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即不迁变之义。此不迁变性,是如来之自性,故云性自性。(虽有七种之名,不出如来第一义心也。) 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乃是万善聚集之因也,此约圣而论。故经云:即叁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也。 二、性自性,谓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各有自性存于内故,...
《三藏法数》 / 437字 / 1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诸法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是名自性。教行信证信卷曰:「近世宗师,沈自性唯心,贬净土真证。」 又数论师二十五諦中第一諦為冥性。又称自性。為万有之生因。唯识述记一末曰:「自性者冥性也,今名自性,古名冥性,今亦名胜性。未生大等但住自分,名為自性。」见[数论外道]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於己色身内归依法报化叁身佛也。六祖坛经曰:「於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於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於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身上以何為见?是眼见耳见鼻见及身心等见?答:见无如许种见。云:既是无如许种见,復何见?答:是自性见。何以故?為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即於空寂体中能生此见。」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复次,须菩提!若人于色中所有不实分别分量及疑动分量,而能如实平等观者,即于色中色而无所得;若于色中色无所得时,即于色中色见无所得;若于色中色见无所得,即于色中众生无所得;若于色中众生无所得,即于色中一切无所得;若于色中一切无所得时,即一切有所得。若或于法有所得...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544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并菩萨摩诃萨众俱。是时,佛告尊者须菩提言:“须菩提!色,无性、假性、实性;受、想、行、识,无性、假性、实性。须菩提!如是,乃至眼、色、眼识,耳、声、耳识,鼻、香、鼻识,舌、味、舌识,身、触、身识,意、法、意识...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2574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如来有七种之性自性,性者即不变迁之义,此不变迁之性即為如来之自性,故名性自性。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即是万善聚集之因,是约於圣而论。故经曰:即叁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也。二性自性,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而各有自性存於内,故名性自性。叁相性自性,可见而...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亲近善知识。何等为五?一、听受亲近,二、承事作用学法亲近,三、修行进向亲近,四、亲近,五、大亲近。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亲近善知识。何等为五,一、听受亲近,...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4141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五种见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一、自性颠倒见,二、有见,三、诬谤见,四、见,五、大见。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五种见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一、自性颠倒见,二、有见,三、诬谤见,...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3766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名詮自性者,名字显自性也,如言诸行无常,诸為名字,是名法之眾多之名字,但只詮眾多之自性,故云名詮自性。又诸為眾多之名字,故不分有為无為,通於一切。加行无常叁字而成句时,詮差别之义。考其故,行者迁流之义,有為法之通名也。诸有為法,皆為无常,故云诸行无常。以差别於...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