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条搜索结果

十六观门

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为未来世众生欲往生者,请佛世尊说其修行之法。故佛令其观彼依正之境,托境显性,了境唯心,即得往生。此十六观门所以说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依正者,依即阿弥阤佛所依之土,正即阿弥阤佛相好之身也。) 一、日观,谓正坐西向,谛观落日...

《三藏法数》 / 4349字 / 37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此言甚深微妙之法,為一切世间眾生之难信受者。法华经序品曰:「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阿弥陀经曰:「為诸眾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四难

一、值佛难,谓众生因无始惑业,轮回六道之中,四趣不得见佛闻法,固不在言;设得人身,若生在东西北叁洲者,佛不出现于彼,皆不见佛;得生南洲,而或居边地,或着邪见,佛虽出世,如是等人亦不得见佛;而况佛不常出,值遇良难。故经云: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此举人之值佛难...

《三藏法数》 / 542字 / 1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含藏诸法文理,而有经、律、论、咒之不同。经者,法也、常也。凡圣之所轨则,曰法;魔外不能变坏,曰常。律者,法也。谓分判轻重,持犯之罪,如世之法律。论,议也。谓论议种种诸法甚深之义也。咒者,愿也。谓祈愿种种如意殊胜等事也。盖以声闻、缘觉、大小乘之...

《三藏法数》 / 443字 / 1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止叁请

法华经方便品之初,先讚嘆如来之二智,以诸法实相為甚深微妙欲说而止,次舍利弗代眾请说之。如此佛与舍利弗交互各叁止叁请,佛遂容第叁请,广说妙法。谓之叁止叁请。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甚深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阿惟越致菩萨大功德具足、不可称量功德具足。”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阿惟越致有大功德、不可得称量功德具足。所以者何?以得无碍无限之慧,非诸罗汉、辟支佛所能及故。阿惟越致住是慧中,便受神通,亦非诸天、世间人民所能及者。” 须菩提白佛言:...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3827字 / 1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

筏喻

佛之教法如筏,渡河既了,则筏当捨,到涅槃之岸,则正法尚当捨,因之一切所说之法,名為筏喻之法。示不执着於法也。五大品阿梨吒经曰:「山水甚深,无有船桥,有人欲从此到彼岸,结筏乘之而度,至岸讫,作此念,此筏益我,不可捨此,当担戴去。於意云何?為筏有何益?比丘曰:无益...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1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十门释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普贤

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叁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叁昧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1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七善

佛所说大小乘之经典,具七善。故曰正法。成实论叁善品曰:「佛自讚言:我所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清净调柔,随顺梵行。」就论解之,一、时善,一部初中后叁时之所说,皆甚深也。二、义善,佛法之义,深有利益,得今世后世及出世之道利也。叁、语善,随方俗之语...

《佛学大辞典》 / 470字 / 10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第一义

第一义者,即无上甚深之妙理也。其体湛寂,其性虚融,无名无相,绝议绝思。经云:甚深之理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是也。(无声字者,谓离语言、文字之相也。)

《三藏法数》 / 72字 / 10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文殊菩萨之本地。文句二上曰:「悲华云:宝藏佛言:汝作功德,其深甚深,愿取妙土。今故号汝名文殊师利,在北方欢喜世界作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今犹现在,闻名灭四重罪,為菩萨影响释迦耳。」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10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一源

一源者,甚深法界之体也。此体不变不迁,非真非妄。因随缘故,有真有妄。若随法性净缘,则能出生诸佛之法。若随无明染缘,则能出生众生之法。染净之缘虽别,法界之体无殊。譬如流水,流虽清浊有异,所出之源是一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9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六大力

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众生也。(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心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

《三藏法数》 / 650字 / 8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