曰下衣。唐则天尝缩小之,以与僧,遂至被着於法衣之上。今宗等所用之络子是也。其构造法,以一长一短為法,...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弥勒楼阁

华严经七十七曰:「於此南方有国名海岸,有园名大庄严,其中有一广大楼阁名毘卢遮那庄严藏,从菩萨善根果报生。」同七十九曰:「尔时善财童子,恭敬右绕弥勒菩萨摩訶萨已,而白之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时弥勒菩萨,前诣楼阁指出声,其门即开命善财入。善财心喜,入已还...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阿傍

又作阿防。狱卒名。译曰不群。五苦章句经曰:「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刚铁釵。」五分律二十八曰:「悉见地狱诸相阿傍在前。」法苑珠林八十四曰:「牛头阿傍。」又单云旁。铁城泥犁经曰:「泥犁卒,名曰旁,旁即将人前至阎罗所。泥犁旁,言此人於世间為人时...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一念不生

超越念虑之境界也。五教章上之叁曰:「顿教者,言说顿绝,理性顿显,解行顿成,一念不生,即是佛等。」顿教為华严宗所立五教之一,之宗旨当之。冠註曰:「通路云:一念不生等者,即心本是佛,妄起故為眾生,一念妄心不生,何谓不得名佛!故达磨碑云:心有也旷劫而滞凡夫,心无也...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四空定

又云四无色定(梵名四空处之各名加Dhyāna),十二门中之四也。一空无边处定,行人厌患色笼如牢如狱,心欲出离之,捨色想而缘无边之虚空心,与空无边相应,故名空无边定。二识无边处定,行人更厌前外之空,捨其虚空缘内识為心识无边之解,心与识无边相应,故名识无边处定。叁无...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授衣节

阴历九月曰授衣节,家有授衣节之上堂,镜堂圆师建仁录授衣节上堂曰:「人间九月授衣时,破绽和犹未知,趁暖急须先补缀,待寒方觉已迟迟。」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初夜偈

天台之初夜偈曰:「白眾等听说,初夜无常偈。烦恼深无底,生死海无边。度苦船未立,云何乐睡眠?勇猛能精进,摄心常在。」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经行

於一定之地旋绕往来也。即坐而欲睡眠时,為此防之,又為养身疗病。寄归传叁曰:「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经行。直去直来,唯遵一路。随时适性,勿居闹处。一则痊痾,一能销食。(中略)若其右绕佛殿,旋游制底,别為生福,本欲虔恭。经行乃是销散之仪,意在养身疗病。旧云行道,或曰...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黄教

喇嘛教之一派,十四世纪顷,宗喀巴Tsongkha a慨红教之腐败而别為开始者,衣冠等皆用黄色,行於西藏,蒙古,伊犁。西藏新志中曰:「黄教之大喇嘛有四:一达赖喇嘛。二班喇嘛。叁哲布尊丹巴。四多伦诺尔阿嘉胡图克图。相传哲布尊丹巴,為菩萨之转生,其势力普及蒙古地方。寺在图...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九带

浮山远录曰:「公编家為九带集。」故山谷赠清隐隐师云:参得浮山九带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九梵

第四天之九天也。仁王经上曰:「九梵叁净。」同天台疏上曰:「言九梵者。谓第四九天:一无云、二福生、叁广果、四无想、五无烦、六无热、七善现、八善见、九色究竟也。」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那為示,故名。那或译思惟修,或译静虑,為思惟真理静息念虑之法,原為叁学六度之一。初祖达磨天竺人,梁魏之世,来支那传佛心宗,其法唯静坐默念,发明佛心,凝工夫而已,其外相一等於那,故称為宗。所谓宗者,非叁学六度之一分,於是而如来,祖师之称起。以经...

《佛学大辞典》 / 372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修私摩

频婆娑罗王长子之名。译曰善结。见坐叁昧经上。梵Suaiman。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叁光

色界之第二,有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之叁天,名曰叁光。旧译仁王经上曰:「九梵叁净,叁光叁梵。」 又指日月星而言,见[叁光天]项。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提婆為利养学神通

有四说,一从佛学。五分律叁曰:「时世尊受诸大声闻与阿耨达龙王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俱去,羞耻从佛,愿学通法。佛為教於安居中得神通。」二从修罗陀比丘学。增一阿含经四十六曰:「提婆达多从修罗陀比丘学沙门威仪礼节。是时提婆达多请说神通道,比丘為说其法。达多不久而得...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难陀

Nanda,比丘名。译曰善欢喜。亦名牧牛。对於孙陀罗难陀而谓為牧牛难陀。因问佛放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出家获阿罗汉果。根本律云:「难鐸迦尊者,佛遣彼為尼眾说法教诫时,五百苾芻尼闻法得阿罗汉果。」萨婆多论云:「往昔惟卫佛出现於世,為眾生说法。彼佛灭后,有王起牛头旃...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九想

又作九相。於人之尸相,起九种之观想也。是為观不净观之一种。即使贪着五欲之法,起美好耽恋之迷想者,觉知人之不净,除其贪欲之观想也。一、胀想Vyādbmātakasaṁjñā,死尸之膨胀也。二、青瘀想Vinilakasaṁjñā,风吹日曝而死尸之色变也。叁、壤想Vi adumakasaṁjñā,死尸之破坏也...

《佛学大辞典》 / 568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五轮观

地、水、火、风、空名五轮,其种子即之五字也。其形方、圆、叁角、半月、团形,其色黄、白、赤、黑、青也。各圆满而具眾德,故名為轮。五轮即五智,观之而其观成就,则自身即為五智如来也。又修法之时,欲吾身成為金刚轮,以此五字配於身中五处,而加持吾身,谓之五字严身观。其法...

《佛学大辞典》 / 537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少净天

色界第叁第一天之名。意识受净妙之乐,故名净。第叁天之中,此天最少,故名少净。见颂疏世间品一。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帝释為佛造讲堂

选集百缘经二曰:「尔时诸罗汉六万二千将诣拘毘罗国,彼诸民眾,稟性贤善,仁慈孝顺,意志宽博。於时如来作是念言:吾今当作牛头旃檀重阁讲堂,化彼民眾。作是念已,时天帝释知佛心念,即与天龙夜叉究槃荼等各各齎持牛头旃檀树奉上世尊,為如来造大讲堂。天之诸床榻卧具被褥,天之...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牛头

地狱之鬼卒,或為牛头之形,或為马头之形。楞严经八曰:「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剎,手执蹌矟,駈入城门。」五句辛经曰:「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智度论十六曰:「见合会大地狱中,恶罗剎狱卒作种种形,牛马猪羊鵰鷲鶉鸟...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旦过僧

宿泊於旦过寮之僧。谓行脚之僧也。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报坐所悬之牌也。

《佛学大辞典》 / 9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牛头栴檀

又称赤栴檀。栴檀為香树名,出自牛头山,故曰牛头栴檀。名义集叁曰:「正法会经云: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头栴檀,以此山峰状如牛头於此峰中生栴檀树,故名牛头。华严云:摩罗耶山出栴檀香名曰牛头,若以涂身,设入火坑火不能烧。大论云:除摩梨山无出栴檀香。」智度论...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颂古

举古则為韵语,发明其意者,称為颂古。林宝训下曰:「万庵曰:颂始自汾阳,暨雪竇宏其音,显其旨,汪汪乎不可涯。」碧巖第一则颂评曰:「颂古祇是绕路说,拈古大纲据款结案而已。」碧巖种电钞一乾曰:「盖颂古者颂出古则之奥义,令知斧头元是铁也。其中或有扬或有抑,虽涉言语...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叁字

碧巖六则颂评唱曰:「云门寻常爱说叁字:顾鑑咦。又说一字。」顾者顾虑。鑑者鑑察。咦為呼人之声。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叁檀

檀者梵语檀那Dāna之略,译曰布施。叁檀者财施,法施,无畏施之叁施也。智度论十四曰:「檀有叁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叁者无畏施。」以此叁檀摄六度。金刚般若论上曰:「檀那有叁种:一、资生施者,谓檀那波罗蜜。二、无畏施者,谓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叁、法施者谓毘梨耶波罗...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业处

梵语Karmasthāna。心业止住之处。即入定而使心住於一境也。观无量寿经所谓「唯愿佛日,令我观清净业处」是也。是虽与定麤同义,然中国日本等,多不用此语。净影观经义疏上谓「餘妙净土,纯善所归,是故名為清净业处」。善导观经序分义二谓「言教我观於清净已下,正明既能厌秽欣...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如来

又名如来清净。楞伽经所说四种之一。如来所得之定,即首楞严定也。依此定穷究法身般若解脱叁德秘藏之大涅槃,而起无作之妙用,别於外道二乘菩萨所得之涅槃,谓之如来。楞伽经二曰:「云何如来?谓人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叁种乐住,成办眾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同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叁佛

法佛报佛化佛也。即叁佛菩提等。 又太平之佛鑑师慧勤,龙门之佛眼师清远,天寧之佛果师克勤。此叁师為杨岐派第叁祖,五祖山法演之法嗣,称為杨岐之叁佛,又名演门之叁杰。释门正统叁曰:「杨岐叁佛最為竞爽。」佛祖通载叁一曰:「演门二勤一远,声价籍甚,丛林谓之叁杰。」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一切菩萨欲证圆觉而修定有二十五种之差别。谓无碍清净慧,皆依定而生,其定有叁种之别,一、奢摩他,此译作止,静行也(安於无為也)。二、叁摩钵提,此译作观,幻行也(修有為之幻行也)。叁、那,此译作思惟,寂行也(静幻皆亡也)。於此叁行,单修一行者有叁人;叁行互...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梵天

色界中有四重之天处。皆修定所生之处故曰天。其第一天更有叁天,第一為大梵天。第二為梵辅天。第叁為梵眾天。此叁天通曰梵天。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口头

谓不能领会理。但袭取僧家敷浅之常语。资為谈助也。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中间定

又名中间叁昧,中间静虑,中间。大梵天王所得之定也。色界,无色界通有八地,每一地各有近分定与根本定。其中初地之近分定与根本定寻与伺之心所相应,第二以上,七地之近分定与根本定,则寻与伺皆不相应,而至极寂静。然其中间,唯有伺之心所相应而寻之心所不相应之定,...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单传

家之宗旨,不依经论文句,单传心印也。碧巖初则评唱曰:「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机,遂泛海得得来,单传心印。」祖庭事苑曰:「传法诸祖,初以叁乘教乘兼行,后达磨祖师单传心印破执显宗。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不立文字失意者多矣,往往谓屏去文字以默坐為...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