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 条搜索结果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本华严经

此经文殊菩萨与阿难结集已,龙神收入龙宫。后龙树菩萨入龙宫见之,有上中下叁本。下本有十万,叁十八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一千二百品,上本有十叁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一四天下微尘数本。龙树受持下本之十万,流传於阎浮提。支那所译之叁本,即皆為其下本十万之抄...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8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信衣

佛家传授之衣也。五灯会元,二十五祖曰:「师子尊者难未起时,密授我信衣法,以显师承。」六祖坛经曰:「祖復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信之。故传此衣以為信体,代代相承。」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8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勒沙婆

叁仙之一。叁仙者,释迦佛出世以前,盛行於天竺之叁种外道仙人也。勒沙婆,译曰苦行。即尼犍子外道,又云离繫外道。止观十曰:「勒沙婆,此翻苦行。计因中亦有果亦无果。」同辅行曰:「勒沙婆,此云苦行。未知出时节,以算数為圣法,造经亦有十万,名尼犍子。」百论疏上之中曰:...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8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二住地

种性住(十解十行是也)。解行住(十回向是)。欢喜行(初地是)。增上戒(二地是)。增上意住(叁地是)。道品相应增上惠住(四地是)。谛相应增上慧住(五地是)。缘起相应增上惠住(六地是)。有行有开发无相住(七地是)。无行无开发无相住(八地是)。无得住(九地是)。最上菩萨住(十地是)。菩萨是...

《法门名义集》 / 184字 / 8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不可思议解脱经

维摩经之异名。以此经明不可思议解脱之法门故也。经首曰:「维摩詰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 又华严经之异名也。智度论叁十叁曰:「不可思议解脱经中广说。」同一百曰:「又有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探玄记一曰:「良為此经所说之法皆一摄一切,无不悉是不思议解脱,故以為...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8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文殊师利发愿经

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普贤行愿品中之文大略相同,是五言颂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8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 《文殊师利发愿经》

云何唄

涅槃经叁曰:「云何於此经,究竟到涅槃,愿佛开微密,广為眾生说。」此四句一之首,以有云何二字,谓之云何唄。唄者,梵语唄匿之略,附以音调而讽咏之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8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他宝

他人之宝。以譬於己无益。华严经曰:「譬如贫穷人,昼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多闻亦如是。」止观七曰:「印心作观,非数他宝。」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8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平等王

阎魔王之别称。以其公平司罪福之业也。慧琳音义五曰:「梵音爓魔,义翻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演密钞曰:「炎魔王此云平等王。」五会法事讚本曰:「若得念佛深叁昧,不怕叁途平等王。」佛祖统纪叁十叁曰:「华严感应传,郭神亮為使者追至平等王所,因诵若人欲了知四句...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8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论

叁论宗所依之论藏也。一、中论,申明大乘中实之理。故名中论。龙树所造五百(实四百四十六),有二十七品。前二十五品破大乘之迷执,而申大乘之实理。后二品破小乘之迷执。而申小乘之实义。婆罗门青目作释。秦罗什删补之(删补者惟释耳),译為四卷。二、十二门论,颂论释皆...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力

说叁力之颂也。见[叁力]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8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啟经

佛说无常经之异名。一卷,唐义净译。马鸣菩萨於经前与经后讚嘆叁宝之德,论迴向发愿,添述意及宣明经意无常之颂,开一部為叁段,故名為叁啟经。佛制使以此经於葬亡时讽咏之。又印度僧徒,於日暮礼塔必讽咏此经。寄归传四曰:「所诵之经多诵叁啟,乃是尊者马鸣之所集置,初可十颂...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8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相菩提

无相者即寂灭之义,菩提者自证而不从他得,故曰无相寂灭菩提。大日经具缘品曰:「坐无相菩提,真言势无比。」演密钞五曰:「寂灭者即无相义,但心自证不从他得,故无诸相。坐谓安处,即是处於寂灭道场,故法华云。诸法空為座,是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7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十七智

是亦观十二支中后十一支之闻思修叁慧有漏智也。十一支各有七智,故合為七十七智。七智者,先於未来之老死一支,作顺逆之二观。谓观由有生而有老死之顺观,与观不由生而非有老死之逆观之二智也。如是过现之老死亦尔。故叁世合而有六智。此六智缘理如实而知,故是思修慧,名真实智。...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7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誓

无量寿经上载法藏比丘说四十八愿讫,更说,立叁重之誓愿。谓之叁誓,又云重誓:「我建超世愿。(中略)当雨玲妙华。」是也。六要钞二本曰:「六八愿上重有此誓,是故此云重誓。(中略)义寂云:望叁种果:一望满愿果,二望大施果,叁望名闻果。依此叁誓,此又名云叁誓...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僧肇临刑说

此事僧传不载。惟传灯录二十七曰:「僧肇法师遭秦主难,临就刑说曰: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7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乞者人不爱

五分律曰:「佛言过去世恒水边有仙人,住石窟。尔时龙王日由水出,围绕恭敬仙人。弟子等怖畏羸瘦,故仙人教弟子乞頷下如意珠,龙去不復来。於是世尊引古说之言:乞者人不爱,数则增怨憎,龙王闻乞事,一去不復还。」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灵云

唐福州灵云山志勤禪师,本州长谿人,初在溈山,因见桃花而悟道。有颂云:「叁十年来寻剑客,几回叶落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溈山览,语其所悟,相契符。曰:由缘悟达者,永无退失,善自护持。见五灯会元四灵云章。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大自在我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讽诵

扬诵经文,或颂谓之讽诵。无量寿经上曰:「受读经法,讽诵持说。」 又请讽诵文,略曰讽诵。所谓讽诵愿文等是也。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刚经

梵名Vajra-Prajña āramitā-Sñtra,一卷,般若部,姚秦鳩摩罗什译。又称金刚般若经,或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在舍卫国,為须菩提等,初说境空,次示慧空,后明菩萨空者,盖此经以空慧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為詮也。此经不如大般若经之浩瀚,又不如般若心经之太简,而能说般若...

《佛学大辞典》 / 1729字 / 7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噉月

大智度论曰:「十方诸菩萨来之餘一时,罗睺阿修罗王欲噉月。月天子怖,疾到佛所。佛说言,罗睺罗即疾放月。」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歌利王害忍辱仙

往昔佛生於南天竺富单城婆罗门家。时王迦罗富,性暴恶憍慢。尔时佛為化度眾生於城外修禪定,王率其一族宫人游观到树下。婇女捨王来佛处。佛為说法,王见之生恶心。问佛曰:汝得罗汉果耶?佛言不得。更得不还果耶?佛答曰否。王曰:然则汝以尚具贪欲烦恼之身恣见女人耶?佛曰:我虽...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破地狱

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為二人引至地狱,於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使诵云: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之)。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能破地狱之苦...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身,叁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叁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戒经

七佛之略戒经也。附於四分律戒本之后。戒本后曰:「七佛為世尊,灭除诸结使,说此七戒经,诸缚得解脱。」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拈香

拈香烧之也,开堂之日,拈香祝天子,谓之祝圣拈香。為佛拈者,谓之嗣法拈香。勅修清规开堂祝寿曰:「拈香祝圣,次拈帝师,省院、臺宪、郡县、文武官僚香,侍者逐一度香,法嗣香住持怀中拈出自插炉中。」嗣法拈香,住持自以香插於炉,其餘拈香,住持拈香付侍者,侍者以之插入炉中。...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迦叶品 (十九)

盖阿耨达龙王者(晋名无焚),佛在世时受别菩萨也,有神猛之德,据于昆仑之墟。斯龙所居宫馆宝殿,五河之源则典览焉,有八味水池,华殖七色,服此水者即识宿命。于时龙王请佛世尊及五百上首弟子,进膳毕讫坐莲华上,追讲本起所造罪福,皆由纤微转受报应,弥劫历纪莫能自济,侥值正觉...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805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5日

优楼迦

Ulūka,又作忧流迦,呕卢伽,优娄佉,嗢露迦,沤楼(僧佉)、优楼(僧佉)。译曰鵂鶹。仙人名。出於佛出世以前八百年之顷。说六句义之胜论者。百论疏上之中曰:「优楼迦,此云鵂鶹仙,云鵂角仙,亦云臰胡仙。此人释迦未兴八百年前,已出世。而白日造论,夜半游行。欲供养之,当於...

《佛学大辞典》 / 398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条锡杖

四个法要之第四谓之锡杖,讽咏锡杖之颂文而振锡也。其颂文之作者不详。初四句依华严经十四:「手执锡杖,当愿眾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之经文,其他句為古德所作。有九节,每一节终,輒振锡,故曰九条锡杖。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毛僧

吴有异比丘,号為毛僧,日游聚落,饮食无所择。轻薄子多弄之。忽谓人曰:吾将死矣。危坐说曰:「毛僧毛僧,事事不能。死了烧了,却似不曾。」见冷斋夜话七。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根互用

六根互用者,谓眼等六根更互而有其用也。如涅槃经云: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尔,余根亦然。此真六根互用也。若据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所明,谓人以持经力故,得胜根用,虽未入初地,亦能一根具五根用,此相似六根互用也。若此言阿那律陀,无目...

《三藏法数》 / 737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坚誓师子

释尊因位时,為金毛坚誓师子,念袈裟之德,故為猎师捨身。此说出报恩经七、贤愚经十叁坚誓师子品。报恩经七曰:「昔有一师子曰坚誓,身毛金色,有大威力,游行山泽,见一辟支佛,威仪清净,来亲近,常闻诵经。时有大猎师见师子身毛金色,欲剥其皮奉国王,乃案奇计剃头被袈裟,入山...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种智明

智明者,智慧明了也。谓以十种善巧之智,明了通达一切众生境界,教化调伏,令出生死苦海,而成正觉也。 一、知众生业报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达一切众生造诸恶业而受苦报,是名知众生业报智明。(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知一切境界寂灭智明,谓菩萨...

《三藏法数》 / 625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毘楞羯梨

国王名。对劳度差婆罗门请一,為以千钉钉身。见贤愚经一,经律异相二十五。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藏

又曰佛法藏,一名如来藏。法性之理也。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曰法藏。无量寿经上曰:「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又曰:「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又曰:「為眾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同嘉祥疏曰:「名理為藏,解契宗源,故云入佛法藏。」同慧远疏曰:「如来藏性,是如...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佛

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叁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

《佛学大辞典》 / 549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来

示现当二世之果报有十。各以来字结,故名。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慳贪中来。高位者,礼拜中来。下贱者,憍慢中来。瘖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唯识二十论

常云二十唯识。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由颂之数而名。总有二十一颂,后一颂為结嘆,非明宗义也。有叁译,一后魏般若流支译,单题曰唯识论,或题楞伽经唯识论。二陈真諦译,题曰大乘唯识论。叁今论是也。此论慈恩作释,谓之唯识二十论述记,二卷。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渐

唐白居易,就观、觉、定、慧、明、通、济、舍之八言,各颂一,此八言為入道之渐门,故称八渐。见传灯录二十九载之。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多子塔

為辟支佛之古迹,世尊尝於此处顾视迦叶尊者,分半座使坐六祖坛经序曰:「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华於灵山会上。」祖庭事苑八曰:「多子塔,青莲目顾视迦叶处也。辟支论曰:王舍城大长者,财富无量。生育男女各叁十人。适化游观,到一林间,见人斫於大树。枝柯条叶繁美茂盛,使多象...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科

一、翻译,翻译者,谓翻梵语而为华言也。又译之为言,易也。以华夏之言,易彼梵语,俾大法以流通,如摩腾初至于汉,译四十二章经之类是也。 二、解义,解义者,谓善解如来所说诸经甚深法义也。盖依解以立行,修行以契理,则可以弘大教,可以证菩提,如佛弟子迦旃延善解契经是也...

《三藏法数》 / 1012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有二部:一為二卷,无着菩萨造,隋达磨崛多译。一為叁卷,天亲菩萨造,元魏菩提流支译。皆為解释本经之弥勒菩萨颂者。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阿祇儞

Agni,又作阿祇尼,阿拟尼。译曰火。印度神话,地上神之最高神。吠陀八天之一。為火神,拟人化為火者也。梨具吠陀千二十八颂中,因陀罗(即帝释)外此神之讚歌最多,可知此神在古代与帝释并為印度人所崇拜。后為护世八天之一,司东南之方位,咸信為神人间之媒介者,保护人家监守...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