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条搜索结果

修多罗

Sū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為綖。其餘经文谓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於理,合於机,故曰契。贯穿...

《佛学大辞典》 / 1194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尊胜法

念尊胜佛顶尊诵尊胜陀罗尼之修法也。尊胜佛顶,一名除障佛顶,释迦如来五佛顶之一。释迦如来為救善住天子七徧堕恶趣之苦,由佛顶现轮王而说尊胜陀罗尼也。见尊胜轨。本尊乃大日如来也。百二十尊法曰:「观想坛中有八叶大莲华,莲华上有八师子座,座上有七宝楼阁,阁中有大叶宝莲华...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善慧

东阳乌伤居士,傅翕,字玄风,年十六、娶刘氏,生二子,云普建普成。年二十四、遇梵僧嵩头陀知往因,菴松山之双檮树间,自称当来解脱善慧大士。苦行七年,宴坐之间,见释迦金粟定光叁佛。翕有神异,梁武帝敬重之。尝创轮藏,令转之者得大利。后世作轮藏者安父子叁人之像。陈大建...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金刚界大日如来

金刚界曼荼罗五大月轮中央轮五尊之中尊也。為於色界顶摩醯首罗宫(即大自在宫与胎藏大日依处同),不坏金刚光明心殿中,五相圆满,始成正觉之相,显修生智德之智法身也,其相似菩萨,作天人之状,头垂髮,戴五智之宝冠,手智拳印,其色清白。以字為大日种子。」瑜祇经曰:「薄伽...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画像

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仪轨上曰:「其所画布[(畾/(冗-几+互))毛]等,大小随意。(中略)於莲华臺上跏趺坐,白肉色,两手脐下如入禪定,掌中承莲华,於莲华上有金刚鉤,如上顶轮王等,种种光明五智冠等,一依瑜伽图,皆於白莲华座跏趺坐(云云)。」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五种无明

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无明,谓一切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禁品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十事功德,如来与诸比丘说禁戒。云何为十?所谓承事圣众,和合将顺;安隐圣众;降伏恶人;使诸惭愧比丘不令有恼;不信之人使立信根;已有信者倍令增益;于现法中得尽有漏;亦令后世诸漏之病皆悉除尽...

《增壹阿含经》 /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 7801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0日

金刚墻

密教界法五种之一。又云四方。第一地界之后,第二随其地界量四方周徧金刚墻之作法也。以印契行之。无量寿仪轨曰:「次金刚墻印。(中略)即成金刚坚固之城。」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跏趺坐

佛陀之坐法也。加趺於左右髀上而坐也(跏字添足者所谓蛇足也),跌者足背也,交左右足背而置於左右髀上谓之全跏坐,即跏趺坐也。置左右之一足於左右之一髀,名為半跏坐。全跏坐有吉祥降魔之二、先以右足押左股,次以左足押右股,手亦上左,谓之降魔坐,反之谓之吉祥坐。释尊...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舍利塔

Śarīra-stū a,安置佛舍利之宝塔也。金刚童子轨曰:「此童子真言对舍利塔前念诵,餘所不应念诵,作法不成故。」宝楼阁经下曰:「离喧闹,密静处建立精室,或舍利塔前。皆对佛像而向东方作吉祥坐及跏坐。」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念

谓于佛等十境,起修十念,摄伏乱心,勿使妄动;则正念现前,佛道可期矣。 一、念佛,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二、念法,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使者,谓一切惑业缠,而能驱...

《三藏法数》 / 557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孔雀明王

一头四臂,為菩萨形,驾孔雀,故曰孔雀明王(明王非忿怒尊),具名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种子為字。叁昧耶形為孔雀尾。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曰:「於内院中心,画八叶莲华。於莲华胎上,画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萨。头向东方,白色着白繒轻衣,头冠瓔珞,耳璫臂釧,种种庄严,乘金色孔雀...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洗浴契第十四

准前遏迦契。以二大指。各并捻二中指中节侧即成。 妙言曰。 唵折莎嚩诃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 唐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 40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供养饮食契第十八

准前根本契。以左头指。捻二大指头即成。 妙言曰。 唵准莎嚩诃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 唐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 36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法身菩萨

二种菩萨之一。又云法身大士。断一分无明而显现一分法性之菩萨也。初地以上之菩萨是也。若依台家四教之位次,则初住以上方名法身菩萨。智度论叁十八曰:「法身菩萨断使得六神通,生身菩萨不断使,或离欲得五神通。」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地界橛契第六

其契相以左右二中指二无名指。相叉入掌。右押左。左头指屈如钩。右头指直竖。二大指二小指令面相着即成。 妙言曰。 唵准你泥枳逻耶莎嚩诃(诵一遍。以契大母指触地一回如卓𣐍势三度作即休)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 唐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 87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莲花座契第十二

准前根本契。并二大指向身开竖之。即成。 妙言曰。 唵迦么逻莎嚩诃(此契心想道场中种种宝钿师子座上开白莲花安置圣者即诵妙言三遍)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 唐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 70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烧香契第十七

准前根本契屈右头指。捻二大指头即成。 妙言曰。 唵隶莎嚩诃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 唐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 36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即系缚之义。谓众生因烦恼妄惑造诸恶业,而为众苦系缚,流转叁界,不能出离,故云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谓众生贪着叁界生死之法,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不得解脱,是名贪。 二、恚,谓众生心有恼害,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

《三藏法数》 / 292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尊胜佛顶

一名佛顶尊胜,亦名除障佛顶。是五佛顶之随一,尊胜陀罗尼之本尊,即释迦如来由佛顶现出之轮王形,為佛顶尊中之最尊,故名尊胜佛顶,能除一切惑业,故名除障佛顶。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仪轨下曰:「一切佛顶中,尊胜佛顶能除一切烦恼业障故,号為尊胜佛顶心,亦名除障佛顶。」同下曰:...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下分

下分者,即欲界之惑也。 一、贪,贪者,贪着无厌也。谓欲界众生,于顺情境上,起于贪心,无有厌足,由此贪惑,系缚叁界,无有出期,故名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嗔,嗔者,忿怒之心也。谓欲界众生,于违情境上,起于嗔心,而不自已,由此嗔惑,...

《三藏法数》 / 368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梵语阿萨曩Āsana。诸佛以莲华為座。智度论八曰:「劫尽烧时,一切皆空。眾生福德因缘力故,十方风来,相对相触,能持大水,水上有一千头人,二千手足,名為韦纽。是人脐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华,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华中有人跏趺坐,此人復有无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此梵天王心...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心源

心為万法之根源,故曰心源。菩提心论曰:「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万德斯具,妙用无穷。」止观五曰:「跏束手,缄唇舌,思想实相,心源一止,法界同寂。」又曰:「若欲照知,须知心源,心源不二,则一切诸法皆同虚空。」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四智印

一切印契一切法要以四智印摄尽之:一大智印,梵名摩河岐若勿他罗Mahā-jñāna-mudrā五相成身之佛也。二叁昧耶印,梵名叁昧耶岐若勿他罗Samaya-jñānā-mudrā诸尊所持叁昧耶形五鈷刀莲华之类也。又於诸尊手之印契也,又於行者手之印契也。叁法智印,梵名陀罗摩岐若勿他罗Dharma...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提谓波利

二商主名,提谓又作帝梨富娑Tra ṣa瓜,离谓等。波利又称跋梨迦Bhallika,优婆离,金挺等。或称為北天人。或称為优德伽罗Utkala人。佛对之初说人天教,与以髮爪使造塔。但此為梵天劝请以前之事也。五分律十五曰:「跏趺坐七日受解脱乐。过七日已,从叁昧起。游行人间。时有五百...

《佛学大辞典》 / 567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使

与使,皆烦恼之异名。击缚心身,成苦果,故云。随逐眾生又驱使眾生,故云使。有九种,使有十使。净心诫观发真钞上本曰:「使。成论云:犹如乳母常随小儿,能繫缚生死故名為,常随生死故名為使,即九十使。」大乘义章五本曰:「随逐紧缚,称之為使。集生死,目之為...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